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10李全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胺碘酮

李全亮

(吉林省人民医院 心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心率失常目前是我国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很多都是因为不同的心脏病引起的。患病时主要发生的症状为心悸、胸闷、头晕、气短等不良现象;心律失常不仅是能够单独发病,而且它的发病率也很高,发病时间也很仓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时甚至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治疗这种疾病,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发病率。目前,使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是一种主要的办法,但是使用不同的药物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疗效[1]。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心律失常治疗方法,本文研究了采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两种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并将这两种药物分别用于我院的75例心律失常患者,最后在将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150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以一组75例展开研究。治疗组中,含有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均在22~80岁,平均年龄均在(52.12±5.88)岁,同时该组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中,含有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均在22~80岁,平均年龄为(52.42±6.12)岁,同时该组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药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通用名称为盐酸普罗帕酮片)进行治疗,150毫克/次,3次/天,共治疗1周。在这1周内要密切观测患者的用药频率、时间以及用药之后的实际情况;如果用药之后,患者病情依旧不能好转,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药物的用量直至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为止,在改善之后的药物用量需要减少至100毫克/次,每天依旧为3次,4周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使用胺碘酮(通用名称为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临床上会依旧患者的心率水平进行不同的用药剂量治疗。200毫克/次,每天3次,同样治疗1周。通过观察患者使用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改变药物的用量,若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频率<10次/分钟同时心率为80~100次/分钟,用药剂量为200毫克/次,每天2次;如果患者的心率<80次/分钟,用药剂量为200毫克/次,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的心律失常患者使用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的不同之处[3],在依据临床疗效的基本评价准则:痊愈:所有临床上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经过心电图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上的不良反应症状完全/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心脏指标完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上的不良反应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检查心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生命体征趋向于正常,但是仍有发作的可能;无效:临床上不良反应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心脏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其中,总有效率等于痊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的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检验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使用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情况,有70例患者是有效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70/75),而对照组中,有53例患者是有效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67%(53/75),说明使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帕酮。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得到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大多数由于心脏的窦房结异常激动或者由于窦房结之外的激动传导缓慢、传导通路被堵塞等原因产生[4]。这些年来,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轻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重者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死亡。心律失常发病迅速,同时容易引发其他疾病,从而增加了病死率;其次,用药不合理而导致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使病情恶化情况只增不减。因此选择合适安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就非常的重要了,但是不同的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有差异。

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是通过阻碍心脏的触发活动,使窦房结激动的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使用的普罗帕酮的抑制机制是在短时间内阻碍Na+内流的识别作用,稳定瓣膜,缓解心肌的兴奋性,具有持续作用且准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或者大剂量服用普罗帕酮就会出现不良反应,降低心排血量和血液流动的稳定性。而胺碘酮的作用机制是阻碍K+的通道,扩张外周血管使心率恢复正常。通过本次的研究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67%,虽然两种药物对心律失常的患者都有一定疗效,但是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帕酮的临床疗效[5-7],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使新功能得到恢复。另有研究表明:胺碘酮可以伤害患者的皮肤、神经、肝脏等等部位,但是对心脏的毒害性较弱。

综上所述,临床上一般选用对心脏伤害较弱的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用药治疗,但是也要注意用药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用药。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胺碘酮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普罗格:将精益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进行到底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