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2019-01-09杨志国
◎杨志国
中国未来十年是共享经济的市场,[1]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既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公有制经济体制的现实表现,我国农村在土地是集体所有制,这奠定了乡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边际收益不成比例,依靠传统农业农民无法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乡村度假休闲旅游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乡村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乡村文化进步。但是必须要看到的是我国城乡在教育、经济、文化上差距过大,乡村旅游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唯有创新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模式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乡村度假休闲旅游共享经济的特点和模式
(一)共享经济模式的内涵
Wolf Jensen 在《梦想社会:第五种社会形态》中早就提出“工作场所可以无时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联络,工作生活之间毫无嫌隙”,[2]这和马克思提出的理想社会形态一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自由安排工作,将工作和兴趣完美结合在一起。在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可以连接任何闲置资源,比如只要网络连接空余房间,任何人都会成为旅店老板,连接到车辆,任何人都可以派送员。现代共享经济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的协同消费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开始深入研究分享经济模式。Kim 等学者[3]指出了共享模式与租赁服务的区别,提出共享经济是建立在双方自愿、平等分享和对等交易的原则之上,本质上是使用权的暂时转移。王喜文[4]提出既是共享消费,又是共享生产,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阮晓东等指出共享经济已经深刻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本文研究的共享经济模式我国公有制体制的一种创新,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为根本。
(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共享经济模式的特点
第一,鼓励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管理,让农民将闲置资金投入到扩大旅游经济规模之中,通过集资入股等方式,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真正关心企业的发展,保护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第二,通过产权改革,引入外来投资,克服了农业资本先天不足的弱点,引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管理机构,以职业经理人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广大村民的利益和企业经营效率。第三,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集体企业自负盈亏,政企分离,以销定产,更富有市场竞争力,不仅按劳分配,而且鼓励资本增值,实现资本收益率和劳动力收益率的和谐统一,根据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划分收益。第四,共享经济模式能够首先惠及本地村民,让农民本地就业,解决空壳村和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儿童问题,让本地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和收益,避免村民因为土地转让而游离在旅游开发体系之外。第五,以开放、合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打破传统农村相对封闭的文化,建立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共生机制。为乡村旅游资源提供了多元化共享路径,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本,充分利用乡村旅游闲置资源。
(三)乡村度假休闲旅游共享经济的模式
乡村度假休闲旅游经济主要有包括途家网为代表的B2C模式,小猪短租为代表的C2C 模式,“产权共享+换住共享”模式等。典型代表比如民宿度假租赁制度,将当地村民的住宅改造为民宿度假区域,这样既给村民提供了收入来源,也解决了住宿紧张的问题,降低了游客的成本,能够吸引大量顾客。车辆租赁模式,一是共享单车租赁,二是乡村马车体验模式,三是乡村旅游汽车租赁模式,可以使用村民自有车辆充分调动乡村闲置车辆资源。游客可以通过高铁、飞机和其他交通工具到达旅游目的地,然后租用当地车辆进行自驾游。
乡村度假休闲旅游开发共享发展不仅是经济模式上的创新,也是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大法宝,其实质是分享即拥有,能够大幅提升旅游产品的供给,促进旅游环境的保护,实现大众创新。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下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游客能够在互联网选择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规划旅游路线,促进乡村旅游向精品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原本有大量的闲置性旅游资源可以共享,比如在交通方面可以使用打车软件降低游客成本,提升交通便捷度。住宿方面利用短租平台,让旅游者直接住进村民家里,既可以体会到乡村特色,又可以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在导游方面使用共享平台,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体验到更加鲜明的服务。此外,还可以在传统乡村度假休闲旅游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餐饮、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和特色旅游等服务。
