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幼儿园一日活动尝试

2019-01-08涂馨月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一日活动民族

涂馨月

【摘要】本文论述将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策略,提出将民族民间音乐渗透户外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和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实现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民族 民间音乐 幼儿园 一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59-02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民族民间音乐属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应当从“娃娃抓起”,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节操,提升其音乐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及民族认同感,树立幼儿的审美观。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充分发挥民族民间音乐对提升幼儿素养的积极作用。

一、民族民间音乐在户外活动的渗透

户外游戏对于幼儿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能够培养、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户外游戏时间,每天安排充足、丰富的幼儿户外游戏,通过有效渗透民族民间音乐,促进幼儿个人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培养及提升其正面积极的情感。

民族民间音乐游戏在空间、时间等方面不存在限制因素,教师只需运用简单的游戏材料便能够进行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而游戏规则同样可以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灵活地调整,这样有助于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游戏当中,快乐地进行游戏。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及内容丰富多彩,有广西的竹竿舞、蚂拐游戏、斗鸡游戏,江苏的船工号子,河北的民歌,陕北的信天游等,幼儿教师应当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带到教学当中,利用民间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协同合作能力,使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及沟通,养成正确待人接物的态度,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一次“拔河”游戏当中,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比赛,幼儿在参与拔河比赛的过程中共同努力、克服困难,通常赢得游戏的幼儿振臂欢呼,而输掉比赛的幼儿非常的沮丧,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正确引导,让全体幼儿学会用平常心对待比赛,进而培养幼儿坚韧不拔的品质,使幼儿遇到困难时学会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教师通过游戏使幼儿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懂得尊重他人,在团体游戏当中培养幼儿的群体归属感。幼儿在赢得游戏时,感受到满足感以及成功后的喜悦,增强个人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幼儿在游戏失败时会产生挫败感,但他们越挫越勇,在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再次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不仅掌握了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抗挫能力,为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当中,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善表达的幼儿变得活跃起来,充分展现出利用民族民间音乐游戏培养幼儿良好性格,具备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

二、民族民间音乐在区域游戏中的渗透

顾名思义,区域游戏就是分区域进行游戏活动,这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教师可以将民间音乐游戏渗透到各个区域当中,如在美工区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利用绘画、手工等不同形式进行卡通人物服装和道具的设计等,在幼儿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幼儿提供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各种道具进行参考。在表演区中,幼儿将自己设计制作的头饰及服装佩戴齐全,表演教师提供富有民间音乐特色的歌曲,将幼儿表演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表演当中。在阅读区中,邀请幼儿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家乡歌曲手抄报的设计及制作,幼儿在给同伴作介绍时,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在益智区中,教师制作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乐器以及表演服饰等道具,让幼儿针对道具进行一一配对,使幼儿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特征及其存在的差异性。

在民族民间音乐游戏当中,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如利用民间音乐词曲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幼儿从中学会利用各种动作展现实际生活的事物。小班幼儿更喜欢模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儿歌《老鼠嫁女》是利用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儿歌中运用各种传统乐器演奏,不仅有助于幼儿了解民风民俗,还能使游戏富有趣味性。幼儿在观看儿歌视频时学习歌曲唱法,模仿视频动作,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还培养了肢体协调性。在民族民间音乐游戏中,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当中,利用游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间民族音乐,重视幼儿审美能力教学,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利用音乐鉴赏、音乐游戏等各种游戏形式,针对民族民间音乐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音乐鉴赏活动当中,组织幼儿欣赏蓝衣壮音乐家莫茉老师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落雨大》《蓝衣俏》及蚂拐舞鼓点等本土音乐,教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根据民族歌曲编排舞蹈,或是跟着音乐的旋律舞动起来,这种即兴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印象,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穿上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创设符合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尽情投入,在感受民族歌曲之美的过程中尽情地舞动。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幼儿自主创作、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将民族民间音乐充分融入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当中,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利用民间音乐游戏的趣味性,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例如利用“蚂拐舞”“绣球舞”“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等各种民间音乐游戏,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活动,指导幼儿设计制作游戏道具等。教师根据音乐创编音乐剧,让幼儿大量接触音乐作品,激发音乐兴趣、开启音乐视听,丰富音乐经验,以音乐激情、以音乐染情、以音乐移情,更好地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活动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地发展,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同时,把民间本土音乐引进校园,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也是我园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基于教學实际,适当开展地方戏曲教学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不同戏曲的唱腔及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加入风土人情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了解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及民族风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幼儿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会与他人和平共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萌发民族自豪感以及认同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扩展,开拓幼儿的眼界,为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学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美娟.“润物还须细无声”——浅谈戏曲在中学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2]孙梅娟.彝族音乐在幼儿园中的传承研究——以楚雄州幼儿园为例[J].民族音乐,2018(3)

[3]王玉荣.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4]徐冬梅.浅谈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游戏活动[J].新校园(上旬),2017(1)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一日活动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真自主 假主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