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2019-01-09荀立东
荀立东 荣 阳
(1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兴城 125100;2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而且可伴发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房颤有助治疗伴发的心律失常。相反治疗其他的心律失常对房颤的治疗亦有所裨益[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电图室电图共140000例。其中心律失常18848例(占13.46%)。快速性心律失常6516例(占34.57%);内含房颤2940例(45.12%),窦性心动过速2378例(36.50%),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26例(11.14%),房扑434例(6.66%)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室颤)38例(0.58%)。
1.2 方法:本组2940例房颤中有完整的病历记录,连续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记录共742例。本组对742例房颤患者行回顾性研究。
1.3 临床表现:本组742例房颤伴其他的心律失常156例。其中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Ⅱ°及Ⅲ°房室传导阻滞)58例(占37%);伴快速性心律失常98例(占63%),包括房颤患者伴房扑,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伴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及室颤)。
1.3.1 房颤与房扑互相转化60例(8.09%)。其中房颤转为房扑34例,房扑转为房颤24例。全部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3.2 房颤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2.7%)。2例为右侧房室旁道的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在AVRT发作期间转化为房颤而行电转复。右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RFCA)成功后,未能诱发AVRT及房颤。18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房颤,其中2例AVNRT直接在12导联心电图记录转化为房颤。该例为58岁的冠心病患者,房室结慢通道射频消融治疗后,AVNRT消失,但房颤仍可诱发。另外16例患者年龄≤50岁,房颤和AVNRT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心电图记录,房颤为阵发性房颤。仅8例曾行RFCA治疗,4例成功消融房室结慢通道后,未诱出AVNRT及房颤;4例未诱出AVNRT,但能诱出房颤。前4例无心脏病,后4例有高血压病。
1.3.3 房颤诱发室速16例。16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为持续性房颤。16例由房颤转化为室速时,房颤的心室率<160次/分。室速(或室颤)消失后基本心律仍为房颤。其中2例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原房颤的心室率为90次/分。后因超声心动图疑有心脏破裂,使用异搏定80 mg口服后,心室率增快达180次/分并转化为室速、室颤。反复电转复达100次,静滴利多卡因无效,考虑心衰的存在,使用西地兰0.4 mg静注二次后,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在心120次/分后,室速及室颤发作停止。出院前MR检查未见心脏破裂。
2 结 果
本组10例室上速伴房颤在RFCA后无室上速。其中6例(AVRT2例及AVNRT4例)在RFCA后,未诱发房颤及室上速。本组中房颤转化为室速例和室速转化为室颤例,均有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背景。房颤的心室率>120次/分。
3 讨 论
3.1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文中房颤的发生率占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位,与学者的报道相符[2]。
3.2 房颤与房扑:房内折返为其共同机制,同一患者房颤与房扑可以共存。本组60例二者互相转化。据Tunick等研究,房颤患者的房扑发生率为25%,并认为这种转化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至于房扑转为房颤,COX等[3]认为右房扑动环的存在可能是房颤发生和持续的因素[3]。
3.3 房颤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本组2例AVRT迅速转化为房颤。Brugada指出AVRT对房颤的出现起扳机作用。故文中右侧房室旁道消融后,未能诱出AVNRT及房颤。尽管AVNBT伴房颤可见于有或无器质心脏病患者。Brugada[4]认为房室结慢通道成功消融后,无心脏病者更倾向不能诱发AVNRT及房颤;而有心脏病者因有心房肌病变影响心房的易损性、传导及不应期,故AVNRT不能诱发,而房颤仍可诱发。本组4例高血压病者RFCA的结果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4]。
3.4 房颤与室速/室颤:本组16例冠心病的房颤转化为室速房颤的心室率>160次/分。学者[5]认为在急性心肌缺血房颤快速的心室率犹如快速的心室起搏,可诱发室速及室颤。Prystowsky认为[6]这与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另一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有关。故控制快速型房颤的心室率至为重要[5]。
3.5 房颤与房扑、室上性心动速及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故治疗AVRT和AVNRT对房颤的治疗可能有帮助。控制房颤的心室率会减少室速、室扑或室颤的发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