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毕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9-01-08金立文
金立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本着实践育人的原则,研发了毕业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人生目标。
1.课程目标体系
学校确立了课程体系的五大核心目标——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树立人生目标(如下图所示)。根据课程目标,依据学习类型,学校研发了相应的课程内容,构建出小学毕业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业发展、走进中学、走向远方、走入社会、相约百年五个模块。
2.课程内容体系
小学毕业课程在六年级第二学期实施。学业发展模块主要针对国家课程,在校内完成,课时为十周。在完成学业发展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其它几个模块的学习,讓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课时为八周。
学业发展模块。学校将国家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改革学业考查方式,考查方式以实践为主,检测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将原本四个月的教学时间缩短为两个半月,为其它四个模块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时间。例如,语文学科采取单元整合、整体推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查方式分为个性化自我推介和习作;数学学科通过整合教材内容,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校园中寻找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分析解决,并在班级进行汇报;英语学科采取主题式教学,考查方式为情境交际与课本剧表演;美术与音乐整合为艺术课,由美术、音乐教师协同教学,以毕业画展和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以项目式学习开展多学科融合,学生以戏剧表演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走进中学模块。该模块包括体验学习、体验生活、策划结业式、展示与交流四个单元。体验学习:走进中学课堂,进行一带一“影子”学习,获得学习体验,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走进中学选修课,获得拓展体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走进中学图书馆,获得阅读体验,提升求知研究品质;走进中学社团,获得技能体验,提升综合素质水平。体验生活:走进中学校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中学校园文化;走进中学餐厅,获得生活体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走近中学伙伴,获得交流体验,提升交流对话能力。策划结业式:模块课程结束前,学生自主策划中学结业式,自己设计“结业证书”。展示与交流:回校后,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展示中学生活的体验,如“我对中学生活的初步规划”“中小学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对比”等。
走向远方模块。走向远方模块即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旅行,学校2005年开始组织学生赴上海进行毕业旅行,经过七年的实践,将其确定为学校特色毕业旅行课程——上海党史文化行。2013年,为落实国务院提出的“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要求,学校将毕业旅行进一步发展为研学旅行课程,把上海党史文化行实施细化为行前、行中、行回三个阶段,让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2017年,将路线调整为西安历史文化行、厦门研茶文化行、景德镇陶瓷文化行,学生可自主选择一地,进行毕业研学旅行。
走入社会模块。学生针对社会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生自主选定问题,通过实践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等,提出问题解决建议,并自主设计宣传海报、编写剧本并展演,以此唤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约百年模块。该模块包括毕业倒计时100天、毕业典礼和校友聚会三个单元。毕业倒计时100天,在距离毕业100天时,举行隆重的活动,成立本届校友会;毕业典礼,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仪式,写下“典藏心愿卡”(百年校庆时的我),播种梦想;校友聚会,毕业生回到母校,举办校友沙龙,感恩母校。
3.课程评价体系
在不断完善毕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学校还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特点,本着发展性原则,小学毕业课程采用成长记录袋(《可爱的毕业手册》)的评价形式。坚持激励性评价为主,重视过程评价;坚持自我评价为主,多元参与评价;坚持多种评价形式展示交流,反思提升,引导学生多元、个性发展。2017年,学校“七彩成长足迹”手机App评价系统开通,开始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评价。毕业课程各模块占总评价的比例为:学业发展模块占40%,走进中学模块占10%,走向远方模块占20%,走入社会模块占30%。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查的评价体系,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引导学生多元发展。
小学毕业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探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实践育人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模式创新研究,使学生能够适应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迎接新时代挑战,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依托毕业课程探索中小衔接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DBB13062)研究成果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