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19-01-10刘绿
刘 绿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身心健康的慢性病,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1]。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改善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素抵抗[2]。西格列汀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可促进胰岛素释放,维持血糖稳定。旨在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内分泌科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34例;年龄29~60岁,平均(44.55±2.17)岁;BMI平均(25.40±1.74)kg/m2。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9~62岁,平均(44.39±2.02)岁;BMI平均(25.37±1.76)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无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空腹血糖超过7.1 mmol/L,餐后2 h血糖超过11.1 mmol/L;经血糖、C肽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确诊为2型糖尿病[3]。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胰腺炎的患者;I型糖尿病的患者;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干预,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饮食,合理分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嘱患者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游泳、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运动量;对照组给予500 mg二甲双胍治疗,1天2次;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100 mg西格列汀治疗,1天1次。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1)糖化血红蛋白[4]:正常值范围5.0%~8.0%;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7.8 mmol/L;体质量指数(BMI):正常值18.5~24.9 kg/m2。(2)低血糖发生率=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93±1.20)mmol/L、(14.57±1.77)mmol/L、(25.40±1.74)kg/m2、(8.49±0.70)%。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49±1.07)mmol/L、(9.67±1.44)mmol/L、(22.33±1.25)kg/m2、(6.50±0.60)%。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99±1.15)mmol/L、(14.53±1.80)mmol/L、(25.37±1.76)kg/m2、(8.44±0.74)%。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01±1.14)mmol/L、(11.40±1.06)mmol/L、(25.10±1.55)kg/m2、(7.70±0.40)%。
2.2 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低于对照组的11.54%(χ2=6.838,P=0.009)。观察组78例,发生低血糖的有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28%。对照组78例,发生低血糖的有9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1.54%。
3 讨 论
据有关报道指出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9300万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5]。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药物控制血糖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法,但因病程长、患者需终身服药、缺乏疾病相关知识、降糖药疗效差等原因,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传统降糖药导致低血糖发生和体质量增加,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二甲双胍为降糖的一线用药,其降糖机制是改善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可以促进血中胰高血糖素样肽浓度增加,加强降糖效果。西格列汀属于一种新型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通过抑制新型二肽基肽酶4,保护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和胰高血糖素样肽的活性,从而实现调节血糖的目的。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采用西格列汀,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0.7%,且十分安全有效[6]。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使胰高血糖素样肽浓度大幅度增加,血糖下降明显,且因肠促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故会使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增强用药的安全性。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 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低于对照组的1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十分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