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唱演奏活动到自主游戏“三重奏”
2019-01-08莫洁华
【摘要】本文以《上小学啦》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为例,结合案例背景分析教学过程,幼儿在音乐区域活动中欣赏歌曲、感受节奏、自主游戏,获得学习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主题教育 《上小学啦》 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00-02
一、案例背景
在《上小学啦》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集体学唱《上学歌》,由此生成打击乐演奏活动,并延伸到音乐区域游戏中。
二、案例描述及简析
1.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倾听音乐,把听到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教师通过边示范演唱,边绘画图谱的方式将歌词、乐句结构形象地呈现出来,孩子们看着图谱顺利地学会了演唱。活动后,幼儿自主绘画,一部分孩子边唱歌边画图谱(如图1、图2)。
【简析】孩子的绘画记录了歌词内容,绘图元素的排列方式像一幅画,记录歌词的内容基本完整,绘图元素的排列方式呈现歌曲两段结构,每段五个乐句。
2.孩子們在生活中常常自发哼唱这首歌曲。教师观察到孩子喜欢并熟悉这首歌曲,引发进行打击乐演奏的想法,并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推进。在活动中,幼儿自选乐器:锣钹、沙锤,依节奏边唱歌,边打击乐器演奏(如图3)。
【简析】用X标示需要打击的部分,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乐句,清晰、简明地呈现出歌曲的结构。
3.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将使用的节奏谱投放到音乐区域中(如图4),柜子里摆放少量幼儿常用乐器及多种可自制乐器的材料(如图5)。幼儿将想要使用的乐器图夹到相应的节奏谱乐句前,自己独立演奏,或与同伴一起边敲击乐器边唱歌。多种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多种感官探索生活中物品的声音,通过直接敲击发出声音或运用各种材料自制乐器(如图6),用于打击活动。有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乐器当小乐手,有的幼儿模仿教师当小指挥(如图7)。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与角色,乐队自然组建。演奏的曲目是学过的歌曲,幼儿会自己更换不同的歌曲图谱来演奏。图谱成了乐队演奏用的乐谱,乐手们在小指挥的口令指引下开始边唱边合奏的情境游戏。
【简析】幼儿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想使用的乐器,可打击整首或部分乐句的节奏,可自己打击或与同伴合作打击。现成乐器的投放能引发幼儿使用乐器打击的兴趣,并满足幼儿即时使用的需要。
情境1:在音乐区中,幼儿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发出声音,一边按相同的节奏朗读同伴的姓名,反复多次。(如图8)
情境2:琪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反复抬头看向音乐区中的图谱,并在画本上画出图谱。(图9)
【简析】乐器发出声音的节奏,与朗读同伴姓名的节奏匹配。幼儿伴随笑声自发重复地做,感觉有趣,也是进行前书写行为的自然萌发。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案例紧扣幼儿两个艺术领域的子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核心经验进行学习与发展,为幼儿架构相关积极经验,提供集体共同学习、区域个别化学习、生活渗透学习的支持,融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等领域的整合发展。
(一)调动幼儿先备经验,欣赏歌曲、学会演唱
如案例1中描述,欣赏歌曲环节运用到了大班幼儿的绘画技能,及对事物认知的具体经验。幼儿专注倾听,创造性地通过绘画表现听到的歌词内容,建构“听与画”的学习模式。教师拓展该模式为“唱与画”,借助图谱支持幼儿直观理解歌曲内容,直观感知乐句结构等抽象元素。幼儿绘画的图谱在学唱歌曲后出现:图案内容更完整、排列方式结构化、工整对称的特点,呈现幼儿对歌词记忆、感知歌词结构等方面的经验提升。
(二)调动幼儿歌唱经验,感受节奏、配器演奏
如案例2中描述,每一个“X”标示与歌词结构相一致,即幼儿唱一个字对应打击节奏。幼儿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配合打击节奏自然顺畅。因此,活动的难点是理解并演奏两处延长音及一处休止符。通过观察图谱直观感知,倾听教师讲解示范,切片练习的方式,幼儿成功突破教学难点。幼儿通过该活动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深入感知歌曲的节奏、音值长短等音乐元素。这些经验是幼儿相关音乐素养的积淀过程,成为幼儿日后开展音乐活动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有益支撑。
(三)调动幼儿演奏经验,自主游戏、合作演奏
1.自主演奏或合奏,丰富艺术体验,促进社会性发展
幼儿经历了演唱歌曲、打击节奏的集体活动,具备独立演唱、配合打击乐器来演唱的经验,成为自主选择乐器的“小乐手”。他们自主选择想要演奏的乐句,决定是否参与合奏,并在音乐区域中获得个体或结伴演奏游戏的体验。在充分体现幼儿活动自主性的同时,幼儿的合作品质获得同步提升,协商能力、交往技能等得到积极锻炼。在解决“一起用哪套图谱(演奏什么)”“谁来当指挥(分角色)”“大家都想当指挥怎么办(分配角色的方法)”“演奏出错了怎么办(纠错与互助)”等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社会交往经验。
2.自主配器或自制乐器演奏,探索材料特点,引发科学探究
创设的音乐区及投放其中的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探索操作、自主演奏的需要。各种乐器或材料其不同的材质、形状、声音等各具特点,带动幼儿探究的兴趣。幼儿玩乐器的过程,在看、摸、敲、听等感官体验中,满足自身对材料的好奇,发展探究的能力。幼儿还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整合,自制乐器用于演奏,如案例3描述两个小男孩把向日葵的种子,分装进小瓶子里制作演奏用的沙锤。
3.自主活动延伸,体验共同游戏的趣味,满足个体自主意愿
案例3“情境1”中幼儿让乐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并合着节奏朗诵小伙伴的姓名,感受按节奏朗读游戏的趣味。简易的操作性、与同伴关联产生的趣味性,让这几个孩子反复地玩、高兴地玩。给幼儿带来情感上的愉悦感,满足与同伴共同游戏的社群交往需求。“情境2”中,琪琪在画本“抄”图谱的行为,正是幼儿前书写行为自然萌发的表现。分行、分颜色、不同线条的临摹,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抄写”时手眼的协调性,正确握笔书写姿势的养成,都是幼儿进入小学后需要正式书写学习与发展的支撑性练习,这些行为的产生源于幼儿个体的自主意愿。
经验交响“三重奏”——以歌曲《上学歌》为题材,从集体演唱、打击乐演奏,到自主游戏的延伸,幼儿积累每一次活动经验,在新的活动中得到运用与提升。经验的延续对幼儿个体持续参与活动、自主游戏,并获得艺术领域及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莫洁华(1979— ),女,广西梧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应用心理学本科学历,曾获“第十一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获“第二届梧州好老师”“梧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梧州市教育改革年先进个人”等称号,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深蓝工程学员,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