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2019-01-09◎杨静
◎杨 静
我国网络技术的进步,大数据运用越来越为广泛,政府、企业以及个人都是大数据的受益者,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如何运用这项技术来推动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农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农家乐、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只有实现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信息的互联互通,才能充分挖掘各项数据,推动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乡村旅游的精准营销,加快乡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转型,以保障两者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利用好大数据促进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理念,必将在农业生产及相关经济发展中发挥强大推动作用。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大数据是一种数据集合,其在获取、存储、管理方面大大超过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具有更强的洞察力、决策力以及流程优化能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预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到2007年时美国相关科研机构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数据探索时期。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紧密联系,能够有效处理大量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如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等。大数据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政府、企业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制定出更具价值的政策、制度,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四个特征,可以从社会爆炸式指数增长数据中分析出有效信息,其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大数据技术下,政府和企业能够为群众和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或服务,转变整个社会的数据利用状况。未来大数据资源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云计算技术深入结合,其数据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但是数据泄露发生概率会逐渐增加,需要各级部门和组织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利用大数据聚集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等来拓展大数据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经济大数据的采集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同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都为大数据技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早在2014年我国就开始推进农业信息化,着手建立农业物联网、农村流通设施、农村产品批发信息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扩大了农业大数据信息存储量,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如在农业机械上配置GPS定位系统,利用GPS信号基站和接受其来搜集定位信息,实现农业作业的科学调度、统一指挥,提升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与GIS系统的配合,建立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农业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管理平台,运用GIS图像准确判断不同地区农作物生长状况、化肥施用状况、农作物品种及播种面积信息等,降低农业在空间、时间上的管理难度,从而实现对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生产预测、旱涝灾害等做出精准分析。此外,农业经济大数据的采集还利用RS技术,通过对远距离目标的侦测、观察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配合GPS、GIS技术构成了农业经济大数据的采集系统。
(二)大数据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产业链前端、中段和末端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产业链的前端运用。该阶段中主要利用大数据来实现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然后搜集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反馈信息,形成新一轮的大数据,为后一阶段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创新提供实践数据,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为农业产品的加工、流通、销售提供了有效的市场信息,因此生产者在作物品种选择、农药用量、病虫害防治、气候变化、劳动力成本上有着精准把控,能够从市场需求入手,从而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确保农业经济的安全性。比如海南在冬季菜种植中,可以从以往菜品市场需求数据中分析有效信息,并对当年冬季蔬菜需求做出预测,有选择的种植作物品种,提升生产者种植经济收益,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产业链的中段运用。该阶段主要包括农业产品的加工、物流环节,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工者能够掌握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加工的现代化、专业化,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约了加工成本。产品物流上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确定运送时间,实现精准物流服务,扩大了农业产品流动面。比如在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时,生产者通过大数据系统对作物农药用量、化肥用量、生长环境等做出判断,选择合格种植基地;流通中则对农产品生产商、运输路线、运输量、运输目的地进行标注,便于消费者的查询,扩大大数据农业经济影响力。
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产业链的末端运用。该阶段主要涵盖了农业产品的营销领域,销售者利用大数据系统能够掌握农产品各销售网点分布、销售业绩信息,有针对性制定销售策略,实现农业经济价值。比如结合不同地区群众消费习惯、饮食习惯、文化习俗开展特色化产品营销,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增加农业经济收益,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大数据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
1.乡村旅游大数据的采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兼具农业生产与旅游的特色,展现出的乡村人文风貌,对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2015年我国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功能的口号,以推动乡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挖掘农村旅游资源,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大数据的出现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游客可以通过如微博、微信、QQ、知乎以及其他网络论坛来获取乡村旅游信息,选择适合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而政府和企业也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搜索关键词分析其旅游偏好,为他们推送乡村旅游信息,实现大数据采集的精准化。乡村旅游大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互联网,结合用户在各种APP、搜索引擎产生的信息,通过云计算、智能化手段抓取旅游数据,最终形成乡村旅游数据库,实现乡村旅游大数据的采集。
2.大数据在乡村旅游中的运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其在乡村旅游中的运用也日臻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云旅游模式形成。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达到25亿人次,比2016年增加4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已经成为乡村扶贫、富民的新渠道,云旅游模式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云旅游就是将大数据、云计算结合的一种旅游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消费者搜索行为为其推送不同的旅游信息。数据时代下,人们的旅游选择呈现多样化,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可以运用云旅游模式来扩大自身影响力,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比如在网络上发布乡村基础设施、特色农业、人文景观、自然景色等信息,扩大乡村旅游信息传播面,将更多消费者纳入到乡村旅游对象,扩大乡村旅游市场,真正实现“广撒网”。此外,大数据运用下的云旅游还能够做到服务的“精准性”,通过云计算分析各类消费者行为,筛选有效数据增强服务针对性,为游客提供特色化乡村旅游资讯,增强乡村游的吸引力。
