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9-01-10毛雅迪
毛雅迪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2)
母婴床旁护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建设的大背景下,医疗模式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变而诞生的新的产科护理模式,实质是在床边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1]。本研究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140例住院产妇,纳入标准:①足月初产妇,单胎妊娠;②年龄20~35岁;③有剖宫产指征或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④无合并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等孕期合并症;⑤无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平均年龄(28.06±4.39)岁,平均孕周(39.06±0.71)周,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接受母婴床旁护理,首先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母婴床旁护理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母婴床旁护理的工作内容及重点,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到最基本的“四心”、“四主动”、“五多”、“五勤”[2]。发放《产妇健康教育指导》,同时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加强口头宣教,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剖宫产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产妇的情志护理,避免产妇产后因情绪波动影响宫缩引起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做好新生儿床旁沐浴、新生儿床旁抚触、新生儿床旁疫苗接种等,在护理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向产妇指导如何为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母婴并发症,同时在产妇出院当日对其新生儿护理技能进行调查,包括沐浴、抚触、母乳喂养、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得分越高,则新生儿护理技能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母婴并发症比较:研究组产后出血3例(4.3%)、感染3例(4.3%)、尿潴留5例(7.1%)、产后抑郁1例(1.4%)、新生儿黄疸6例(8.6%)、新生儿湿肺3例(4.3%)、新生儿肺炎2例(2.9%);对照组产后出血9例(12.9%)、感染5例(7.1%)、尿潴留9例(12.9%)、产后抑郁3例(4.3%)、新生儿黄疸9例(12.9%)、新生儿湿肺6例(8.6%)、新生儿肺炎7例(10.0%)。两组并发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比较:研究组沐浴为(93.07±06.75)分、抚触为(82.11±9.15)分、母乳喂养为(93.10±6.95)分、脐部护理为(96.97±7.53)分、臀部护理为(93.15±7.84)分;对照组沐浴为(81.79±10.80)分、抚触为(68.55±12.14)分、母乳喂养为(81.79±8.69)分、脐部护理为(85.27±9.87)分、臀部护理为(83.28±7.06)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剖宫产术本来是用以解决产科难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随着我国剖宫产指证的放大,目前剖宫产率已为世界之最,剖宫产率达到46.2%[4]。初产妇由于对剖宫产知识的认知不知,可能认为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容易,但殊不知道剖宫产的危害远远超过自然分娩。同时,加上初产妇首次当母亲,缺乏生产经验,不知道如何护理新生儿,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母婴床旁护理能够在产妇最舒适的条件下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优质的护理,目前已在各大医院的产科中逐渐流行开来。研究表明,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将产妇床边作为母婴护理的第一场所,充分体现出了“以家庭为中心”服务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母婴护理质量,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5]。
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可见,对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对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