二、当前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一)资源浪费严重
第一,传统休闲度假旅游经济模式下,过度开发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会破坏农村生态,村民不但享受不到乡村旅游经济带来的成果,还会承受种种恶果。村民为了保护土地成为旅游开发的阻力。第二,农村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生态承载过大,生活垃圾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出现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违法扩建、侵占耕地和山林的现象。第三,过度建设,乡村旅游资源大量闲置,长尾产品得不到有效利用,区域之间合作较少,娱乐设施使用率低,空间设施过剩,而服务设施不足,供需表现不均衡。第四,农村休闲度假旅游资本匮乏,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环保意识,村民思想观念偏于保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质量较差,经营模式粗糙。表现为产品缺乏创新,旅游项目以特色小吃和住宿为主,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体验项目较少,环境舒适度较低,文化故事没有融入到环境当中,资源开发一味模仿复制,恶性竞争之后造成服务下降。
(二)基础设施落后
第一,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之间信息不畅通,使用现代信息设备的技能偏低,没有建立起休闲旅游度假的信息采集与发布平台。农户和大市场相比,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信息获取不充分,信息闭塞导致发展思路受到限制。旅游者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信息获取存在同样问题,对休闲旅游产品的质量真伪难判。第二,乡村建设水平不足,文化、教育、医疗设施不足,村容村貌还需提高,难以满足游客的舒适环境需求。同时消防水源缺乏,必要的灭火器材缺失,消防车道不畅通,相关人员缺乏消防意识,安全保障方面有待提高。第三,农村交通网络不发达,尤其偏远山村路面较窄,部分陡峭单路两旁缺乏保护带,存在村民乱堆乱放占道现象。停车位规划不合理,车位较少,出入库不够便捷,游客上下山比较困难。
(三)共享观念保守
第一,观念认识错误,一些干部群众认为集体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就是领导批示,下属行事,权力统于一人,资源集于一身,完全依照行政命令,而不顾市场实际,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共享模式过程中产权模糊,管理混乱,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倒退。另一些干部群众认为,集体经济模式已经过时,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在经济开发中唯利是图。第二,村民在乡村旅游度假资源开发中,缺乏决策话语权,大型盈利项目多为外来群体控制,村民只能经营农家乐等低收益项目。在全体村民股份所有制中,主要从村委会来平衡各方利益,造成权力关系不平等,容易产生少数操控现象。同时,村民也习惯于政府包办一切事务,容易滋生等靠要思想。第三,贫困乡村小农经济思想依然存在,缺乏创新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对集体事务缺乏热情,甚至漠不关心,视线完全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四)制度创新不足
第一,土地困境,权益归属模糊,土地使用以行政划拨为主要方式,农村宅基地则大量闲置,休闲度假旅游住宿资源严重不足,降低了用户体验,限制了旅游业的根本发展。第二,传统集体经济体制僵硬,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模式僵化,经济组织缺乏活力。第三,房屋产权、建造规划、经营服务、防火治安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文件,既缺乏法律保障,又没有有效监管。第四,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农户零散经营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多数为本地经营户直接转向餐饮住宿业,形成粗放的农家乐模式,无力扩大投资规模。
三、共享经济模式下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创新
(一)资源开发的原则
第一,以互利互惠为基本原则,实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共享,优化资源获取和协调机制,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实现责任和利益的统一,保证所有的主体都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第二,推动环境资源共享,实现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益最大化,避免因为经济利益而过度损害环境。第三,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平台健全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打击虚假信息和评价。第四,为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在职培训、教育资助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保障村民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充分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行知识培养和社会培训,编写相关专业课程利用社交网络和宣传材料进行推广。
