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兴旺”视阈下的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路径探析

2019-01-09钟育海曾波张毅

中国稻米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兴旺武陵山水稻

钟育海曾波张毅

(1恩施自治州种子管理局,湖北恩施445000;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125;#共同第一作者:zhongyuhai99@163.com;*通讯作者:zhangyi@agri.gov.cn)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和内源动力,农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离不开包括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在内的科技支撑。武陵山区是典型的跨省界老少边山穷连片区,国家将武陵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确定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水稻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2],约占粮食总产的1/4,水稻产业兴旺关乎粮食安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成效。2001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将武陵山区单独划片开设国家级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3],基于武陵山区独特的生态、绿色及富硒等优势,采取相应的品种试验策略,筛选符合该区域水稻产业兴旺所需新优品种势在必行。

1 武陵山区水稻品种试验的发展现状

1.1 建立了品种试验体系

目前,武陵山区有国家中籼类型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各1组,布点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800 m以下稻区,区域试验点数从2001年起一直维持在11个,生产试验点数从原有4个增至7个。7家承试单位均已建设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1家抗性鉴定单位被纳入国家新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范畴,试验条件大为改善,建立了完备的标准体系、科学的技术体系、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稳定的网络体系。

1.2 调优了品种筛选标准

每次农业生产变革,武陵山区品种试验和审定都及时对接,把审定标准作为引领科研育种的风向标。武陵山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利于稻瘟病发生和流行,春季“倒春寒”和秋季“寒露风”频繁出现,水稻减产或绝收时有发生。据此,该区域对水稻品种抗逆性、熟期和结实率要求相当严格,率先实行稻瘟病一票否决、耐冷性鉴评等审定指标,审定标准比国家其他生态区要求更高[4]。为引导选育绿色优质新品种,2014年、2017年先后修订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武陵山区中籼组更加突出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审定指标,引导品种大创新,推进品种大更换。

1.3 提升了试验管理水平

试验组织、主持与承担单位长期协同努力,统一试验标准,改进试验手段,完善抗性鉴定,加大技术培训,强化试验考察,开展试验复查,召开试验年会,实时更换对照品种,2006年起开展DNA指纹与转基因检测,2010年在全国率先探索高低山抽穗扬花期耐冷性鉴定并制定首部技术标准,2017年率先试点运行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与运行管理系统等,综合试验水平大幅提升。据统计,中抗及抗稻瘟病参试品种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27.3%逐渐提高到2017年的92.3%,区域试验组平均产量从2002年的539.1 kg/667 m2逐步增至2015年的645.9 kg/667m2,达国标或部标优质稻参试品种相应增多。

1.4 审定了一批优良品种

截止2018年,武陵山区水稻试验累计参试品种593个,通过国审品种39个,出圃率6.6%;已审定品种中,前15年优质稻仅2个,最近3年审定4个,稻瘟病达中抗及以上品种28个,比例高达71.8%。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等优良品种经国家试验审定后在武陵山区等地得到广泛应用,为水稻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2 武陵山区水稻品种试验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化智能化的试验体系尚未建立

品种试验程序多,数据采集量大,劳动密集度高,播种移栽、数据调查、收获脱粒、测产考种等试验环节依旧停留在传统手工操作阶段,缺乏水稻田间小区试验专用的精量小区播种机与收获机、农艺性状数字化采集终端、自动测产考种设备等先进的仪器和农机装备,作为国家筛选水稻品种的重要平台,品种试验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大田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更滞后,相应的软硬条件和标准体系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制约了品种试验体系的升级。

2.2 品种试验工作重视度与支持度有所欠缺

品种试验属于公益性事业,承试单位以种业部门或科研单位为主,绝大多数未设置独立的品种试验部门,上下机构难对口,领导重视不够,人财物未得到充分保证,试验人员福利待遇低、评先晋升难,品种试验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5],年复一年“晴天一身汗、雨里一身泥”,大部分专业人员尤其年轻一代根本不愿接手这类繁杂辛苦且缺少名利的工作,加之近年来机构改革加快,人事变动频繁,年龄结构老化且青黄不接,专业队伍不稳定,试验水平参差不齐。

