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英语教学
2019-01-08覃静
【摘要】本文论述生态语言学的概念、国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分类,在此基础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当前儿童英语教学生态进行分析,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估、教师和英语学习者七个方面探讨生态的儿童英语教学。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儿童英语 教学生态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25-04
儿童英语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能否科学引领儿童英语教学已成为影响英语教育成败的关键。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以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乔氏(Chomsky)1965年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为核心,该理论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监察模式”理论是二语习得的重要依据,包含5个著名假说,即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语习得带来的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不是语言能力本身的部分。儿童英语教学的理论根基是莱尼博格(Lenneberg)1967年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即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在该时期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期,语言习得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界普遍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是儿童两岁至青春期。主流的二语习得(SL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理论认为二语学习取决于学习者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接触、适应、接受和趋同程度。以上理论都倾向于脱离社会文化环境对某一变量进行研究,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儿童英语教学进行分析,探究儿童英语教学这一生态环境当中各个生态因子(教学因素、环境、学习者、教师等)的互动关系。
一、生态语言学研究简述
(一)生态语言学的概念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由语言学和生态学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豪根教授(Haugen)最早提出并使用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并在《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指出“生态语言学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环境做隐喻对比。对此,学者范俊军在其著作中提及,豪根的语言生态隐喻奠定了语言生态学的主流研究范式,其任务是“通过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和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国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分类
作为只有40年历史的新兴学科,生态语言学在国内的研究属于刚刚起步阶段。1985年出现专门的研究论文,直到2007年才被学界所关注。目前,国内语言学家和学者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类。
1.语言的多样性研究。该方向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如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英语变体和外来语研究。
2.语言的生态性与非生态性研究。语言的生态性是国内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如生态化的教学环境创设、生态化教学模式和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改研究,都是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开展的研究。语言的非生态性研究指的是“语言中所内化的语义、语法及其结构表现形式和当代生态世界观相悖”,主要探索话语分析中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新路径和绿色生态语法研究方法,将语法置于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当中,尊重语法的完整性、进化性、变化性、不确定性和能动性等特点。
3.网络语言研究。随着网络在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如何积极干预调控语言生态、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维护语言生态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逐渐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热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上看都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理论体系的构建,也缺少跨学科跨区域的协同研究,特别是对于儿童英语教学的研究甚少。
二、儿童英语教学生态分析
W·特拉姆贝(W·Trampe)指出,语言、语言使用以及与之相互依存和作用的环境构成了语言的生态系统。要研究儿童英语学习的生态系统,必须从孩子学的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英语的使用(教学模式)和相互依存的环境(教学环境)等这些生态因素开始分析。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审视儿童英语教学,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学者王翠英认为,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和共生性几大特征。教学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内部各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环境、教师和学习者等相互作用,并与外部生态环境进行能量的交换,最终达到内部和外部生态的平衡,才能使教学取得整体的发展。若某一个因素打破了平衡,生态整体的和谐性将不复存在,儿童英语教学的成功率也会面临威胁。由此而言,实现并巩固教学系统各个因素的平衡,是保证教学有效开展的条件。
正如自然生态中各个因素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一样,儿童英语教学当中的七个生态教学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估、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教学链,这七个生态因子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具有整体性。为了使语言和语言环境相互交流,实现动态的平衡,英语教学的七大生态因素必须具有开放性。而在这个开放的教学生态中,教學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使发展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衡状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状态”的循环过程。共生性在教学生态当中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发展,也表现在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赢,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活动的共同提升当中。
三、构建生态儿童英语教学的措施
(一)儿童英语教学目标的生态化
如今儿童英语学习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学校常规设立的英语课程,许多家长还把孩子送到一些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学英语。功利主义者认为,课外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能拿高分,在英语奥林匹克比赛中争取获奖就是为中考和高考增加进入名校筹码;传统的语言学习者认为,英语是“工具”,掌握好这门工具可以成为自己今后出国、就业或者是专业发展的“敲门砖”。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在英语教学非生态的发展模式中衍生,势必会打破英语学习的生态化平衡,进而引起教学的倒退。
由于教学系统整体是开放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并不停地相互或與外界进行交换,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并体现多元智能特点的一种操作。
具体而言,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学习能力的儿童,在其英语学习中应该制订分级目标。例如,对于3~6岁的幼儿,可以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将目标设定为:1.以听说为主,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听音与发音技能,包括听做(全身反应教学活动、根据指令做手工活动等)、说唱(模仿、简单交流)、表演等;2.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对异国文化的初步感知及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并增强幼儿自信,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目标应该设定为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1~3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能听懂熟悉的话题和简短的故事,能与同学和教师交换信息,能参照范例或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4~6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在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语气自然恰当,能使用英汉字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及与同学的讨论中起草和修改英语作文等。总的来说,6~12岁儿童的英语学习目标是从情感态度、听说能力、交际能力、读写能力、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五个维度去概括。与此同时,作为教学因子的教师还需要根据其他的教学因子——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语言学习环境的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适度调整教学目标,以期构成教学生态的平衡,促进英语教学的动态发展进步。
(二)教学内容的生态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开放、多样和动态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将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这些基本语言技能看作一个整体,既侧重训练某一单项技能,又不将它与其他技能割裂开。例如,幼儿园的英语活动My Family,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说唱Father Finger的儿歌、做手指游戏的律动操、做手指家庭成员的纸工及填色等,将活动与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音乐领域、美术领域、社会领域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而小学的英语活动My Family,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卡通视频,然后根据视频提示设计看图说话、根据说话内容填写家庭成员卡片、根据卡片内容进行作文描写等一系列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活动,这些看似独立的活动,其实已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儿童英语学习生态的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特点。