(二)打造互联网+休闲度假旅游
第一,建设乡村专用信号塔,铺设千兆光纤,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一体化的休闲度假旅游平台,与旅行平台、地图网站、团购平台达成深度合作,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饮食、门票、机票、火车票、食宿交通等消费一体化。第二,规划全域内旅游平台包括旅游产业的各个板块,自助游和个性化旅游相结合,整合乡村车船、房屋、休闲场所、体育设施等各个资源。把握产业前沿趋势,进行项目创新,比如开发乡村休闲度假健康旅游资源,比如在森林游步道设立热量消耗指示牌,让游客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健康指数。第三,打造智慧旅游乡村平台,智慧地图细化到乡村旅游公厕的定制化服务,融合乡村旅游直播、新闻、路况和生活服务的各个方面,开放沿途休闲度假旅游的公共资源。第四,依托自然资源,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项目,实现从乡村休闲度假到体验旅游的转变。比如漂流、潜水、生存挑战、农事体验、丛林探险、魔幻森林、拓展训练、野外训练、少儿夏令营、民俗参与、露天电影、自助厨房、户外烧烤、地方戏演出、篝火晚会等。
(三)提供便捷服务
第一,交通共享,实现区域线路内车路、道路、农产品运输的共享,共享单车模式之所以风靡一时,就是因为其便捷性。要重新规划交通道路,实现车辆共享,一方面加强乡村交通网络建设,加大对道路交通的投入,规划生态停车场,以绿化带隔离私家车和公共交通,设置不同车辆专用停车位。设置共享自行车车道,乡村特色车船使用道路,生态养生和足底按摩漫游道。另一方面将公交、私家车和来往运输车辆都纳入到共享平台之中,司机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每天固定或者特定的出行时间,游客远程选单。第二,便捷支付,利用支付宝和微信等便捷支付方式,将到店支付改为电子支付,促进乡村资本流通,为游客提供网上购买的便捷服务。第三,利用农村微信社交网络的便捷性开发营销资源,进一步开放微信接口,将旅游APP和微信小程序结合起来。
(四)加大政策支持
第一,政府资金落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交通我网络,改善村容村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第二,加大金融支持,以互联网共享金融的方式,引入外来资金,实现规模经济。简化乡村旅游贷款手续,允许农户以信用方式进行贷款,针对特色项目设立专项贷款,严格审核贷款资质和资金用途。第三,推行合作社经营模式,完善合作社社员投票机制,以合作社来保障村民利益,提升议价能力,让村民在共享经济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共同富裕。带动本地村民微就业,孵化草根创业,唤醒群众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平台的思维和共享经济的理念培育乡村创客,培育当地人的分享精神,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第四,将传统民居改造为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住宿资源,统一规划农户的自有房,集体空置房,废弃的宅基地资源、厂房、架空的毛竹屋,提升乡村住宿的容量和层次,将青年旅馆、民宿和乡村度假连锁客栈纳入到体系当中。第五,加大乡村人才供给,建立乡村人才体系政策保障,让乡村大学生人才资源回流。引进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本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专业性人才,提升其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利用共享资源平台,引入旅游爱好者、文化志愿者、乡村建设帮扶者。
(五)创新共享资源开发模式
第一,以共享经济理念进行集体股份所有制改革,整合开发村庄的集体土地和其它资源,提升乡村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在保护农村耕地的前提下,合理放开农村土地使用限制,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明确土地使用主体和经营用途,严格控制土地挪作他用。第二,让村民以土地、车辆、传统服饰、工艺品、资金乃至于信用等方式入股,将企业利益和村民连接起来,建立良性的利益循环机制,让村民自觉保护乡村文化,参与旅游建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建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责任共担、共谋发展。第三,提升乡村环境舒适度,比如扩大医疗设施规模,将现代医学和乡村传统中医文化结合起来。根据大数据深度分析游客体验需求,多修建特色停靠设施,同时提升农村居民热情好客意识,建立环保观念,提升居民社区参与度。
结语
我国7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旅游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交通客运业贡献超过80%,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既保护了乡村文化,又推动了经济发展。尽管乡村旅游成本低,收益高,但是如果竭泽而渔,那么经济发展就不具有持续性。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破坏式创新,颠覆了传统行业模式。通过共享经济模式能够细分市场,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我创造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