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效果观察
2019-01-09温晓东
温晓东
(宽甸县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辽宁 丹东 118200)
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虽然可获得比较好的疗效,但是容易引发脑积水,尤其是交通性脑积水,因脑脊液吸收量降低、蛛网膜粘连两种因素造成[1],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危及到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制定手术方案展开治疗。本文为了观察两种手术方案应用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治疗中的效果,选取患者共56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56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重要脏器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排除,确诊时间为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6月1日,按照确诊时间先后将56例患者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下限23岁,上限61岁,平均(40.12±9.25)岁;颅骨缺损部位:9例额颞顶部,9例颞顶部,10例额顶部。对照组共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下限22岁,上限63岁,平均(40.25±9.14)岁;颅骨缺损部位:10例额颞顶部,9例颞顶部,9例额顶部。文中两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的基本资料存在微小差别,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都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同期进行手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术,两种术式间隔4~6个月,脑室腹腔分流术先进行,颅骨修补术后进行。具体的手术操作步骤如下:术中实施全身麻醉,体位为仰卧位,将头部向一侧偏转,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接受单侧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置入分流管脑室端于对侧脑室额角中,若为双侧,则置入分流管脑室端于侧脑室枕角中,腹腔端通过肋下的肝膈面,置入到腹膜后方,固定引流管,打开阀门,使脑脊液引流出,观察到颅内压降低后,顺着原来的手术切口实施颅骨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在术前和术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2]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8分、9~11分、12~14分、15分分别代表昏迷、中度意识障碍、轻度意识障碍以及无意识障碍。统计每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的形式表示,进行χ2值检验;计量资料(意识评分)用(±s)的形式表示,t值检验。对比数据差别明显用P<0.05表示,反之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意识恢复情况:见表1。两组术前的意识评分相差不大,P值>0.05,术后,意识评分虽都有升高,但是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意识恢复情况(±s,分)
表1 2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意识恢复情况(±s,分)
注:术后组间数值相比,P<0.05
组名 例数(n) 术前 术后观察组 28 2.36±0.24 9.12±0.08对照组 28 2.25±0.31 4.59±0.13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为7.14%,仅1例血肿和分流管移位或堵塞,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颅脑损伤是脑部常见的一种疾病,研究证实,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效果比较显著,能够使颅内压降低,维持脑灌注压,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安全度过危险期,即急性颅内高压期,但是,该手术会导致颅骨缺损[3],形成颅腔内外大气压力差,甚至出现脑组织结构移位的情况,对脑脊液吸收、循环造成影响[4],引发脑积水,此外,该手术还会使脑脊液流体力学、脑皮层血流灌注发生变化[5],损害神经功能,出现意识障碍,影响脑部功能的恢复。
手术是治疗去骨板减压术后脑积水的主要方式,以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为主,传统观念认为,两种手术方案应该分期进行,即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颅骨修补术,本次研究证实,分期手术方案不利于患者的意识恢复以及预防并发症,文中表一、表二中数据较好的证实了这一观点,故此应该同期进行。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在去骨板减压术术后的第1~3个月之间逐渐康复[6],采取同期手术方案能够促进患者颅内压及脑生理功能的恢复,预防血管供血区脑功能障碍加重[7],若分期进行,会因过度引流而引起多种并发症,例如感染、血肿等,此外,同期手术脑室穿刺点选择侧脑室前角,能够保护侧脑室后角[8],减少手术创伤。
总而言之,同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两种术式更有利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