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训练点的确定

2019-01-08李峥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以执教课文《雾在哪里》教学为例,论述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确定学生语言训练点的策略,从个人执教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经教师团队研讨调整语言训练点,解决阅读教学面面俱到、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点 《雾在哪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78-03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一篇课文出现多个语言训练点,如字词的理解、修辞手法的使用及表达效果、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品析词句、体会词语的妙用等,在面对多个语言训练点时,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确定语言训练点,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凡是课文中涉及的语言训练点都要给学生讲一遍。其结果是教师上完一节阅读课虽然讲了很多,却感觉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其二,“教课文”仍是语文阅读课堂的常态,很多教师围绕课文内容开展阅读教学,即用“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从头到尾说一遍。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只是记住了“课文的故事情节”。

语文阅读课应该“教什么”“训练什么”,如何确定“训练点”等,仍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明确课文阅读的训练点。笔者与教师团队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教学为例,运用“执教课例—团队研讨—二次执教—教学反思—形成成果”的方式,探讨如何确定低年级阅读训练点的问题,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现阐述如下。

一、熟读课标,明确训练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作了明确规定: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内容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由课标要求可知,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认字学词、理解词句、积累语言;培养读书习惯,初步习得读书方法,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在设计与实施阅读教学时,就围绕课程标准认真思考如何分析和运用现有的教材,确定训练点,帮助学生达到相应要求水平。

二、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2.练习用“雾把……藏起来了,无论是……还是……都……”句式仿说句子。

3.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培养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复习,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雾在哪里》,请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生字:淘气、于是、无论、海岸、房屋、甚至、散步、消失、街道。

师:同学们,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词,请这一列“火车”!

师:声音真响亮!很有精神!

3.师:这个淘气的雾娃娃他都藏了些什么呢?谁能根据老师出示的句子填一填?(课件出示填空句子)

(三)走进文本,体会“淘气”

1.聚焦“话语”,指导朗读

(1)师:雾娃娃在藏东西之前啊,总喜欢说一句话,你们能快速地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  ”把雾娃娃说的话画出来。

(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出示句子。

①“我要把大海藏起来。”②“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③“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④“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⑤“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师:你们也像雾娃娃那样,和你的同桌互相讀一读句子吧!

预设指导:

①“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把“藏”这个字拉长读)

②“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理解词语“连同”)

③“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④“我要把自己藏起来。”(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朗读方法自由朗读)

2.聚焦“句式”,训练表达

(1)发现表达特点。

师:雾娃娃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周围的景色变成什么样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3—6自然段,把相关句子用“  ”画出来。

(2)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句子。

①“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②“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3)理解句式“无论是……还是……都……”,并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

(4)在朗读中品读字词“甚至”。

课件出示句子:①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②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甚至”一词在这里表示程度更深、更进一步的意思,说明海岸的雾比其他地方更大、更浓。

(5)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两个句子。

(6)课件出示句式练习:

淘气的雾来到   ,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3.拓展思维,训练想象

(1)师:雾可厉害啦,不仅能藏这么多东西,还把自己藏了起来。淘气的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世界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课文哪个自然段写到雾的“厉害”?

(2)课件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3)师:看来,一切都露出来了。雾呢?究竟消失到哪里去了呢?请你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雾消失到哪里啦?

(4)指名回答。

4.归纳总结,整体表达

(1)师:雾真是太神奇了,你们想知道雾是怎样形成的吗?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2)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的雾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4)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雾的相关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自然现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找一找。

三、团队研讨过程

(一)团队评课,发现问题

听完教师执教的原生态课堂教学之后,团队成员进行热烈的评课研讨。大家经过交流,一致认为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环节太多,应删掉一些。二是教学训练点多、杂、乱,既有朗读指导、理解字词,又有仿说、仿写,了解自然知识等,而且这些训练点的时间点比较随意,互相穿插,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生理解起来易混乱。在训练运用“无论是”“还是”“都”这个句式的时候,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运用了“无论是……还是……都……”这三个词语,而没有关注学生所写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学生出现语言表达的逻辑错误,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研读教材,调整训练点

文章将“雾”化身为淘气的孩子,表现雾的变幻多端与神秘,紧紧抓住雾要把大海、太阳、海岸、城市等藏起来,当太阳初升的时候,雾想把自己藏起来,雾真的不见了,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自然现象的奇妙。

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总起段,写“雾”是个淘气的孩子。第2—6自然段写雾分别把大海、天空、太阳、海岸等东西藏了起来。第7—10自然段写雾消失了,一切都露了出来。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三道练习题:第一道是朗读课文,要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第二道是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第三道是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第一道练习题重在学生语感的训练,其训练点应为“朗读技巧”和“朗读语气的指导”。第二道练习题是“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文中回答这个问题的几个句子有:“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我要把自己藏起来。”分析课文中的这几个句子,我们发现在句式上,这几个句子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把”字句式。这是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语言训练点。第二道练习题中的“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则是引导学生把“藏”的程度说具体,前一个问题和后一个问题存在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会关注“藏的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这是本节阅读课的教学难点。第三道练习题则是引导学生仿照“雾是个淘气的孩子”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并进行语言表达,重点训练学生学会“完整表达的能力”。

分析了教材和三道练习题,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团队重新讨论教学目标,确定本节阅读课的关键训练点。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删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雾消失后,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和观赏有关雾的知识”这三个内容,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仿说、仿写,将“记忆性知识”转化成为“语文技能”训练。这三个目标之间层层递进,显示训练的顺序和梯度。语言训练的定位尤其清晰。重新确定训练点后,教师对于這堂阅读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心中就有了底,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二次执教”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于“把”字句的句式特点及朗读方法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运用“无论是……还是……”句式进行仿说的时候,内容就显得更为丰富,而且懂得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再出现“雾把大树藏了起来,无论是房子,还是花朵,都不见了”这样的逻辑错误,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与集中。

四、归纳总结,形成方法

经过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笔者认为要确定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点,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训练的质量。在日常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训练点不宜过多。当一篇课文出现多个训练点时,教师要大胆取舍,保留最需要训练的“点”,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这样学生才会对“语言训练点”要求掌握的知识,或达到的能力有深刻的印象,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2.重视文本例子。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确定语言训练点时,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提炼出文本中有助于实施语言训练的“例子”,并紧紧围绕这个例子重点进行语言训练。

3.重视课后练习题的研究。语文能力的训练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训练点在教材中是用一道课后练习题呈现,要以此为方向,分析教材的特点、提炼训练点并作为教学重点来实施。

4.分析学生的特点。在确定训练点时,教师要对“训练什么”做出思考,同时还需要顾及学生的年段特点,考量学生训练后的能力达成度,以及这种训练是否符合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和需要。

作者简介:李峥(1975— ),女,广西玉林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