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探讨①

2019-01-09邵燕君

上海视觉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文网络文学媒介

邵燕君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一、一种新媒介文学的诞生

网络文学已经发展20多年了,如何来定义网络文学?其实在文学研究界目前也未有定论。笔者一直主张从媒介变革的角度去定义网络文学。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中国网络文学的爆发并不是被压抑多年的通俗文学的“补课式反弹”,而是一场伴随媒介革命的文学革命。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纸质文学”的概念会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因为作为“主导媒介”,网络将是所有文学、文艺形式的平台,除了一小部分“纸质文学”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以外,其他都要实现“网络移民”。

目前经常被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网络类型文学”应该只是网络文学的一种形态,虽然可能是最大众的主流的文学形态。在它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文学、小众“文学”,其形态也很可能是“纸质文学”中未曾出现的,如“直播贴”、“微小说”等。所以,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当代文学,研究网络文学就是研究当代文学。

作为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文学颠覆的不是印刷文明下的雅俗秩序,而是建构这一秩序的印刷文明本身。面对媒介的千年之变,作为由印刷文明哺育长大的学院派研究者,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文化占位和研究方法?如何从媒介革命的角度为网络文学定位?如何从一个更广阔的文学史脉络中重估网络文学的价值?这些都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峻命题。

网络文学是以一种体制外的文学,是在草根的文化之中自我成长起来的。而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中国原创了一套网络文学自身的生产机制、文学机制以及话语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正因为完全都是体制外的,甚至在“五四”新文学以来的精英标准之外的,所以对我们文学研究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

二、中国当下网络文学研究的版块格局

中国现在的网络文学研究大概是这样三个构成:一个是学院派的、一个作协系统的、一个是网络自发的,笔者称之为网络文学原生评论。

学院研究应该说是涉及的比较早,最早是欧阳友权(中南大学)、黄鸣奋(厦门大学)、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位资深教授,他们是网络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从新世纪初就开始了,主要是从媒介的理论,从西方超文本还有网络文学本体论上进行研究。鲁迅文学院的研究员王祥老师也是很早就进入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主要从创作原理的角度进入,代表作《网络文学创作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学院派研究后来又有周志雄教授(原山东师范大学,现安徽大学)、黄发有教授(原南京大学,现山东大学)、何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单小曦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许苗苗研究员(北京社会科学院)等老师,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拿下了几个中国社会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动漫学院院长的夏烈教授,他曾参与网络文学相关组织活动,并有供职盛大文学的经历,为网络文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在场”的体察经验。

另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基地中国作协,目前成立了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其中,马季老师是最早进入网络文学研究的。他2008年跟17K网站②17K小说网(17k.com)创建于2006年,原名一起看小说网,是中文在线旗下集创作、阅读于一体的在线阅读网站。合作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是网络文学的首次主流化活动。马季老师不仅是研究者,也是最早的资深的网文读者,还是作家,对网文有着全方位的理解和推进。

