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鸣镝临床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2019-01-09艾玉珍韦茂英巴志强李鸣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亚甲炎甲功热毒

艾玉珍,韦茂英,巴志强,李鸣镝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53)

亚急性甲状腺炎[1]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和De Querwain甲状腺炎等,是一种与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疾病。本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之一,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且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该病起病前1~3周常有相关病毒感染症状,甲状腺区有明显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加重,常伴有发热、心慌、多汗、肌肉酸痛、食欲减退、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且治疗调理不当常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亦有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者。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非甾体抗炎药无效者给予泼尼松口服[3]。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迅速,但不会改变疾病的病程[4]。另外,长期使用激素副作用较为明显,且停药或减药后病情容易反复,造成病程迁延,复发率可达33.3%[5]。导师李鸣镝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和研究工作,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亚甲炎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尚没有亚甲炎的病名,但有类似亚甲炎记载,散见于“瘿瘤”“瘿痈”“瘿肿”“结喉痈”“痛瘿”等病症。目前尚未统一病名,多采用“瘿病”“痛瘿”“瘿损”“瘿痈”等病名[6-8]。李鸣镝根据其临床表现,认为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本病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多因外邪侵袭,邪从火化,毒热内盛,壅阻少阳经脉,循经上攻颈部,经脉失和、气血相搏结于颈部;或情志内伤,气机不畅,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横犯脾胃;抑或长期饮食不当损伤脾胃,中焦运化失常,痰浊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痰凝、血瘀、郁热结于颈部发为本病。本病初起多实,实为热毒、气滞、痰凝、血瘀,病久伤及心、脾、肾,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虚多为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脾肾阳虚。

2 辨证论治

目前中医辨证治疗亚甲炎主要采用分型论治和分期论治[9-10]。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李鸣镝总结出在亚甲炎发展过程中,常见热毒蕴结、气滞痰凝、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脾肾阳虚5种证型,其中热毒蕴结、气滞痰凝2种证型最为常见,采用方剂进行针对性治疗,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热毒蕴结证:症见发热午后为甚,多为低热或高热,颈前疼痛伴有结块,吞咽或按压后疼痛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眠差,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和解少阳、清热解毒,方以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加减。气滞痰凝证:症见颈部胀痛伴有结块,按之疼痛轻微。咽部堵闷如有异物感,食纳可,二便尚调。舌质暗,苔白或薄白,脉弦,治宜理气化痰、散结消肿,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脾胃虚弱证:症见颈前结块或肿大,低热或无发热,倦怠乏力,食纳欠佳,大便偏稀,排便次数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治宜补中益气、化痰散结,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心脾两虚证:症见颈前结块或肿大,心慌心悸,气短懒言,食纳欠佳,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或崩漏,大便稀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脾养心、散结消肿,方以归脾汤加减。脾肾阳虚证:症见颈前结块或肿大,畏寒怕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大便干结,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脾益肾、益气温阳,方以右归丸方加减。

3 疗效观察

笔者收集了2016年至2018年李鸣镝在广安门医院门诊诊治的亚甲炎患者28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64岁,平均年龄49岁,发病以40~60岁居多,男女之比为1∶2,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夏发病者居多。患者就诊时通常已发病1周至32周,平均8周,且大多数患者已使用药物,其中近2/3的患者曾应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应用时间5 d至5月不等,少数患者用过抗生素或中成药。患者初诊最常见的6个症状依次为甲状腺区疼痛、发热、乏力、眠欠佳、食欲下降、心慌。出现甲状腺区疼痛及发热的患者分别占50%左右,发热者以低热(37~38 ℃)为主,亦有2例高热者(39~40 ℃)。而出现乏力、眠欠佳、食欲下降、心慌的患者分别占1/3或1/4。

经中医辨证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约为1~4周,平均2周;甲状腺区疼痛明显减轻约为1~2周,平均11 d,而疼痛完全消失约为1~8周,平均26 d;眠欠佳好转约为1~3周,平均2周。在中医治疗开始后,李鸣镝嘱患者将激素逐步撤减或停药。

根据我们临床观察,中药治疗对改善乏力、食欲下降、心慌等症状亦有较理想的效果。红细胞沉降率在发病时大多为50~100 mm/h,经其治疗后,通常能在半月至1个月内恢复正常。亚甲炎患者的甲功通常会经历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恢复期(甲功正常),患者经治疗后通常1~3月即进入甲减期,6~8月甲功恢复正常,但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和(或)TgAb升高者,甲功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长。

