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2019-01-08彭春清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数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认为信息技术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学习内容,促使学生有效探究,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32-02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机械的接受状态。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使数学课堂丰富有趣,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开展教学,直接给学生讲解、灌输一些新的知识内容,而没有考虑到初中数学知识中很多概念性内容都比较抽象、单调,所以学生总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汲取知识,没有自主思考,也没有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会使学生厌烦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数学内容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探究。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时,如果单纯地讲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共鸣,学习效率非常低。由此,教师要改变策略,创新教法,从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入手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个y=[1x]的函数制作过程,制表、描点、连线,然后学生会直观地发现这一反比例函数图像两端无限接近两坐标轴,但永远不与两坐标轴重合,并从视频中对作图的步骤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几种不同的函数图像,这样学生也从视觉感官上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巧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无趣、单调的,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显得沉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缺乏动力,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却能够巧妙地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数学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更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对数学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展示某商场庆典活动场面。在商场的门口摆着一个平均分成三个区域的大转盘,分别为黄色、白色、红色。游戏规则:在该商场购满200元后可以参与转两次转盘游戏,如果两次都转到红色区域可以获得100元现金券,如果两次转到的颜色都是黄色区域或者白色区域可以获得50元现金券,两次转到的区域颜色不同,可以获得10元的现金券。随后师生一起点击鼠标,开始玩转盘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问:“获得100元现金券的概率是多少?”随后学生开始分析这一转盘游戏。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学内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个树状图,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更好地分析数学新知,学生也从中很好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对数学知识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活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有效思考

枯燥的数学知识会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机械,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应注重优化教学策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更加乐于去学习探究。教师要巧妙引导,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一个短小的趣味视频,并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单项式乘多项式》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个有趣的小视频。视频的开始出现了一个苹果×(香蕉+鸭梨)的一个算式,接着视频中开始演示这一算式的计算过程。于是视频中的苹果开始动起来,慢慢地苹果又复制出一个它本身,两个苹果分别去找香蕉和鸭梨,得出了“苹果×香蕉”和“苹果×鸭梨”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苹果呢?学生展开了讨论探究,并主动思考,最后视频展示出苹果代表一个单项式,香蕉+鸭梨相当于一个多项式的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解题过程,这样,学生从视频中清晰地了解到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规律,进而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也发现这段视频非常有趣,从中很好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视频,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善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有效探究

数学知识抽象无趣,尤其是一些数学计算题,更是枯燥单调。很多学生在面对这些抽象的数学计算时,都是被动地练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极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由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策略,更多地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一些有趣的电子游戏,将一些数学计算融于趣味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练习探究,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闯关游戏:在第一关中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学生在5分钟内全部计算正确才算闯关成功。超时或答错将重新闯关。很多学生在教师展示出这一小游戏后,都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这一趣味游戏中。学生为了快速地闯过这一关,认真地回忆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并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成功闯过第一关后,学生很有成就感,并主动地进入下一关的闯关游戏中。学生就在这样的游戏中变得爱做练习题,从中体验到练习的乐趣。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课堂营造成充满探究氛围的场所,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有更加准确的认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些一次函数图像,让学生从多个图像中清楚地观察到一次函数表达式中“b”在图像中显示的是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随后,学生开始观察分析“k”在图像中的意义。于是,教师又利用信息技术将函数图像动起来,视频中展现的“k”值逐渐变大时,图像的变化过程。学生就这样在直观图像的指引下,主动地观察探究、思考。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数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抽象性、枯燥性,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将复杂内容简单化,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发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编号:KTLX2019C2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春清(1979— ),女,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先后发表了《基于“以学定教”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初中数学思维情境创建的相关探索》等论文10余篇,主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深度融合研究》等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

(责编 林 劍)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