还有一种重要的批评力量就是网络文学原生评论家,他们是在网络空间中自己生长出来的,是和网络文学的创作形态共生的。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老师的研究就介于学院、作协和网络自发评论之间,有大量的类型文学阅读和评论经验,也擅长吸收转化网络文学圈内的见解。他曾担任我们课程的指导老师,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批力量现在没有一个确定的命名,庄庸、安迪斯晨风③安迪斯晨风,本名安晓良,著名网络文学评论家。提出了“网生评论家”的概念,即“网络上成长起来的评论家”(见《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网生评论家”专栏“主持人语”)。只是,这一称谓容易让人误解为“网生一代评论家”。并且,如其所言,作为“网络文学评论界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网生评论家”的批评实践已经有了超出网文圈、进入主流化的倾向。为了稍作区分,笔者提出一个“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概念,指的是在网络原生环境下生发、主要在网络空间内部产生影响的评论。这一概念与崔宰溶在其博士论文《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和突破—网络文学的土著理论与网络性》(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年)中引用的土著理论(vernacular theory,源于麦克劳克林Thomas Mclanghlin)的概念近似,指非精英、非学术研究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一种文化批评活动。但是,无论我们称之为“网络土著评论”还是“网络本土评论”都难免有精英本位色彩。 网络文学原生评论家”(简称“网评家”)既包括安迪斯晨风等“网生评论家”,也包括只在网文圈内发言的著名粉丝评论者和推文大V④大V是指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由于经过认证的微博用户,在微博昵称后都会附有类似于大写的英语字母”V“的图标,因此,网民将这种经过个人认证并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用户称为”大V“。,特别是早年在龙的天空论坛活跃的评论家,如段伟(Weid)、黑暗之川(kind red)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起点中文网⑤起点中文网创建于2002年5月,是国内最大文学阅读与写作平台之一,是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隶属于国内最大的数字内容综合平台—阅文集团旗下。、17K小说网等文学网站所推出的编辑培训手册和新人创作指南,例如杨晨⑥杨晨,网名314,现任阅文集团总经理,网络文学资深编辑,早年是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代表作品有《梦回九七》。后加入起点中文网编辑团队,在一线编辑岗位工作期间,曾发掘出《鬼吹灯》等人气作品。先后担任过起点文学网总编、创世中文网总编、起点中文网总编。的《写手成神之路》(起点中文网,约2012年)、碧落黄泉⑦碧落黄泉,出生于1981年,本名廖俊华,起点中文网首批八个签约职业作者之一,代表作有《仙魔战记》。后来加入起点中文网做编辑,曾任起点中文网第一、第四组编辑组主编,起点中文网常务副主编。的《论网络原创文学编辑的自我修养(1—6)》(起点中文网,2012年),血酬⑧血酬,本名刘英,17K小说网创始团队成员,后任总编辑,“网络文学大学”常务副校长。在网站发布《网络文学新人指南》《网络小说写作指南》等。的《网络文学新人指南》(17K小说网,2011年)等。曾任百度文学副总的千幻冰云⑨千幻冰云,本名黄志强,云阅文学CEO,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三江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青年传媒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2004年开始网文创作,著有《梦灵》、《网游洪荒》等作品。后任编辑,曾任飞库文学网总编、91熊猫看书总编、百度文学副总经理,编写培训作者教材达百万字。写的《别说你懂写网文》还获得了正式出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这些都是了解网络文学创作方法和网络作家培养体系的第一手重要材料,但都并不为现有的网络文学研究所重视。

三、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的研究特点

笔者自己带领的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是通过连续开设选修课的方式组成的,核心成员主要是北大中文学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其中数位已毕业成为青年学者)组成。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网络文学及网络文化研究,在建立网络文学独立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网络文学学科建设,力图打开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网络时代的新空间。

笔者原来是做传统文学研究的,做了六年主流文学期刊的追踪性研究,2009年开始转向。主要的原因,一是很深切地感觉到传统文学的文学机制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危机,这种危机也不是一个人感觉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感觉到媒介变革给文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还有一个契机,就是作协系统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这不是偶然的。当时网络文学的用户已经接近2亿,但我们的主流文学研究者,包括我这个搞当代文学前沿研究的,却知道得很少。记得是受李冰书记指派我去探探网络文学的前沿阵地,后来在中国作协第八次主席团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传统生产机制的危机与新机制的生成》。

笔者开始想进入到网络文学研究,其实也是反反复复,直到后来读到很喜欢的作家猫腻⑩猫腻,本名晓峰,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在网文界和主流文学界都受到高度认可的网络文学作家。代表作《朱雀记》《庆余年》《间客》《将夜》《择天记》《大道朝天》等。的小说《间客》,成为了粉丝,才真正的进入。对于网络文学研究,笔者一直主张的就是学者粉丝式的研究,认为学者和粉丝是双重的入场资格。因为成为了粉丝,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入场了。但不是说是研究的每个作品的粉丝,但是至少要是一个人或一本书的粉丝,这样可以有场内人的共同经验,然后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整个的网络文学所生长的根植于粉丝文化的土壤。