第二,区域合作逐步加强。乡村旅游虽然独具特色,但如果景点建设千篇一律,也会降低乡村游的市场影响力。运用大数据加强区域合作,可以避免乡村旅游景观的重复性,同时也能展现地方旅游个性。利用大数据进行区域合作,就要打造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平台,不同地区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景观,促进地区式乡村旅游发展,避免不良竞争带来的风险。以北京密云为例,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结合当地历史、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不同的景点,如利用云蒙山森林公园形成的农家乐旅游、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形成的休闲、观光游、南山滑雪场形成的特色体验游等,都提升了乡村旅游质量,体现区域特色性,增强了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三、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策略
(一)加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需要做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资源、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满足消费者旅游需求,进而推动农业经济进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做到:
第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农业经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传统乡村旅游受季节性和空间性限制较大,再加上乡村旅游景观重复性较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吸引力。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就要从生产、加工、销售入手,将绿色农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既要开发农业经济,又要保护当地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所谓“绿色生态”就是农业开发的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生态性、农业种植的科学性,生产者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搜集市场农产品需求信息,在农作物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上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特色化的农业经济产业链,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农业经济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首先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状况,找到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农业基础设施服务范围,增强设施服务水平,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其次要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建成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如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建设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打造采摘、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等,使其成为优质的农村旅游资源,体现乡村游特色,增强农业经济吸引力;最后要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大数据信息判断未来农业经济发展走向,创新农业管理技术,实现农业智慧化生产,保障农村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二)注重乡村旅游文化的开发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大数据背景下要想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推动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就要加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打造绿色生态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希望体验传统生活方式、放慢生活节奏,让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乡村旅游符合当代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在大数据支撑下打造绿色生态乡村游,可以帮助游客感受农业生产的乐趣,使其更好回归自然、尊重自然。比如在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时,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当地环境承载力,确保科学开发、适度开发,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力。
第二,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背景下各地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尤其在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时,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继承和发扬特色文化,通过大数据信息交流平台向村民宣传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保持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带动乡村经济进步,扩大乡村文化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注重文化品牌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拉长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将农业经济、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结合,逐步形成文化品牌,赢得游客的认可。比如苏州澄阳湖莲花岛农家乐度假区,就将大闸蟹养殖、葵花种植、油菜花种植、牛打水文化表演充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品牌,彰显了当地农业产业、农业文化特色,促进了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做好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乡村旅游旺季往往与农业生产时间相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发展,无法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多经济收入。因此要加强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大数据信息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以增强农产品市场适应力和乡村旅游竞争力。相关数据显示,乡村游中32%的游客来自亲朋好友推荐,27%通过媒体广告宣传,乡村游活动推广占比19%,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当前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充分,不利于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
做好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首先要形成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数据总库,通过云计算分析有效信息,要加大政府对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投入,成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将其与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网点、乡镇特色产业、乡镇农业资源有效连接,结合不同信息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效率。其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云旅游与乡村游的结合,推动观光农业发展,打破乡村旅游季节限制,扩大乡村游的市场吸引力。最后要运用大数据服务平台优化农村医疗、卫生、交通、教育环境,提供与乡村旅游相配套的服务,以拓展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业市场,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四)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与国外相比国内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度。比如可以学习日本的体验式乡村旅游,让游客参与到春种、农耕、采摘、秋收等活动之中,体验农业活动的乐趣,并加强与学校合作,发挥乡村旅游教育作用,拉近学生与自然之间的距离。通过澳大利亚的自主旅游经验,乡村可以运用大数据平台向游客展示自身丰富的资源,逐步优化旅游服务设施和农业经济生产设备,让游客能够采取自主旅游形式感受农村生活的魅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要想实现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注重乡村旅游文化开发并做好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找到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之路,提升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性。要利用各种手段提取农业生产、乡村旅游信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此外,要想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农业经济应为乡村旅游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则要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通过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