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9-01-09魏敏邢小娟谭潭

当代医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延续性服药出院

魏敏,邢小娟,谭潭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029)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对患者生命健康及家庭经济收入早期极大的影响。对高血压的治疗,目前除了生活方式干预,遵医嘱坚持长期、规范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尽量减轻靶器官和心脑血管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长期规范化药物治疗重要一环[1]。延续性护理是将护理干预延伸至医院之外的社区和家庭,内容包括由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出院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等。本研究对156例在本院心内科出院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其用药依从性及降压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从本院心内科出院的高血压患者3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6例。对照组男84例,女72例;年龄 51~78岁,平均(59.1±8.4)岁;病程1~15年,平均(2.1±0.4)年;口服降压药种类1~4种,平均(2.4±0.7)种。观察组男83例,女73例;年龄51~80岁,平均(59.9±8.3)岁;病程1~17年,平均(2.3±0.7)年;口服降压药种类1~4种,平均(2.5±0.5)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观察组则同时实施延续性护理,包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设立出院后电话回访登记表,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每月电话随访1次,4~5个月家访1次。1年后到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及良好沟通技巧的护士执行,随访内容包括:①血压自我监测与病情评估的指导根据患者自我监测的血压及主诉症状制定针对性的药物个体化治疗目标,并告知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前几次随访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临床并发症等[2]。②加强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使其严格遵医嘱服药,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包括自主减量或增量、不按时用药等;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若服药后出现晕厥、恶心等现象时需立即平卧,待好转后及时到门诊复查。③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方式,以低盐、低脂、多纤维饮食为主,不宜过饱或过饥,戒烟酒,适当控制体质量,作息规律,防止便秘。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口味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定期评估和调整。避免情绪波动,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根据其年龄、病情等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指导其根据血压、症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运动方式。④鼓励家属参与,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及高血压的一些紧急状态下的临床症状和紧急处理方法,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的参与进来。⑤高血压患者通常伴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故需针对其具体的心理问题制订相应的疏导方法,减轻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鼓励其参加社区内举办的高血压健康宣教活动。鼓励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增加其对治疗的已从性。⑥随身携带安全卡片,每位患者发放一张随身安全卡片,上面写有姓名、所患疾病、所有药物名称和联系电话等以备出现紧急状况时能获得有效帮助。⑦定期至门诊随访结合其血压控制、症状变化等情况调整用药及使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的血压变化情况和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根据药物依从性(compliance ofpatient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CPAT)积分标准[3]进行评估。患者根据量表所提问题进行回答,即:您是否偶尔不注意服药?“您是否有时忘记服药?当您服药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止服药?”。当您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止服药?根据其答案进行记分,“是”为0分,“否”为1分,各个问题所得分数相加后即为CPAT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治疗依从性越好。4分代表依从性好,2~3分依从性差,0~1分依从性极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两组出院时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2个月时,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n(%)]

2.2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2个月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血压变化情况(±s,mmHg)

表2 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时血压变化情况(±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56 156收缩压舒张压出院时135.4±7.4 134.5±7.7 1.052 0.428出院后12月时136.0±7.6 140.1±8.2 4.580 0.000出院时80.3±10.4 79.8±10.8 0.417 0.963出院后12月时79.5±10.3 86.4±10.6 5.831 0.000

3 讨论

目前,高血压是临床较多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还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4]。大量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每降10~20 mmHg或舒张压降5~6 mmHg,其远期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的风险分别降低38%、16%,心衰风险则降低50%以上[5]。饮食、运动方式是高血压的基本干预方式,但长期规范用药是高血压治疗重要环节[6]。目前,我国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而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7]。与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患病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然而这些因素均为客观因素,难以改变[8]。而服药及自我监测血压、用药的不良反应、对高血压的防治意识等可通过个体化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诊治状态。

近年来,护理学理论及实践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延续性护理即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并得到广大护理人员所重视。此护理模式把住院过程中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或家庭,其可持续关注和应对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9]。该护理模式强调“全面性、协调性、延续性、协作性”的“4C”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患、护患关系的改善[10]。当前,人们群众对自身健康管理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既要求住院期间能获得满意的医护服务,还要求出院后对自身疾病规范化、个体化管理等方面获得持续性督导。因此,实施全面性、协调性、延续性和协作性的护理模式是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

故本研究对出院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通过确保患者信息准确及完整、一对一健康指导、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等具体措施克服了护理过程中的难点;给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强化社区和家庭高血压知识的宣教。经12个月的护理后,结果显示,156例患者中依从性好的比例65.4%,随比出院时的81.4%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的50.0%相比,下降幅度明显缩小;且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为稳定,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比出院时明显升高。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延续性护理,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能有效的控制血压,维持稳定,从而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后续治疗的信心,进而改善医患、医护的关系。

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短,病例数偏少,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远期治疗依从性影响如何及实施该模式是否会影响降低高血压患者健康看护成本、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能一定程度提高出院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升高,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延续性服药出院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服药先分阴阳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