网络文学浩如烟海,研究怎么入手?怎么读得过来?这大概是所有人研究者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方式,就是刚才说的学者粉丝化的研究。笔者在北大连续性地开网络文学的选修课,这个选修的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包括中文系的,也有计算机系等各个系的,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是粉丝,是读网文长大的。我们分工协作,各自读自己喜欢的类型,然后再互相讨论、整合,是一种“有爱的共同体”式的团队研究。

2011年春季学期笔者第一次开课的时候,教室里坐着的每一个学生都比笔者更懂网络文学。这些年笔者一直是在向他们学习,跟着他们一起来完成研究。在这样的一个研究背景之下,我们做了几项工作。

第一个工作是,通过年榜来建立一套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网络文学的研究必须建立一套专门针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可以参照纸质文学的评价体系,但不可以完全照搬;要参照它的形式,结合网络性建立一套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怎么建?绝对不能凭我们的概念去推演,因为如果我们凭着我们原有的知识谱系去推演的话,我们一定会掉进原来哺育我们长大的印刷文明的整体价值标准体系之中。我们要做的是入场,要进入网络文学的场域,在具体点评重要作品的基础上,去建立起专门针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

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年在漓江出版社推出《中国年度网络小说·男频卷/女频卷》,可以称为“学院榜”。这个年榜的做法是,在我们的课程中,把这些同学分成很多组,这些组会面对那些重要的网站,然后他们负责不同的类型去扫文,按照商业榜重要性,比如可能前30名,前50名,但不能完全榜上无名,因为类型小说本身就应该受大众欢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挑口碑好的作品,再去用文学史的眼光去挑选那些可能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可以是大众流行的,也可能是很小众的;可能是激活了某种传统资源的,也可能是进行了某种类型创新的。2019年我们出版了《中国网络文学20年·典点文集/好文集》,这是我们对网文20年的一个总结。《典文集》按类型选出15个重要的类型,每个类型挑一个代表性作品进行类型解读,还推出了五位“经典性作家”:猫腻、冰临神下⑪冰临神下,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网络作家中最具“纯文学”基因的,代表作《死人经》《拔魔》《孺子帝》《大明妖孽》《谋断九州》。、愤怒的香蕉⑫愤怒的香蕉,阅文集团大神级作家,网文圈著名的“苦更”大神,也是罕见的受五四新文学观念影响极深、有“写名著”抱负的网络作家。代表作:《隐杀》《赘婿》。、priest⑬Priest ,晋江文学城顶级作家,代表作:《天涯客》《镇魂》《大哥》 《杀破狼》《有匪》 《默读》等。、非天夜翔⑭非天夜翔,晋江文学城顶级作家,代表作:《鹰奴》《二零一三》《天宝伏妖录》等。。《好文集》的20部作品是我们作为“学者型粉丝”的安利,把我们认为最好看的“私货”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与此同时,我们也还尝试着建立网络文学的评论话语体系。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写的文稿非常让人失望。我说你们说得很好,怎么写出文章来这么面目可憎?学生们说,我们不知道怎么用我们的原来的学术语言去评论我们喜欢的文学,就连那套话语都没有。后来笔者鼓励他们,就慢慢把网络各个圈子的话语嵌入到文学批评里,到最后嵌入都很难了,因为太多了。

于是,我们做了一本词典《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北京,三联书店2018年),就是打破次元之壁的破壁。我们收了200多个词条,溯本清源,以后在写论文的时候大家就可以直接用那些术语,方便大家去嵌入话语。

