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2019-01-10原静
原 静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四科,辽宁 丹东 118002)
脑梗死占脑血管病变的60%~80%,脑梗死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等,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存活率也逐年升高,但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有70%~80%的存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1]。研究显示,通过调整生活行为方式,控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脑梗死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二级预防措施可减少约80%脑梗死的复发[2]。笔者旨在探讨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效果,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44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0~75岁,平均(68.84±4.46)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5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2例。对照组中44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0~75岁,平均(68.89±4.43)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6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有P>0.05,表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所有患者出院时均根据中国脑梗死二级预防指南制定相关的二级预防方案,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照组44例患者出院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并将本科制定脑梗死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给患者。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出院后第7天、第28天、第90天、第6个月以电话形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询问患者出院后是否按照医嘱坚持规律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询问患者下列4个问题评价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您是否遵医嘱长期坚持服药且从未间断”、 “您是否根据医嘱规定的时间用药”、“您是否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药量服药”、“您是否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服药频率服药”。若患者的4个答案均回答“是”则代表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好,否则则表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②限酒、戒烟情况,限酒标准为每日饮酒量白酒<100 g,戒烟标准是指连续3个月完全不吸烟。③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告知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好39例,占88.64%(39/44);对照组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好32例,占63.64%(28/44);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为9.09%(4/44),对照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为25.00%(11/44),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研究显示[3],当前我国的脑梗死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出院后不能坚持二级预防措施有关。我国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不够完善,患者出院后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严格遵医嘱治疗,预防意识降低,从而导致出院后很难落实脑梗死二级预防措施。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话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这几年,电话随访已经成为当前健康宣教的一个重要途径。相较于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具有快捷、经济、有效、实用等优点。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电话回访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的健康宣教,通过电话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戒烟限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此外,电话回访对患者而言属于一种督促和支持,可随时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饮食、锻炼等,有效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因此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