APP下载

浅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01-10吕建荣东雪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置管插管导管

吕建荣 东雪莹*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是我国引进的一种新医疗技术,常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能够提供长期性静脉输液治疗,对输注腐蚀性强、刺激性大或高渗性等的药物[1-2],具有非常重大的实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为该课题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进行分析,随机分为PICC组和常规组,各50例,PICC组患者均采用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而常规组均采取常规一次性静脉穿刺护理,对比观察两组肿瘤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导管脱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对照分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为该课题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病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进行分析,随机分为PICC组和常规组,各50例。PICC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为(47.51±5.42)岁;其中肺癌18例、乳腺癌13例、胃癌9例、肠癌5例、淋巴癌3例、脑肿瘤2例。常规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3~76岁,平均年龄为(47.48±5.38)岁;其中肺癌18例、乳腺癌13例、胃癌9例、肠癌5例、淋巴癌3例、脑肿瘤2例。统计学检验两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差异性不纳入本次研究分析中(P>0.05),可行对照性护理观察。

1.2 方法

1.2.1 一次性静脉穿刺:50例常规组肿瘤患者均采取常规一次性静脉穿刺护理。

1.2.2 PICC组:50例PICC组肿瘤患者均采用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置管位置的选择:首先依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置管位置,以静脉瓣少、粗且直为首选[3-4],可选择手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等外周静脉,行穿刺插管,将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等中心大静脉中;插管长度的测量:自上肢右侧长度为(37.50±3.50)cm,自上肢左侧长度为(41.10±3.20)cm;穿刺操作的方法:常规消毒穿刺点,消毒圈的直径为20~25 cm,用生理盐水多次预冲管道,适当调整管道的实际长度,经插管鞘穿刺,控制进针的角度,保证在15°~20°[5-6],见有少量回血现象后,少许进针后再送鞘,撤出穿刺针,并经插管鞘置入导管,撤出插管鞘及导丝,连接设备,使用肝素盐水行正压封管[7-8],消毒穿刺点,最后用透明胶固定导管即可。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肿瘤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导管脱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统计所得的两组数据均经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校验处理。以[n(%)]为单位体现两组的计数数据,经卡方值校验分析;以为单位体现两组的计量数据,经t值校验分析。若分析后P值<0.05,则证明存在明显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置管成功率与导管脱出率情况:PICC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96%(48/50)和导管脱出率4%(2/50)均较常规组的72%(36/50)、26%(13/50)有很大程度的升高与降低效果,对比统计学意义满足判定标准(χ2=30.4211,χ2=31.4130,P均<0.05)。

2.2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PICC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症状、静脉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8%(4/50)也较常规组的28%(14/50)有明显性降低,对比统计学意义满足判定标准(χ2=25.6000,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传统护理中,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化疗治疗而导致其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中、长期的静脉输注较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或补液药物[9],以保证患者能够持续化疗治疗,以及维持身体健康。但是,由于传统静脉输注法往往要对肿瘤患者反复进行多次穿刺,不仅使其遭受更多的穿刺痛苦,而且还会损害到穿刺的血管及周围皮肤,易引发血管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PICC的应用优势则在于穿刺导管的尖端是稳定置位在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中的,这些深静脉的血流丰富,能够通过较快的血液循环而有效稀释药物的浓度及刺激性,进而降低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及破坏,而且大大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利于保护血管及皮肤软组织。但要注意预防PICC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管腔返血、机械性静脉炎、渗血、血肿及感染等,还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因此,在肿瘤护理应对这些PICC并发症给予积极预防,除了必要的进行健康宣教外,还要充分保证PICC相关材料的无菌性与干燥性,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选取粗、直、分瓣少的深静脉血管,掌握好插管力度与速度,并避免反复穿刺,以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从上述本研究结果中可见,PICC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96%(48/50)和导管脱出率4%(2/50)均较常规组的72%(36/50)、26%(13/50)有很大程度的升高与降低效果,对比统计学意义满足判定标准(χ2=30.4211,χ2=31.4130,P均<0.05);并且PICC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症状、血管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8%(4/50)也较常规组的28%(14/50)有明显性降低,对比统计学意义满足判定标准(χ2=25.6000,P<0.05)。这些研究充分表明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避免反复穿刺之苦等应用优点,临床护理效果尤其明显,值得积极借鉴与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置管插管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