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中国音乐华章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纪实与思考

2019-01-09王沥沥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创作

王沥沥

2019年立夏时节,“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以下简称“音乐周”)在星海音乐学院拉开帷幕,为期四天的音乐周活动中,中国钢琴界的学者、演奏家、作曲家、钢琴教育者和学习者、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中国钢琴音乐的美好,共同展望和规划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未来。

一、精彩难忘的开幕式音乐会

开幕式音乐会于5月6日晚在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音乐厅开启,整个音乐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年逾九旬的著名作曲家杜鸣心先生特地从北京赶来发表致辞,作为中国钢琴音乐一位重要的创作前辈,杜鸣心肯定了举办音乐周的价值与意义,希望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也发表了真诚的贺词,表达了对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殷切希望和能参加音乐周的激动、喜悦之情。随即,享有国际盛誉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昊辰与星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与《二黄》,前者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编创的经典钢琴协奏曲,后者是十年前著名作曲家陈其钢根据京剧风格创作的现代钢琴协奏曲,两部作品虽然是不一样的旋律风格和时代风格,却是同样的中国情怀与神韵,张昊辰的演奏娴熟、精湛,细腻而不失激情,澎湃而不失含蓄,可谓是刚柔并济,神采飞扬,能够将传统韵律与高难度的钢琴技艺进行完美结合,令在场的观众激动不已。

二、音乐周系列活动掠影

本次音乐周的活动安排丰富多彩,分别有专家研讨会、钢琴大师班、钢琴音乐创作与教学系列讲座、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分享与演奏会,以及音乐纪录片《寻找汪立三》首映式,从多维度、多角度、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钢琴音乐从过去到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与思索,令与会者大开眼界。

在5月7日举办的专家研讨会上,星海音乐学院“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揭牌成立,杜鸣心、鲍蕙荞、储望华、刘诗昆、李名强、李淇、倪洪进、吴迎、杨燕迪、但昭义、高为杰、蔡采秀、曹光平、崔世光等几十位著名音乐家出席了成立仪式,共同见证了研究中心的诞生,中国钢琴音乐研究理论家蒲方教授受聘为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钢琴演奏家黎颂文教授作为中心主任致辞,他认为中国钢琴音乐历经百年的发展,现已具备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条件,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把这方方面面的有利条件综合起来,为中国钢琴音乐学派的最终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月8—9日,但昭义、崔世光、储望华先后举办了钢琴大师班。但昭义教授对于演奏音色的极高要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演奏的本质是创造美妙的弹奏音色,优秀的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可以辨别音色好坏的耳朵,才能给予学生到位的指导,特别是在触键上研究技巧处理,为获取正确、合理的音色提供保障。储望华和崔世光两位专家不仅是钢琴教育家,还是非常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曲家,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授课更加追求对作品风格、内部结构的细致解读,更具有音乐学层面的思索与阐释,令人受益匪浅。

此次音乐周的几场演奏会都非常具有学术价值,采用学术讲解与演奏相结合的方式:一场是“马思聪钢琴作品讲演音乐会”,蒲方博士进行了导聆解说,钢琴家张奕明和赵瑾现场演奏,这场音乐会让大家了解了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一系列精彩的钢琴作品,以往大家对于他的以《思乡曲》为代表的中国风小提琴作品比较熟悉,这次则打开了马思聪钢琴音乐的文献大门,看到了他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不朽成就;第二场是《钢琴的东方魂——张朝钢琴作品讲演音乐会》,由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张朝本人进行讲演介绍,钢琴家蔡曦演奏。张朝教授是云南彝族人,多年来,他身兼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双重身份,把民族民间音乐的基因注入钢琴音乐创作,写下了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滇南山谣三首》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作曲大奖。这次音乐会带来了《儿童西藏组曲》等一批新作,希望用这些作品展现中国的魂魄,展现他心灵深处的故土情怀,在指尖上灵动地表达属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气韵;还有一场是“情系星海——杜宁武中国钢琴作品集世界首演”,杜宁武与沈慧莲是一对令人称羡的钢琴伉俪,双双毕业于茱莉娅音乐学院。这场音乐会由杜宁武讲解,他和夫人合作表演。杜宁武不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奏家,还在创作上有独到的追求。作为一名中国钢琴家,他一直希望回到中国寻找灵感,创作出具有中国味道的钢琴音乐,近些年他创作的《24首中国风前奏曲》是这一追求的集中体现,《高山流水》《桃花岛》《神龙飞舞》《齐天大圣》等一首首富有诗意和情趣的小品贯穿着杜宁武的中国故事,展现着独特的东方神采与文化精神。闭幕式音乐会则特别安排了“感恩·致敬——拉脱维亚籍钢琴家、作曲家夏里柯在香港、澳门的钢琴作品讲学音乐会”,对于很多钢琴学习者来说夏里柯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中他却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这位外国作曲家在民国时期长时间旅居广东,他有感于岭南的风物,运用《卖杂货》《梳妆台》《柳摇金》等广府传统音乐曲调写成了以《粤调》为代表的一系列极富岭南风格的钢琴小曲,在音乐周绽放岭南的时刻,他无疑具有独特的文化与历史意味。

