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服务行业视角下高校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9-01-08李艳

当代旅游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在语言服务行业在中国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本科翻译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因此,本科翻译专业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型、行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语言服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以高于全球GDP增长率在向前发展。语言服务行业和翻译人才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高校本科翻译专业应抓住机遇,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2018年语言服务行业年报,截至2018年6月底,经营范围包括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增加到320874家,出现了大幅增长。而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萬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翻译人才缺口在100万以上。首先,国内专业翻译人员少,又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政府部门中;其次,外译中工作由于相对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五类翻译人才,分别为科技口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和文书翻译。此外,从事化工、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翻译人数非常少,既懂英语又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笔者通过对多家语言服务公司、外贸公司的调研发现,市场上目前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多家公司纷纷表示招不到或者很难招到翻译人才。翻译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语言服务行业视角下高校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培养的语言服务人才,重知识而轻实践能力,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语言服务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高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职业素养还不够,一般都需要经历一至两年的企业再培训才能真正上岗。而这一现象的存在,源于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理念不清、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不妥、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教学方式方法不新、实践教学基地不用和职业资格证书不接。它们导致了很多高校培养的翻译专业毕业生没有掌握从事语言服务业所需必需的技能,难以达到企业要求。

其次,不注重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多元化人才。语言服务需要跨语言、跨文化和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相应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业者具有跨界的视野。市场对从业者的需求虽然仍以掌握熟练的翻译能力为主,但是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需求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翻译能力,更要能熟练使用翻译软件、翻译工具,深谙目的语文化,还要精通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的跨界能力。然而,目前语言服务提供方缺少跨界型的人才,相当多的企业所雇佣的还是传统的翻译人才,语言服务业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三、语言服务行业视角下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语言服务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翻译职业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翻译研究者和翻译教师重视审视译者及其行为,并将对这些变化的思考和研究体现在人才培养改革之中。

(1)制定语言服务行业视角下的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英汉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文化传媒、经贸、外事、教育、法律、旅游等领域工作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以实践性、多专业方向的培养语言服务人才作为高校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全面贯彻翻译职业化人才培养思想,并据此制定出既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又符合语言服务业特点和要求的、特色鲜明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实践型、行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国外很多高校的翻译教学活动大多聘请专业的翻译技术人员进行,而中国目前的翻译教师队伍中鲜有在职的翻译技术人员,翻译教师大多实践能力特别是口译能力不强。当前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和一些外事交流活动开展频繁的沿海城市外,内陆城市和二线城市能够提供的实践翻译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首先学校要主动走出去,与语言服务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还可以起到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文化团体和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软硬件设施,建立模拟口译训练实验室和网上语言服务训练平台等,让翻译工作者通过在模拟环境下的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3)促进多元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区域特色和专业特色。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要紧跟市场需求,充分反映语言服务行业的新变化和新要求,适当开设一定的行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要结合区域特色,以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为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比如可以尝试将翻译专业与文化服务产业方向相结合发展,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影视翻译、新闻、专利翻译等行业课程,使学生掌握这些行业的相关知识和翻译服务技能,以胜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围绕相关产业进行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和语言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外贸和国际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大批企业和公司开设驻外机构,急需大量既掌握一定国际管理知识,又可以胜任英汉笔译和口译工作的外事人员,因此还可以尝试将翻译专业与经济管理产业方向相结合发展,开设商务翻译、旅游英语、国际贸易、公共外交等实践性课程,使学生掌握这些行业的相关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可以胜任在外贸和国际旅游行业的语言服务工作。

总之,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传统的口笔译业务已不再是翻译市场中的唯一业务,一些新兴的语言服务进入翻译企业的业务范围。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要求,高校必须和语言服务企业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深度产业资源整合。作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阵地,高校要勇于跳出教条,把教育事业切实与时代契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翻译,2014(01).

[2]中国翻译协会.2018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李艳(1980-),女,河南新野人,硕士,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与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