教学内容有课内的知识,也应有课外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习者处于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如此教师和学习者才能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知识、能量、信息的交换,获得共同的提高。对于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低龄英语学习者,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活动,例如组织万圣节派对、圣诞节派对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外教参加,营造浓厚的英语国家节日氛围,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学习者,英语的第二课堂是其进行学习互动的良机,例如通过开展英语书写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和课本剧比赛等活动,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使他们互相竞争、相互影响,最终提高学习成效。
(三)教学方式的生态化
生态语言学重视语言的多样性和功能性,认为这是语言发展的动力。语言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民族、种族、性别、阶层等方面,也体现在不同的语言使用者身上,这与“因材施教”的传统说法相一致。为了表现语言的多样性,生态的儿童英语教学观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低龄的英语学习者,教师可以使用全身反应教学法(TPR),让学习者充分了解语义。例如,幼儿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回应,这是一个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的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卡片、简笔画、音乐律动等直观的教学手段组织英语活动,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这些活动体会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英语学习者,教师可以选取交际法或任务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内容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让学习者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来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此外,常用的儿童英语教学方法还有直接法、听说法、语法-翻译法,这些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各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
无论是单一教学方式的应用,还是集中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都是在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的相互交流下完成的。如果教师频繁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是不使用某一种方法,均可能使整个教学生态处于封闭和不平衡的状态,甚至导致教学生态恶化。
(四)教学环境的生态化
语言环境的创设对于语言学习者极为重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豪根教授提出生态语言学概念的动机之一是要引起人们对语言与语言环境关系的重视。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
“硬环境”指的是教室的物质环境。教师可以配合当下英语教育活动的教学内容,布置装饰墙并配上解说的英文,进行英文主题环境的创设。例如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设英语角作为孩子学习英语的独立区角,区域主题设计成孩子喜欢的粉红小猪佩奇的形象,整个区域包括倾听区、阅读区、绘画区三个部分,孩子在英语角可以自由播放英语光盘、取放卡片、阅读英语绘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实现跟环境的真实互动。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区域也可以进行英语环境创设,例如利用门厅展出大型活动的英语海报、利用走廊展示幼儿园常用英语口语等。教师进行英语硬环境创设的时候,最好邀请幼儿全程参与,只要是在幼儿能力范围内的活动都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挖掘他们的创造力。这类环境创设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习者和环境的互动。
“软环境”指的是非物质环境,例如全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英语活动和英语课堂的组织过程中,生态语言学者们认为教师应始终用英语贯穿课堂。这样的教学能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习得英语,培养英语思辨的能力。
为了实现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教学设计者即教师还应设立真实的语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创设说英语、用英语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五)教学评测手段生态化
教学评价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学的效果。教学评价可以理解成为整个教学生态系统里面的重要监测点,所以,教学中不能只以测试手段或只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体现教学生态当中的平衡性、联系性和系统性,也不能体现儿童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特点。学习者是在不停变化和进步的,那么作为教学生态当中的重要因素——教学评价手段也应该是变化和进步的,将教学评测手段生态化,才能客观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对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做阶段性的评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并参考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第二课堂活跃度进行评价。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发展状况,避免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和实际能力的倾向,也要承认和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儿童,慎用横向比较方式,既要了解儿童现有的水平,也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六)教师的生态化
教师是整个教学生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儿童英语课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规划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还要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实现自身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的互相渗透和信息交换,使英语课堂顺利开展,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教师也是教学生态关系的协调者,在各种教学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教学生态中,教师不再是权威地位的领导者和指挥者,而是与学生、教学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之一。就这个角色定位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协调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协调好学生与课程文本的关系;再一方面,教师还要协调好学生与社会和家长等其他因素的关系。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是自我发展的完善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深造学习,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保证对教学生态中其他因子的良好影响,促进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七)学习者的生态化
学习者是儿童英语教学的中心,是英语教学生态当中最重要的因子。学习者应该是一个主动的任务完成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英语教学生态中,学习者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与其他学习者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宛如生物群落中的个体或群体相互吸收营养的现象,他们通过两两合作、四人小组合作,或者其他合作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看图说话、言语交际、讨论等方式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第二课堂学习,例如单词拼写比赛、卡通配音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使学习者通过互相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互动交流、发现不足、有所收获。
生态语言学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审视儿童英语教学,它是语言生态当中的“微观生态”,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开放性、动态性、共生性的特点。在这个教学生态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手段、教师与学习者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并与外界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用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指导儿童英语教学是一个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值得英语教育工作者及英语学者进行持续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范国瑞.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4)
[3]馮广艺.语言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林美珍.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7]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5)
[8]马瑞娟.基于生态语言学和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
[9]单迎春.学前英语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0]王翠英,等.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与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11]王艳萍.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改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2)
作者信息:覃静(1978—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