系列学术讲座每一场都主题鲜明,各具特点。留德钢琴教育博士代百生的“钢琴教师、演奏家从事中国钢琴音乐研究的心路历程”分别从如何激发研究兴趣、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如何构建研究体系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他认为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与演奏应该基于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积极推广优秀作品,把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始终贯彻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与传统的深厚性,在多弹、多听、多读、多讲、多写中建立和完善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与演奏体系。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鲍蕙荞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演奏体会”从自身多年来对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感悟角度,细致阐述了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的独特风格、技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分析了与之相关的触键手法、训练方式与审美意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生趣盎然。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倪洪进的“我的钢琴写作”从创作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多年来在中国钢琴曲创作上的心得,倪教授认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创作的跟进,她认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应该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品格与人文思考,由此创造出不同于别人的钢琴技术语言体系。讲座“台湾音乐哲人——陈泗治”拨开历史的烟尘,将台湾近代音乐历史上的著名音乐家陈泗治的音乐活动以及他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展示了他创作的《台湾素描》《龙舞》《幽谷——阿美狂想曲》等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历史价值,让更多人认识了近代台湾音乐人在中国钢琴音乐上的成就与影响。

三、对中国钢琴音乐周的一点思考

几天的活动下来,每一位参与者都感觉置身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海洋,一会儿是经典的历史回眸,一会儿是精彩的当代之声;一边是感性的演奏体验,一边是理性的学术思索与总结;历史与现代,感性与理性就这样和谐地交织,美好地碰撞,让我们的心灵久久难以平静,回味悠长。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无疑是拉开了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新篇章,中心揭牌成立预示着未来中国钢琴学派的建立指日可待,笔者在欣喜与鼓舞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钢琴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但历经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了广受中国人喜爱和熟悉的乐器,书写了一段属于中国钢琴音乐的百年传奇。未来,如何让中国钢琴音乐稳步迈入世界之林,发出真正属于中国的独特声音无疑是摆在前方,需要中国钢琴音乐人继续努力思考与探索的历史题旨。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学者们提出了建立中国钢琴音乐学派的概念,笔者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以下三项基本条件:

第一,有过硬的演奏家队伍。这个任务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郎朗、李云迪、陈萨、王羽佳、张昊辰等一大批优秀的、富有国际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证明了中国钢琴教育的成功,中国的钢琴老师已经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出被国际社会认可的钢琴演奏家,在世界钢琴舞台上,这些钢琴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影响力,他们不仅能够驾轻就熟地演奏西方的钢琴作品,也时常通过国际舞台努力展示着来自中国的优秀钢琴乐曲,让世界通过钢琴越来越了解中国。

第二,有一批富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从1915年,作曲家赵元任写下第一首中国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开始,百余年来,中国作曲家不懈努力,完成了不少优秀的中国钢琴曲创作,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江文也的《乡土节令诗十二首》、瞿维的《花鼓》,刘庄等人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等,成绩毋庸置疑,但平心而论,相比于欧洲古典钢琴曲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作,我们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蒲方博士在本次中国钢琴音乐周研讨会上特别提出了创作对于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性,特别是“母语化”表达的创作,没有创作,一切都无从谈起,笔者对此深表赞同。任何时候,创作都是推进音乐发展的关键与基础,百余年来,中国钢琴音乐的确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创作作品,但是亦存在大多停留于移植改编、发展技法不足、缺乏器乐化写作思维、缺乏进阶式系统化的练习曲等问题。相比于欧洲钢琴音乐几百年来所形成的扎实体系和丰富格局,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行,进一步探索,最终找到带有自身文化属性与特质的钢琴音乐语汇,建立起中国钢琴音乐的技术体系与训练体系。而这必然要求作曲家要更加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音乐,提炼出核心音乐元素与文化精髓,方可实现中国钢琴音乐质的飞跃,而如果创作环节不能实现这一飞跃,即便是我们可以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也不过是给别人的文化输送代言人而已。很显然,这对于中国钢琴音乐在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症结。

第三,建立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论研究体系并产生有价值的成果。音乐理论研究所代表的是一个音乐门类的从业者对于这一门类所产生的成果的深度思索和有效整理提炼,高质量的音乐学研究与音乐表演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论研究建立在中国钢琴音乐的百余年实践基础上,而与此同时也应该通过理清百年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脉络、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优秀作品、研究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等实践领域的种种现象,提出富有价值的音乐学成果,反过来影响未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引与借鉴。这其中应该涉及的研究方向应该包括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形态学体系、中国钢琴音乐教育学、中国钢琴音乐美学、中国钢琴音乐史学、中国钢琴音乐影像学等不同学科门类,并在必要的时候借鉴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与视野,从不同视角和研究方法展开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研究,让科研与表演、教学、创作同步开展,齐头并进,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目前,以梁茂春、赵晓生、林华、魏延格、蒲方等为代表的理论家、教育家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与成绩,未来,期待看到更多的人投入中国钢琴音乐研究工作,并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让中国钢琴音乐研究纳入世界钢琴音乐研究的大体系中,从学理高度向世界传达中国钢琴的文化魂魄与民族审美。

音乐周在一片掌声与欢呼声中落下帷幕,但它所产生的思想涟漪却不会就此消散。相反,这只是新时代文化浪潮下中国钢琴音乐崭新一页的开始,所有热爱中国钢琴音乐的人将带着音乐周的启示、启发与感染踏上征程,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稳步提升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品质,扎实建立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论体系,共同期待中国钢琴音乐学派的确立,让我们共同祝福中国钢琴音乐,期待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在黑白琴键上奏响中国音乐华章!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钢琴创作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传递诗意 浓缩交响——论钢琴改编曲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