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探索
——以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专业为例

2019-01-10仝艳锋

齐鲁艺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专业教学

仝艳锋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检验专业理论、拓展教学范围、验证教学预期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吸收内化能力和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是高等艺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应用型高校的重要途径。过去10年来,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专业作为实践性强、与社会发展同步、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较多的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断尝试,探索出了以基础理论为载体、以技术实践为发展、适应社会不同需求、适合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方式。文化遗产专业实践教学方式体现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补充理论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服务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和培养科研能力。本文就这五方面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专业实践的具体工作来分析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以补充理论教学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文化遗产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多是依靠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来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理论消化吸收实践学习。这种理论内化为自我知识体系的实践过程,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依据,着重于理论知识的重复验证,把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图片知识与文化遗产专业实验室设备、标本、文献资料互相对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类补充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过程涉及了文化遗产专业的大部分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考古学概论》《文化遗产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物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博物馆学基础》《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美术考古概论》《古建筑艺术专题》《中国文化遗产通览》等课程。补充理论性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及实践对象以本专业的实验室为主体,以校内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其他学院的文献、标本资源为辅助,部分课程需要在山东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长清区灵岩寺等地结合文化遗产标本和收藏场所的管理实况进行讲授。

文化遗产专业已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教学实验室”“图像资料采编室”“物质文化遗产鉴定评估教学实验室”“造型基础训练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教学实验室”“文化遗产转化利用教学实验室/艺术品镶装保护技术教学实验室”“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课教学实验室/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标本陈列室”“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室/文物修复技术教学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征集了一批民间文物藏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标本,可基本满足大部分文化遗产理论课实践教学需要。民间文物藏品包括具有山东地区特征的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碑刻、古建筑砖雕和木构件,各历史时期瓷片、瓷器、青铜器、汉代铁器,明代山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标本有面塑、泥塑、泥玩具、锡器、木雕、糖贡、剪纸、纸扎等极具山东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手工艺类标本。

文化遗产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使用本专业实验室资源,不出实验室即可零距离或近距离接触到文化遗产标本,部分标本可直接反复接触,实现理论知识在课堂上或课间就直观的、形象的与标本相结合的便利快捷认知消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时间、经济成本,提高师生教学效益。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专业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实验室文化遗产标本的作用。《考古学概论》《文化遗产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物学概论》等专业必修理论课程都是在实验室内讲授的,课堂上就以实验室四周橱柜中的文化遗产标本为例子同时进行现场教学。

二、以拓宽学生视野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尽管文化遗产专业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室设备、标本和文献资料,但是相对于社会上数量繁多的文化遗产标本来看,这些教学对象只可满足文化遗产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于尚有余力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或对某一方面知识内容特别感兴趣、有志于继续深层次探索的学生来看,校内教学标本提供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范围,发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文化遗产专业有必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与课程理论教学相承接,延伸专业教师个体所掌握知识的边界范围,延续课程教学的知识传授体系。以拓宽视野为目的的实践教学适用于文化遗产专业的所有课程,其中以社会中具有明显文化遗产保存和管理的社会现象尤为显著。拓宽学生视野的文化遗产保管、管理机构目标以校外为主,目前省内的文化遗产管理单位有山东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济南市英雄山文化市场、山东省民俗学会、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和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等单位。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通过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掌握不同时代、不同类别文化遗产的特征和文化意义,把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融合贯通,起到初步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效应。《文化遗产概论》在讲授过程中,就把即时发生的文化遗产现象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实践内容,结合理论知识的传授,利用基础理论来解释和阐述学生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现象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和《博物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内容放在山东博物馆中,考古学中各种文化序列出土的器物特征在课本中是分散的、抽象的,而在博物馆藏品陈列中就有考古出土陶器按照时间顺序来展览的基本陈列,一目了然的实地教学效果可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样,《文物学概论》关于馆藏文物的分类、命名、价值分析、保管措施、保管环境等内容,只要认真对照博物馆公开展出的文物就可以对某类文物的相关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并且能够结合其他课程的内容关联到这一处文物管理机构中。《古建筑艺术专题》的理论知识极为抽象,仅凭课堂上短时间的讲授很难将庞杂的关键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在长清区灵岩寺中的现场实践教学就能够把古建筑的构造、唐宋以来古建筑的特征在现场找到大致相对应的实物证据。