2.3 同一适宜生态区划涵盖范围较窄

国品审〔2016〕1号文件划定武陵山区中籼类型区包含5个市州40个县市区,为湖北省西南部、重庆市东南部、贵州省铜仁地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的800 m以下稻区,而《国务院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1〕125号)界定的武陵山区为四省市交界11个市州71个县市区,武陵山区审定稻适宜生态区覆盖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4 品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新《种子法》修订实施以来,试验渠道日益拓宽,品种呈现“井喷”态势,受种质资源匮乏、植物新品种保护滞后等制约,多数品种原创性不够,模仿育种比较普遍,尚未实现突破性跨越。绿色环保、优质高抗等类型品种结构性不平衡,绿色高效品种少而紧俏脱销,一般品种多而滞销积压,海拔800~1 200 m富硒优质稻生产区的新优品种匮乏矛盾日益凸显。

3 优化武陵山区水稻品种试验的思路与对策

武陵山区地处北纬30°地带,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污染程度低且天然富硒,水稻成熟期均温23.2℃且昼夜温差较大[6],是优质稻生产适宜区,稻与鸭、鱼、蛙、虾等多种共生、连作生态种养模式成功推广,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理念渐入民心,恩施“十月获”、利川“八月香”等富硒优质米畅销国内外,优质稻产业逐渐成为该区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当前绿色优质尤其是适口性品种不足成为制约因素,需依托自然禀赋与区位优势,发挥试验审定引领功能,创设以品种试验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唱响绿色发展,提高稻业效益,助推产业兴旺。

3.1 加快推进品种试验体系建设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健全市场需求导向的品种试验机制[7],明确全国品种试验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完善试验调整、考评和淘汰机制,保障品种测试体系和监管体系的一致性。按照绿色发展、节本增效、市场消费等新要求,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研究创新品种试验集成新技术,增加节水节肥节药及机械化、轻简化、优质多抗广适等品种测试评价,深度挖掘利用试验数据[8],研发应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型试验仪器、农机具和采集处理信息系统,按照“1+N”建设模式要求,以省级为单元整合建设覆盖生态亚区、“三化”功能齐全的农作物新品种综合测试鉴定站,建成试验布局区域化、试验操作标准化、田间作业机械化、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化、试验网络一体化的全国性测评体系。

3.2 尽快完善品种试验综合保障机制

充分认识品种试验服务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推进机构改革时对品种试验等公益性岗位设置给予适当考虑,设立相对独立的农作物品种试验部门。尽快建立国家财政专项试验经费正常增长机制[9],解决偏低的国家经费补贴与激增的试验成本的矛盾悬殊,提高补助标准,确保试验质量。完善试验队伍保障与激励机制,提高应有待遇,加大业务培训,稳定试验机构队伍。

3.3 适当调整同一适宜生态区划

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地理同类、生态同型,资源禀赋趋同,具有自然生态环境同一性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建议参照国函〔2011〕125号文件的武陵山区区划,把该片区的同一适宜生态区划为鄂湘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11个市州71个县市区的800 m以下迟熟组生态区和800~1 200 m早中熟组生态区,增设800~1 200 m早中熟绿色优质籼稻试验组。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适当增加测试鉴定点,弥补生态网点空白,提高试验的代表性和覆盖面。

3.4 适时修订品种审定标准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根据现代农业对品种多元化的需要,及时调整品种审定标准,统筹兼顾产量、抗性、品质、类型等各项指标,避免只强调单项因素而忽略综合性状,加强品种在特殊环境下生物和非生物抗逆性测评,突出种性安全和市场价值,筛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相适应的安全性和先进性品种,结合当前试验实际,建议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稻》(2017版)武陵山区中籼组指标作部分修订:“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2 d,耐冷性鉴定高敏感型级别以下,稻曲病鉴定结果不得连续2年出现感病及以上级别。”

猜你喜欢

产业兴旺武陵山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武陵山歌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西部乡村产业兴旺需认清五大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与实施路径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