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应用

2019-01-09李金璇徐伟程吴家强

猪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活苗头份猪只

曹 琦 ,李金璇 ,徐伟程 ,吴家强 , 彭 军 *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病也越来越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防控好猪病是养好猪的首要影响因素。猪病的防控要求每一个养猪场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实施,文章就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际应用这一问题进行详尽、完整地阐述,希望对猪场疫病防控有所帮助。

1 影响免疫程序制定的因素

1.1 病原微生物因素

依据疫病对动物免疫系统是否有抑制作用,可将猪病分为免疫抑制病和非免疫抑制病2大类。许多能引发猪病的病原微生物不仅能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能产生强烈的免疫抑制反应,由这些病原体引发的疾病称为免疫抑制性疾病。

1.2 饲养管理因素

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会造成猪机体内某些激素含量发生变化,导致某些免疫器官发育不全。猪场的消毒措施严格与否,养殖条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养猪场及其周围是否存在野毒等环境因素都与最终免疫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应激也会引起免疫应答机制紊乱。

1.3 疫苗因素

疫苗的生产、保存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疫苗生产工艺欠佳,可造成疫苗免疫原性减弱等问题。某些疫苗对存储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存储条件不当易改变疫苗性状,进而影响猪场免疫效果。疫苗的选用应根据猪疾病的地方流行性特点来确定,不同血清型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同时进行血清学分析,可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免疫接种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有消毒、器械的选择以及免疫部位、方法等,选择最合适的免疫方法对猪场来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猪个体因素

母源抗体水平过低,新生仔猪机体极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存在极大的风险;而母源抗体水平过高,则会干扰免疫接种,使其不能形成较强的免疫应答。而日龄的增长和机体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免疫应答效果。

2 规模化猪场常见疫病的免疫方案

2.1 免疫抑制类

2.1.1 病毒病

2.1.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为猪蓝耳病。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一般进行耳后肌肉注射[1],仔猪断奶后首免,剂量为1头份,4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2]。若在疫病高发地区,可在首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同首次免疫。种公猪、妊娠母猪禁止接种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后备种猪可在发情前20 d左右,每头接种2头份,生产母猪于每次配种前半个月进行接种,每头2头份[3]。其灭活苗对机体毒害作用低,但几乎无保护力,免疫效果不佳,所以一般不使用。猪蓝耳病弱毒疫苗能对其他疫苗(例如猪瘟)的免疫应答产生干扰,影响抗体水平,为避免干扰,2种疫苗应分开接种,至少间隔5~7 d。

2.1.1.2 猪瘟与非洲猪瘟

根据抗体水平,进行猪瘟疫苗接种,使用猪瘟细胞活疫苗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断乳仔猪在30日龄的平均抗体水平为24.3 ,若此时进行接种,母源抗体影响极大。因此,首免时间应该延后[4]。因此,建议仔猪35日龄和62日龄分别接种1次,每头剂量3头份。若母猪或初生仔猪疑似感染猪瘟,应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先接种猪瘟疫苗,1~2 h后再进行哺乳。种公猪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各接种1次,每头5头份。经产母猪可在分娩前30 d接种,后备母猪接种时间可在8月龄,每头5头份。为确保母猪安全,反复接种之后抗体水平仍很低的母猪,应及时进行淘汰处理。2018年8月份,从东三省开始,非洲猪瘟已经蔓延到许多省市,成为威胁养猪业安全的“头号杀手”。该病毒基因组序列复杂,传统减毒活疫苗仅产生微弱的中和性抗体,不足以对抗感染。已有研究表明,特异性免疫对抗非洲猪瘟效果显著[5]。基因工程疫苗对预防该病有很大的优势,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目前,一经发现被感染的猪只,应及时扑杀和淘汰。

2.1.1.3 猪圆环病毒病

目前,想要对抗猪圆环病毒,只有灭活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2种。相比之下,后者安全性强、产生抗体水平高,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6],免疫效果更显著。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6~7周和3~4周进行2次接种,剂量为1头份,保险起见,可在产前30 d再免疫1次;经产母猪只在产前30 d免疫1次,剂量同后备母猪。25日龄仔猪需接种1次,剂量为1头份。种公猪配种前和20 d后各进行1次接种,每头1头份,之后每年3月份、6月份和9月份各接种1次[7]。猪群被感染后,容易导致免疫抑制,疫苗免疫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应进行紧急接种。

