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9-01-09◎龚

农业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智慧型美丽智慧

◎龚 洁

我国大部分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基本雷同,缺乏地域特色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没有充分发挥“美丽”和“智慧”的协同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实现了要素的均衡配置,虽然效率较高但是收益率极低,除非农民有机会改造先辈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否则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无利可图。因此,要改造传统的、落后的农村面貌,关键是要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而将智慧要素融入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当中,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进而促进美丽乡村的智力升级。

一、智慧型美丽乡村的内涵

农村与城市的基本属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尽管建设智慧型美丽乡村是为了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与智慧城市相比其内涵还是显现出自身的特色,如更加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兼之我国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因而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照搬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如智能化和精细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使得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中“精准农业”概念也大行其道,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可以发现,除了少数适宜高端设施农业和集团作业的乡村地区之外,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土地分散等因素的影响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创新美丽乡村的建设思路,构建适合于农村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的乡村发展的新范式和新形态。

2014年初,北京市选取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实施“美丽智慧乡村”集成创新试点项目,以实现村民日常生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已成为我国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现今,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借鉴北京等地的经验,可将智慧型美丽乡村定义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综合性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村“美丽”与“智慧”的协调发展,最终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治理的完善、居住环境的优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智慧型美丽乡村的建设路径

(一)强化应用层建设以实现三元聚合。受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远逊于城市,虽然在全国各地出台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大多提出要打造城乡一体的信息化体系,但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即使一些乡村地区的网络速度已经与城市相当,但单纯的网速提升并没有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反而“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原因在于对智慧乡村的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是把乡村智慧化建设简单理解为互联网络接入和电商服务网点建设,缺乏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实现“产”、“网”、“村”的三元聚合。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432元,为城镇居民的36.9%。目前,虽然网络条件相对较好的乡村已建立起村级微信公众号等,但是大多数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地区的智慧化基础依然薄弱。因此,需要政府的顶层推动和财政扶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资金投入模式,将智慧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建立有利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智慧化。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覆盖城乡的智慧型交通、能源、水电和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充分借助城市的智慧资源以降低乡村的智慧化建设成本,如北京市将政府部门使用过的电脑批量送到乡村地区,实现了城市资源的再利用;二是建设专用数据通道。在基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乡村地区开设和增加环境、农林业和安保等信息采集点,搭建安全、专业、可靠的专用数据通道,通过大数据手段完成乡村地区数据资源池的建设工作,为乡村综合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三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应优先进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等民生型应用和智慧旅游等服务型应用的开发,将民政、医保和教育等乡村公共服务信息有机融合,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以打造高品质的乡村生活。

(二)优化体系结构对村民进行混合式培训。当前,村民的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大多还习惯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未形成主动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上网主要是以娱乐为主,对智慧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微信聊天和淘宝购物等较为简单的应用层面,只有极少数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移动APP等获取、分析和使用农业信息,大多数农民把美丽乡村建设等同于房屋修缮、垃圾清理和修建公厕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甚至觉得建设智慧型美丽乡村是政府的事情与自身关系不大。

《“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目前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力度,但农民的现代信息意识差、信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仍无较大的改观,并不清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供农产品生长监测和病虫害防治在线咨询等服务。因此,只有让村民拥有了信息获取、识别和应用能力,才能顺畅地与外界交流和沟通,进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效率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部门的顶层推动和政策倾斜,并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予以实现。

一是构建平台。应构建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教学反馈及质量评估等于一体的农民信息素养培训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让村民能够及时地、便捷地查询培训信息,并通过在线投票等形式及时反馈培训效果;二是精准分析。为了使培训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对各类信息资源展开大数据挖掘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判定培训内容与受训者是否适合混合式学习,并基于农民的创业意愿和社会的用工需求等规划和设计培训内容,以满足农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三是注重实效。培训不应延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而是要强化针对性,通过实际操作向受训者讲授如何获取和处理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惠农信息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等,使受训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信息化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进而大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生产模式以提高农民收入。2018年2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题为《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的报告,根据对31个省市(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6万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照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6年贫困线约为人均纯收入3000元)进行测算,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因此,如果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无疑会严重削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当前,即便是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较早的北京市,也存在着高投入和低收益之间的矛盾,仍需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推动生产智能化和管理高效化,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效用。例如,美国一些家庭农场的农业机械完全由电脑控制,并通过卫星导航在田间作业,实现农作物耕作和收获的全自动化,还将牛羊等动物的视网膜通过扫描进入电脑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自动追踪。因此,虽然美国农民只占总人口的1%,但每个美国农民耕种面积约18000亩的土地,不但生活富有且足够养活所有的美国人,因而其农业发展经验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改进农业生产模式。应通过传感监测、远程遥控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对土壤、大气、水质、气象、污染和灾害等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与分析,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并促进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智慧型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衔接。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我国仅为荷兰(每亩5万公斤左右)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原因在于物联网应用水平不高,因此可以尝试使用无线传感器来调控温度、湿度、pH值和EC值等,使栽培条件达到最优化;二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应充分发挥物联网的可溯源性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让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取实实在在的超额收益,以解决农业物联网投入资金多、运营成本高等难题。如扫描农产品的二维码即可了解农事、质检、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以图片和视频等展现其完整的“历史”记录,进而满足消费者追求新奇和安全的心理需求。

结束语

我国多年“三农”发展的经验表明,传统美丽农村建设模式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因而应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从而打造智慧化的乡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体系。

猜你喜欢

智慧型美丽智慧
高速公路智慧型收费亭浅谈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