三、以服务社会建设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高等艺术院校拥有设备、技术、人才、文献等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为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供了保障。山东艺术学院与潍坊、滨州等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与地方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做好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整理和利用,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做出实际贡献。文化遗产专业顺应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利用本专业的文化遗产检测、影像采集等方面的设备,结合本专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科技检测、文物修复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时组织学生为服务文化、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文化遗产专业的力量,也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遗产专业服务社会建设教学着重解决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迫切的现实问题,比如艺术品的鉴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发掘保护、脆弱文物的保护修复、文化遗产的利用规划等内容。这些工作就需要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类课程相结合来作技术支撑,涉及到《非遗项目申报实践》《文化遗产转化利用》《陶瓷器保护修复技术》《书画保护修复技术》《拓片拓制技术》《壁画保护修复技术》《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古代艺术品科技鉴定》等课程。

2015年7月,山东艺术学院承接了文化部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工作,开办的“剪纸”和“草柳编”两个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文化遗产专业的师生作为具体承办工作人员参与了其中的实践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培训实践经验。2016年5月、7月和11月,艺术管理学院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琉璃烧制技艺和泥面塑传承人群培训班圆满完成培训任务。2017年4月、5月、10月和11月,文化遗产专业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面塑、泥塑技艺、雕刻技艺和风筝扎制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截至2019年8月,文化遗产专业成功完成了15期共700多位传承人的培训任务。文化遗产专业的师生主持了其中的实践教学工作,教师授课、管理、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学习机遇得以极大的扩展。

文化遗产专业利用自身的实验室资源积极与地方文化遗产单位和文化企业合作,承担了多个横向科研项目,由专业教师派出学生进入文化遗产管理单位实践,既锻炼了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积极应变能力,又解决了文化遗产单位技术人员不足、设备缺乏、技术水平欠缺的难题。2015年和2016年,文化遗产专业与文化企业签订了古代艺术品科技检测、艺术品保护修复的合作科研项目,为这些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2015年国庆节期间,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在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展示拓片制作技艺和书画装裱技艺,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社会影响力和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专业的社会贡献力。2016年3月,由文化遗产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发掘整理申报的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肥城尚氏锔艺,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4月,文化遗产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为沂源县栖真观壁画做了病害调查工作。2017年9月—12月、2018年4月,文化遗产专业师生为章丘大圣寺壁画做了病害调查和部分保护修复工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带领下,文化遗产专业师生分别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博物馆、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山东灵岩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古遗址发掘、青铜文物检测、陶瓷文物检测、壁画颜料分析、陶器保护修复、石刻佛像修复、拓片制作等实践工作。

四、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每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根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艺术类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在所有学科的毕业生中是最高的。现在各文化遗产单位的录用门槛每年都在提高,大部分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考取硕士研究生,则很难找到特别对口的工作岗位。虽然现在山东省内外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都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但是毕竟长期以来形成的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紧张局面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扭转过来的。因此,文化遗产专业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专业课程在以后就业、创业、考研和研究生学习以及从事其他文化事业工作中的用途都给予了重点阐述,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学到的技术知识能够通过自己的钻研和深入学习达到满足自己就业、创业和考研方面的需求。

就业创业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理论学习就能使学生们领会到的,需要把文化遗产专业的优势资源发挥出来,结合当前社会上对于专业技术的需求,寻找艺术院校文化遗产的专业优势并使学生利用这种优势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服务。这些课程包括少部分理论课程和大部分实践操作课程,比如《文物摄影》《文物鉴定》《古代艺术品科技鉴定》《陶瓷保护修复技术》《文物测绘技术》《拓片制作技术》《书画保护修复技术》《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等课程就属于在山东省范围占据相对优势地位的课程和实践技术。学生们只要精通其中的某一门技术,假以时日,依靠单独的一门和几门技术去创业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是可以完全在社会上立足的。