2.1.1.4 猪细小病毒病

使用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进行深部肌肉注射。为防止母源抗体干扰,若猪抗体滴度大于1∶20,不宜进行免疫接种。仔猪20周龄左右免疫1次,剂量1头份。经产母猪产后15 d免疫1次,剂量1头份,由于第3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接种持续3胎即可。张婉华等[8]的试验证实了该疫苗免疫猪后能抵抗猪细小病毒经胎盘感染,可有效保护母猪在怀孕期间猪细小病毒的攻击。种公猪配种前20 d左右免疫1次,普通猪每年免疫2 次,剂量均为1头份。猪细小病毒具有高免疫原性和血清型单一的特点,目前预防该病的疫苗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3种,灭活苗仍是首选,商品化弱毒苗屈指可数,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前景光明。

2.1.2 细菌病

2.1.2.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场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一般建议使用其多价灭活苗。母猪接种时间是6、7月龄,各接种1次,每头1头份。经产母猪产后5周和8周各进行1次接种,每头1头份。种公猪2次接种,时间间隔3周,剂量同母猪。仔猪在36日龄和64日龄分别接种1次,每头1头份。仔猪进行2次接种后,中和性抗体水平逐渐保持稳定,可对仔猪的整个生长过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很低或者没有,单价灭活疫苗很难应对所有血清型[9],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目前常用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而弱毒疫苗的应用前景十分理想。

2.1.2.2 副猪嗜血杆菌病

猪场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一般建议颈部肌肉注射其灭活苗,有条件的猪场也可使用自家苗。仔猪于1周龄和3~4周龄各进行1次接种,剂量 1头份。经产母猪产前3~5周免疫1次,剂量为2头份。初产母猪有所不同,一般在产前40 d和14 d各注射2头份。种公猪首次免疫剂量为2头份,20 d后再进行1次接种,以后每隔半年免疫1次。由于副猪嗜血杆菌各个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很低或没有,使用对应血清型的疫苗尤为重要。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易与链球菌病引起混合感染,给猪场带来严重危害,需要辨证论治和预防[10]。

2.1.2.3 猪链球菌病

造成猪链球菌病危害的血清型主要有2~3种,各个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很弱,一般建议使用其多价灭活苗。使用前,需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仔猪断奶前3 d皮下肌肉注射0.5头份猪链球菌灭活苗进行首免,断奶后32 d注射1.5头份加强免疫1次。怀孕母猪产前20~30 d免疫1次,剂量为2头份,以通过母源抗体对哺乳仔猪起到保护作用,经产母猪每隔4个月免疫1次,每次剂量为2头份。另外,可用其弱毒疫苗预防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免疫期长达半年。初生仔猪和病弱猪禁用,大猪在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次剂量为2头份。

2.1.2.4 猪肺疫

目前应用于猪肺疫的单苗主要有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和口服弱毒苗2种,联苗有猪丹毒-猪肺疫二联活疫苗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11]。若使用氢氧化铝灭活苗,仔猪在28日龄和70日龄各进行1次接种,进行肌肉注射,剂量2头份。种猪在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分别接种1次,每头5头份。疫苗注射前后1周,猪只要禁用抗生素类药物,若不慎使用,应于用药1周后加强免疫1次,保证中和性抗体水平。若使用猪肺疫口服弱毒苗,应根据说明书操作,通过饲料和饮水进行投放,所有猪只均需饲喂,剂量为每猪1头份。试验表明,三联苗免疫效力不及单独接种氢氧化铝灭活苗,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究。

2.1.2.5 猪喘气病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常用猪肺炎支原体弱毒苗对猪只进行胸腔注射,免疫保护率极高。若接种弱毒苗,种猪在每年4月份和10月份分别免疫2头份。仔猪可在6日龄和70日龄分别免疫1次,剂量为0.5头份。后备母猪产前42 d和14 d各免疫1次,经产母猪产前7 d免疫1次,剂量为2头份[12]。其灭活苗免疫效力不及弱毒苗,若接种灭活苗,仔猪7日龄和21日龄各免疫2头份。种猪在6月龄接种2头份,2周后再免疫1次,之后每6个月免疫1次。另外,接种前半个月和接种后2个月内,猪只应禁用四环素类药物[13]。

