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9-01-08王小艳

商场现代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和首要任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各地区农业资源特色鲜明,但是却普遍存在着特色资源产业化不足、支柱产业选择盲目、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着力改善农业产业模式。文章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六个方面对农业产业模式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产业模式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是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充分的表现之一。乡村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好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有效防范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壮大了农业产业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因此,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而农业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如何?又如何通过完善农业产业模式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呢?文章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延伸农产品价值链,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六个方面对农业产业模式的完善进行了探讨,以探寻农业产业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二、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不足

我國作为农业大国,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村地区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农业资源特色鲜明。然而,很多地方的特色农业资源却存在产业化不足的问题。即使有些地区特色农业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并拥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良好的销售渠道,但依然存在生产规模小、附加值不高、产品品类单一、对资源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仅能满足于中低端产业供给,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产品的开发创新都滞后于市场和消费升级,难以有效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从整体情况来看,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处于非常原始的初步阶段,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支柱产业选择具有盲目性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从各地政府对支柱产业的选择来看存在两个主要倾向: 一是盲目跟风,导致产品单一、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全国几乎所以地方政府都瞄准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将其视为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也不管是不是有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有些地方甚至根本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也去盲目追求“全域旅游”。产品单一、产业同构现象给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二是对同类产品和产业过度追求规模偏好。比如,有些地方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大规模且集中连片地建设同类产品生产基地,虽满足了观赏的效果,但却导致产业同构化风险加剧。还有些乡村在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就盲目开展大型项目的建设,最终因缺乏市场需求的支撑以及农户自身实践基础和理论知识的缺乏而不得不淘汰,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要从客观现实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才能使乡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对“三农”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优化。但现阶段无论是农业布局的区域结构,还是农产品结构,都还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发展总体布局的统筹规划不够,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分区发展目标和体系,也没有制定专门的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完善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对于产业发展核心区、产业带、生产特区的规划不够明确,这也就导致了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可能不顾自身的地域特征和资源禀赋情况盲目地效仿其他地区,一方面会导致农业产业结构不符合当地现实情况,地域特色难以发挥,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会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单一且开发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和中高端市场需求。

三、完善农业产业模式的路径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首先,要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以优势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产业园要覆盖加工、研发、物流、示范、服务等核心功能。要依托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科技育苗、种植、加工高效绿色全产业链;培育扶持优质加工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经营规模,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实现种植业产业体系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其次,要实施寻优推进和错位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能脱离实际,而要因地制宜,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寻优推进、错位发展战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再次,要坚持规模适度地发展,做大做强高效产业的融合发展,要以市场需求和农户实践能力为基础,推进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以提高农村生产力。最后,要注重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平衡和新型产业效益的提升。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专业园区为载体,特色产品为纽带,提升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首先,要优化农业发展区域结构,依据区域自然禀赋和传统农业发展优势,统筹规划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划定重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分区,确定发展远景,在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建立完整的分区发展目标和体系。针对分区特色,在各个分区制定专门的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发展保障措施。其次,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以核心区带动主导产业发展、鼓励和建设村级特区化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协调发展。最后,要优化种养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畜禽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种养一体化发展,建立化肥、农药零增长或负增长种植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和扩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种植特区。逐步建立现代设施绿色可持续农业高效模式、高端有机农业的高价值产品生产模式、农业旅游+生态农庄的高产出发展模式及养生休闲与景观生态农业的高效发展模式等。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首先,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并引导其规范运行,不断提升其服务农民、农业能力。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農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体系,通过增强经营主体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撑,提高相应的种养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其次,要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最后,要构建多元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串接千万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统筹兼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开展多元化的联合与合作,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4.构筑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支持体系,首先,要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聚焦主导产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其次,要促进智慧农业网络普及。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农业网络商业化服务模式。再次,要提升农业专业组织化程度。以合作社发展委员会平台为主体,促进具有创新的政府供给服务和商业服务双重性质的龙头企业、县、乡、村三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村民组织化生产水平。最后,要完善金融与保险服务。支持现代生态农业的投融资和保险系统全覆盖。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下的种养殖改革而产生的损失,建立商业和政府联合运作的农业保险机制。鼓励更多保险企业参与农业保险,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

5.延伸农产品价值链

从核心园区系统的角度出发,由政府和地方农业服务组织联合,不断发掘农业多元功能,延伸农产品价值体系,为企业引进和自身发展提供示范基地土地和其他资源协调服务,以长链化发展模式取代现有产业发展形式。以集中核心园区建设为主体,创建网络化、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延伸产业链,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首先,充分发挥种植优势,挖掘产业价值。选育优良品种,加强标准研究,强化技术培训,建立追溯体系,从加工、交易、文化展示、康养等方面挖掘产业价值。其次,以优质健康畜禽养殖为基础,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和农牧循环农业基地建设,充分延伸畜禽产品价值链条。最后,打造特色园艺产业链。全段加强优质良种引进繁育和种苗生产销售,后端加强分级包装、冷藏、批发、零售、配送、物流,形成网络状产业链群。

6.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快农业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定位,首先,要提升农业品牌。充分发挥安化本地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品牌,融入天然、生态、康养、田园生活等元素,提升区域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以特色农产品为整体品牌优势,打造区域品牌,支持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提升区域品牌价值。通过自创品牌与贴牌生产双轨并行,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与省著名商标,形成“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区域品牌”经济发展体系。其次,要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农贸会、展销会、洽谈会等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知名度和传播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稳增长的根本之策。在巩固提升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注重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发展新型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力推动农业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向集聚化布局、向规模化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着力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乡村产业发展更充分、更全面、更安全,真正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2(4):1-6.

[2]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农业经济问题,2006,31(3):101-108.

[3]李宇,杨敬.创新型农业产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产业融合视角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7(3):27-36.

[4]刘茂松.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分析[J].湖湘论坛,2004,17(5):77-79.

作者简介:王小艳(1977.12- ),女,湖北荆门人,管理学博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公共治理、金融经济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下特色农业的思考与发展—以湖北秭归脐橙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广西平南县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