依托山东省委宣传部发起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项目——“金种子”工程,山东艺术学院作为“金种子”工程确定的试点院校之一,积极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将教学创作成果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支持学生在校内成立了多个文化艺术类的经济实体。文化遗产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文化遗产整理、发掘、开发、利用方面的公司——济南市长清区博古阁文化创意工作室。目前,该工作室的业务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民间艺术品征集、拓片制作、书画装裱、艺术品修复工具材料制作销售等内容,工作室的成员在产品开发、技术服务过程中将文化遗产产品策划、设计、生产、营销、展示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明晰了企业运作的管理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本领,使学生直接进行专业实践,面对和学校不同的环境以早日适应真实的社会工作状态,也使得文化遗产实践教学的方式得到扩展延伸。

五、以培养科研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文化遗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将来有志于从事文化遗产研究事业的学生提供了科研素养训练的基础工作,为这些学生继续在本专业范围自主科研、考取研究生延续科研工作提供了铺垫,也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人力资源和新鲜思想。文化遗产的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个课程的当前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结合专业知识体系来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每门课程都会遇到一些当前社会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和技术困境,这都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专业方向,也是专业发展的空间所在。专业课程讲授和从事科研任务过程中,专业教师有意识的指出这些可能取得突破的科研点,把现有的理论缺陷和技术局限逐一为学生列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激发起他们的灵感,让学生从此时起就进入了科研的思想萌芽状态。

培养科研能力为目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通过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相关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等形式,不仅把专业课程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直接运用到科研项目实践中,并直接利用实践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完成实验报告、毕业设计或学术论文。大部分形式的实践教学是围绕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的,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帮助老师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去实地调研,参与文化遗产问卷调查,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或者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已经参与的科研项目内容涉及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山东地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物艺术品科技检测分析、脆弱文物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研究等,这些研究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

文化遗产专业学生在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中,多次参加了由艺术管理学院教师申报的国家级、省级、厅级、校级的科研项目。在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研究》中负责整理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料,学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遗产方面制订政策法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的指导方针的演变过程。参加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隐性信息保护研究》的实地调研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了采访,掌握了非遗项目产生、发展、传承的历史过程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参加了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东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吉祥镜像》《文化创意和非遗保护——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在实地调查、文献整理过程中了解了当前山东省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保存现状,为提出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参加了山东省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重点课题《植物源杀虫剂在壁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和《山东半岛沿海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贡献率指标体系研究》,从事植物源杀虫剂施用于壁画前后对壁画颜料影响效果评价以及山东各地文化遗产社会贡献的普通人群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民俗学视域中的现当

代文艺研究》和山东省文化厅项目《山东地区乡村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齐长城沿线历史文化古迹调查研究》《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研究》,从事实地调研、文献整理、数据分析等工作。参加了山东艺术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基于成分分析的山东地区出土瓷器断源研究》《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存现状调查研究》《山东民间美术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关于山东民间戏曲生存状况与文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山东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性研究》,参与实地调研、样本测试、文献整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另外,文化遗产保护方向研究生还参加了《山东省民间艺术志》《鲁民藏瓷》《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和《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研究》等著作的资料整理、文本校对、数据分析等工作。

六、结语

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专业教学体系中,由理论拓展逐步深入过渡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实践能力,体现了艺术院校文化遗产专业对于实践教学方式的深刻解读和积极顺应学生认知体系规律的积极应变能力,为全面把握实践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提供可资借鉴的诸多方式。从初期的以补充理论教学、拓宽学生视野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到在服务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加以锻炼,最后到为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就业、创业、考研后出路着想的促进就业创业、培养科研能力训练,处处体现了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专业教学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Tough Nut to Crack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