我们正在做的另一项工作是做一套网络文学的史料集,即“十三五重点工程”《新中国文学史料与研究》的网络文学卷,有120万字。我们梳理了重要网站历史,选了58个重要网站,写了词条和简史,给他们定性定位定级。扒了很多原始的帖子,把它们及时保存下来。对文学网站的各种制度做了一个全面的整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一个十几万字的年表长编,这个不是大事记式的罗列,而是把网络文学发展的脉络、内在的逻辑、生产机制的关系做深入描述。另外还要做的一本书叫《创始者说》,采访了30多位应该说是现在所有能找到的重要网站的创始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这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网文的逻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将写作《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

这些史料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在为这个学科建立做准备。一个学科建立,需要史料、需要发展史、需要它的评价标准,需要它的话语体系,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能够使网络文学作为整个学科建立起来。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网络时代要引渡文学传统,守望文学精灵。对于文学,笔者愿意用精灵的方式来形容它,它曾从竹简中出来,从绢帛中出来,从印刷的纸张中出来,今天从屏幕上,也许将来从VR中出来。它是精灵,与每一种媒介结合,就显示出不同的形态。

四、网络文学本科教育与研究中心的意义

这次有机会来见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的落成,不仅是荣幸,而且觉得太惊喜了。笔者怎么也没有想到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的启动仪式是在这样一个状元楼⑮状元楼,由200多年历史的徽派老建筑群搬迁整修建立,位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东南侧,现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所在地。里举行的。对我们今天而言,老的建筑这样一个文化形遗产必须翻新,它必须有新的生命,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生机。

关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最早是在梳理网文史上看到校名的,看到盛大文学当年与学校共同建立了这么一个专业方向,授予本科的学位。教育行业之外的人可能会觉得本科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博士,但我们在教育行内的会明白,硕士和博士的学术方向相对来讲要灵活的多。

比如说我们北大现在没有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笔者是当代文学专业的,我们很多老师在文学观点和文学立场上也更抱有纯文学的观点,对网络文学也还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这不妨碍在一个相对兼容并包的校园氛围下,一位老师可能反对网络文学,但可以让他的学生去做网络文学的论文。我们在2011年就有博士做网络文学的论文毕业,拿到学位,这位学生叫崔宰溶,已经成为韩国的教授。

这些年我们已经有多位的博士、硕士以网络文学的论文拿到学位,但这其实仍然是教学内部老师和学生们的选择。对于整个教育系统,尤其对于中学生,以及整个国民的教育选择来讲,有没有本科的专业,是否列入正式的招生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结构性的、方向性的指向。所以说,视觉艺术学院在2013年底成立的这样一个本科专业,对于中国整个的网络文学研究方向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这样一个中心的成立应该说是更强、更进一步地在这个方向与建制上有所发展。所以下面笔者想谈谈中国现在的网络文学研究以及我们的学科建设:我们怎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的意义上来进行网络文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批评的意义上,而且是学科建设上的。

以笔者个人的观点,网络文学研究作为我们今天的一种策略,是需要单独列方向的;甚至笔者认为如果不单列也可以,它就应该是当代文学,就应该是当代学科之中本身的主体内容。比如说像北大可能就不一定成立网络文学的中心,但因为我们都可以招这个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笔者也一直在开这个课程,所以网络文学本身也就是当代文学,也就是我们当下网络时代主流的文学形态。

我们生在一个旧的媒介,一个旧的文化传统之中,但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应该去跨越这样的媒介变革,去努力学习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传统文明的能力。这也是当年麦克卢汉所讲的,他说任何媒介变革都有可能带来一种灾难,产生一种文化的断裂,因为恰恰是原来文明的守护者,最不愿意变革,最容易去歧视新的东西,因为原有的文明是他安身立命之所在,是他真正虔心热爱的,还并不仅仅是饭碗。但是,你拒绝,你不参与,新的照样来。

今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努力地学习新媒介的语法,把我们的文学传统真正引渡过去,这才是现代文明传统赋予我们一个职责。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成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也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这样的职责,像这焕发新生的状元楼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网文网络文学媒介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