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优质优价很难实现
—— 中国农产品有好产区却缺乏好产业

2019-01-09/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1期
关键词:商品化产区产后

■ 文 / 邵 科

在几千年农耕文明中,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独特品种、品质和文化积淀的粮经、园艺、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产区,但由于产出的农产品外观不佳、品质不稳定,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弱,流通端缺乏优质的通路等原因,这些特色农产品无法形成合理分工、链条完整的好产业,优质优价无法有效实现。

1.兼业化小农缺乏标品的持续稳定供给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农村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确保了耕者有其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兼业化。传统的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接受或使用现代科技与装备的意识和能力弱,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而且必须承认,许多农民看重眼前利益,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短视化行为,导致提供的农产品品质不稳定,特色农产品的好产区却无法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好产品。

2.农产品产区缺乏产后商品化处理的基础能力。大多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出来后,并不能直接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这中间要进行产后商品化处理,包括预冷、清洗、分级分选、加工、包装等环节。为了规避产品上市周期集中而容易产生价格波动,不少农产品还必须具备仓储冷链等方面的设施装备和调控能力。而对于特色农产品产区的绝大多数普通农户而言,基本不具备这方面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得求助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主体(包括公司和合作社),那些没有龙头主体的地方则只能依靠传统的农村经纪人。在目前农村经纪人占主导的传统农业产业流通链条中,农产品的产后商品化处理总体不足,实现优质优价的可能性较低。

3.农产品销售缺乏中高端市场渠道渗透能力。农产品要想实现优质优价,除了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的持续稳定产出和合理的产后商品化处理,还非常依赖于通过中高端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但遗憾的是,像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京东生鲜、每日优鲜等新零售和中高端销售渠道并不掌握在生产者手中,而且这些渠道基于成本收益的现实考虑,难免“店大欺客”,对于农产品供货商有着数量、品质、物流、货款期、主体资质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这就使得特色农产品产区的传统生产农户、小微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无能力直接对接这些销售终端,很大程度上正在错失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红利。

4.产区涉农部门缺乏全产业链统筹协调能力。农业农村部门过往的行政职能侧重于生产端,大部制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能延伸到了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拥有了更为完整的涉农领域财政项目审批管理权限,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产后流通等领域的职能薄弱。目前农业部门缺乏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有效抓手,也缺乏全产业链经营管理的意识。当前,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一些地方也开始大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补贴一些企业、合作社建设产地仓储、物流等设施,但这种政策举措离真正的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统筹资源和布局还有不小的差距。

未来,需要农户、企业(合作社)、政府在产前、产中、产后围绕品种、品质、产后商品化处理、农产品流通、品牌营销等诸多环节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才有可能将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商品化产区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