4 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男,41岁,主因“发热伴颈部疼痛1月余”于2018年1月10日就诊。2017年12月初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颈部疼痛,伴咳嗽、咯痰,自服头孢类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后无明显缓解。2017年12月26日在某医院住院10 d,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甲功:TSH 0.008 mIU/L↓,T3、T4、FT3、FT4均(-)。ESR:60 mm/h,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和亚甲炎?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抗生素、化痰止咳、解热镇痛药等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出院后口服乐松60 mg每日2次。来我院初诊时症见午后发热,体温最高时近40 ℃,颈部疼痛不明显,偶有左侧耳部疼痛。服乐松后汗出多,汗出后怕冷,眠欠佳,食欲差,大便略干,舌质暗,苔白,脉弦细。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属热毒蕴结,处方如下:柴胡20 g,法半夏9 g,党参10 g,黄芩10 g,生姜15 g,大枣15 g,生石膏20 g,僵蚕9 g,蝉衣6 g,姜黄10,酒军3 g,鸡内金6 g,夏枯草10 g,半枝莲15 g,牛蒡子9 g,白花蛇舌草15 g,炒神曲15 g,7剂水煎服。嘱病人注意休息。

1月17日二诊:服中药后基本停用乐松,白天体温正常,晚上7~8点体温升高,最高达38.6 ℃,与外出劳累有关。食欲较前好转,大便不干,舌质暗,苔黄厚,脉弦滑。查体甲状腺左侧可及结节,质硬、压痛(±)。前方减神曲,加浙贝母10 g、竹茹6 g,7剂水煎服。

1月24日三诊:1月22日外院甲功示TSH:0.013 mIU/L↓,FT4:11.2 pmol/L ↓,余(-),ESR:97 mm/h。体温正常,食欲较前好,夜间出汗后背凉,大便不干,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滑。查体甲状腺左侧可及结节、质硬、压痛(-)。处方:法半夏9 g,厚朴10 g,紫苏叶10 g,茯苓10 g,鸡内金6 g,僵蚕6 g,蝉衣6 g,姜黄10 g,酒大黄3 g,浙贝母10 g,浮小麦30 g,炙甘草6 g,夏枯草10 g,炒神曲15 g,生白术10 g,防风10 g,7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不再出汗,诸证缓解,上方稍调整。2月7日复诊示甲状腺Ⅰ度,未触及结节。2月28日复诊一般情况尚可,甲功:TSH:7.89 mIU/L↑,FT4:11.4 pmol/L↓,余(-),ESR:10 mm/h。处方:口服优甲乐12.5μg,每日1次。中药处方:法半夏9 g,陈皮6 g,厚朴10 g,紫苏叶10 g,茯苓10 g,柴胡10 g,川芎10 g,香附10 g,炒枳壳10 g,生白术10 g,防风10 g,14剂水煎服。采用上述治疗方案,中药处方稍作加减。根据甲功检查结果于2018年5月23日停服优甲乐,继续口服汤药及监测甲功。2018年7月31日患者甲功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已基本消失,病情平稳。

热毒蕴结、气滞痰凝、脾胃虚弱、心脾两虚、脾肾阳虚等5种证型,基本囊括了亚甲炎的病情发展过程。疾病之初为破坏性甲状腺毒症期,多表现为热毒蕴结证。随着病程的进展和深入,患者多表现为脾胃虚弱、心脾两虚等虚证。进入甲减期后表现为脾肾阳虚等。另外,亚甲炎患者常可触及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结节,为郁热、气滞、痰凝、血瘀互结于颈前所致。本病病机复杂,单一证型出现机会较少,临证时应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及轻重缓急。疾病之初应注意休息,避风寒,畅情志。据我们临床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亚甲炎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且疗效确切。今后应扩大病例数,积累更多的数据,进一步确认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亚甲炎甲功热毒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的影响
理气化痰消瘿方联合左旋甲状腺激素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研究
甲功五项在甲状腺功能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亚甲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探讨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甲状腺球蛋白及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联合甲状腺激素抗体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脖子疼,看看是不是亚甲炎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冯志海教授治疗亚甲炎急性发作期经验总结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