2.2 非免疫抑制类病种

2.2.1 猪伪狂犬病

一般建议猪场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进行接种。仔猪需在10日龄内喷鼻免疫1次,35日龄加强免疫1头份。若仔猪频繁发病,可在3日龄时喷鼻免疫1次。母猪一般在配种前20 d和产前25 d进行免疫,种公猪每隔半年免疫1次,剂量均为1.5头份。若猪伪狂犬病处于暴发期早期,要尽快加强免疫。若猪群以母猪流产为主要症状,种猪应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苗,3周后加疫1次,每次剂量3头份,保育猪应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苗1.5 头份,若猪群以中、大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所有猪只均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病弱毒苗2头份,3周后加强免疫1次[14]。自2011年猪伪狂犬病病毒出现新变异株开始[15],新疫苗研究已取得一定突破,不久后会研发出针对新旧病毒均效果显著的疫苗。目前面对新毒株感染的猪只,猪场主要是以淘汰为主。

2.2.2 猪口蹄疫

目前,我国O型猪口蹄疫流行广泛,A型罕见。由于A型为散在发生,农业农村部尚未批准使用猪口蹄疫A型疫苗,但O型猪口蹄疫疫苗则需强制接种[16]。一般建议猪场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苗进行耳后肌肉注射,尽量在猪只空腹健康时接种。仔猪30日龄和60日龄各免疫2头份。母猪孕期前后1个月和产后20 d左右禁用口蹄疫疫苗。种公猪每年可免疫1次,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免疫2次,剂量为3头份。对于疑似口蹄疫的病例,可在免疫1次后的半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3头份。接种后0.5 h内,需观察猪群反应。若猪只出现焦躁不安,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口吐白沫等不良反应,则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进行解救[17],仔猪1~2 mL、大猪2 mL。免疫接种后,还应对中和性抗体滴度进行检测,若低于70%,则需加强免疫。

2.2.3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初春多发。因此,猪场提前进行免疫接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想要预防该病,常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可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显著。皮下肌肉注射,经产母猪可在产前30 d和20 d分别免疫3 头份。仔猪7日龄和35日龄各免疫1头份,后备母猪发情前免疫1次,配种前和产前20 d再免疫1次,剂量为3头份,能够大幅提高仔猪获得母源抗体滴度。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科研团队研发的猪腹泻三联活疫苗系,对于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G5型)感染引起的猪腹泻能够起到有效地抑制作用,而两活一灭和一活两灭免疫方法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方面效果显著,也十分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18]。

2.2.4 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对于公猪而言一般无明显症状,仔猪和母猪则会导致临床持续性腹泻。一般建议猪场使用其弱毒苗进行滴鼻或后海穴肌肉注射[19]。妊娠母猪可在产前45 d和15 d各免疫1次,每头4头份。仔猪1~2日龄首免,进行滴鼻操作,剂量为0.5头份。若按猪只体重进行接种,体重10~25 kg需接种1头份,25~50 kg接种2头份,50 kg以上接种4头份。目前,其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较低,基因工程苗尚在研发阶段,前景十分理想。相关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免疫保护率达97.7%,高出二联灭活苗10%[20]。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适用于紧急接种以及猪场同时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情,免疫效果显著。

3 免疫程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

对于免疫抑制类疾病,目前尚无特别理想的疫苗和特效药,只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进行防控。猪场免疫接种并非万能,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杜绝饲喂霉变饲料,以降低消化机能紊乱几率,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同时,加强猪场的日常保健措施,可提高猪只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应激造成的影响。

3.2 科学免疫,合理使用疫苗

若免疫剂量过大,超过猪只机体免疫承受能力,会导致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剂量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猪场在实际操作时应按指定说明书和抗体检测结果确定免疫剂量。同时,尽量使用单苗、少用联苗,防止疫苗间相互干扰[21]。

3.3 建立疫病免疫监测体系

随着猪病越来越复杂,相比于常规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借助专业实验室进行疫病和免疫监测已成为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应对猪群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及时更改免疫计划,以建立完善的猪病免疫监测体系,使猪场的免疫程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4 结语

总之,猪场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免疫程序没有绝对的标准,应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制定。另外,一项合格的免疫程序应在实践中不断变化、改进,才能有效为猪群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给广大养猪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活苗头份猪只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评估
里岔黑猪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场常用疫苗的选择与合理使用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猪伪狂犬病不同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分析
种鸡免疫程序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