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智慧处理课堂冷场

2019-01-08辛立梅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活力

【摘要】本文论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机智应对课堂冷场的策略,建议教师通过规避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科学预设让课堂趋向完美,融合情感让课堂趋向和美等教学机制,激活冷场资源,提增课堂活力。

【关键词】课堂冷场 应景激趣 科学施教 课堂活力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20-02

课堂是师生情感碰撞、智慧交互的理想场所。然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尽管教师旁征博引,口若悬河,但学生仍一脸茫然,无动于衷,不知所措,更不知所云等场景屡见不鲜。一节原以为趣味甚浓的课,却变得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也没有一点生机。冷场给教师是无情的打击,留给学生更多的是无耐和彷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掌控教学流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机智,应景激趣,让数学课堂不再尴尬,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沉默。

一、规避不利的环境因素

为了让孩子不再沉默,一个适宜的环境无疑就是一剂良方。我们深知轻松的活动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一定能抚慰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无尽的力量,促使学生有勇气面对各种局面,也有胆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张扬自我的个性。反之,学生因害怕失败,担心埋怨,势必会选择观望、沉默。

首先,相信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来到课堂不是一张白纸,除了应该学习到的知识,他还有自己的喜好,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也有不同的感受与经验存在。相信学生能行,就会给学生以搏击与腾飞的期望,就能激发学生的原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变成我要学,变成一种体验,一种快乐的探索之旅。这样的情境,一定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大胆地猜想、勇敢地述说,让课堂成为思想交互的理想乐园。

其次,拓展多维路径,激发学习兴趣。“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这是经典的话语,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不二法宝。要让学生不再沉默,就得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激情、充满期待。当前,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而无心学习,如果课堂能像游戏那样洋溢着声、光、电、形的无穷魅力,学生还会害怕学习吗?又怎么会出现课堂冷场呢?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口,开拓视野,采用多维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看到过的圆,说说自己对它们的解读;其次,组织学生尝试画一画圆,学生会创设不同的方式画出圆,有的是用圆形物体拓圆,有的是用铁丝围圆,还有的用圆规画圆等;第三,引导学生寻找画圆的准确、高效的方法(用工具画圆);第四,引导学生采用折一折、叠一叠等不同方法找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将学生放置于活动的第一位,有激活和唤醒学生经验、认知的一面,也有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一面,学生的手动起来了,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二、激活教学的多重机制

教学活动是师生经验碰撞、智慧交互、情感互动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都会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一些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避免和改善“冷场”现象的发生,就应激活教学的多重机制,让“冷场”蜕变为思考。为此,教师要切实把握好两个层面,一是课前的预防,二是课中的掌控。

(一)科学预设,让课堂趋向完美

把握教学的重点,吃准教学关键,科学预设,能够有效地规避冷场发生。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节奏,从而实现多案应变,使教学变得从容,也使课堂衔接有序。面对学生的实际,把握准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教学的关键点,预测学生极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进行科学预设,设计多套预案,以备课堂应急之需。当第一套方案出现“冷场”时,应及时切换到相关的模式预案中,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科学掌控,确保学生永远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使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时,为引入公顷的认识,教师要打破固有面积单位认识的模式,突破解读的瓶颈,深化公顷的理解,灵活预设课堂趋向。方案一:通过复习常见的面积单位,引发猜想:有没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学生汇报预习成果,使公顷浮出水面,此时追问:“你对公顷有哪些认识?”学生可能会无序地说出不同的认识,教师应科学驾驭,及时梳理,使学习变得顺畅。方案二:面对学生可能无法解释公顷的意义或直接迁移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解读时,教师要灵活地引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和解说,或者引领学生汇报自学的成果,或者利用课件有机地切换学生的朦胧解答,从而使课堂不再出现长时间的冷场。

教学可以预设,但生成更需要智慧地掌控。学生的个性和积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学习,学习始终不会按照课前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意外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对重点环节进行多种预测,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这样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

(二)融合情感,让课堂趋向和美

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也深深地融合着情感的交互,“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最经典的论述。

1.投放细腻感知,鼓足学生自信。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唤醒学生的渴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充满渴望,从而使课堂演变为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交流的乐土。名师展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成功的范例,那新颖的构思、细腻的诱导,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变为互动。如刘德武老师在执教《倍数和因数》一课时,利用课前谈话交流的机会,通过板书“关系”引发学生的议论,当学生理解“朋友关系、同桌关系、师生关系”时,刘老师说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成为朋友关系,希望大家到北京做客,一定要记住我这个老朋友。”而后话锋一转:“同学们,我们熟悉的自然数与自然数之间也存在很多的关系,想知道吗?”

愉快的课前沟通,不仅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打消了一丝胆怯,也有机地融入了新知的信息,给学生以启迪,也给学生一种温馨的感受。教师精细的磨砺,一定能使学生情绪得到感染,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为形成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

2.打造情趣,让课堂魅力递增。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积累,以及年龄特征等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习的进展。如果教师能够善于把握这些因素,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扣人心弦,有效地防范冷场的出现。采取新颖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激情,从而使沉默逐步远离我们的课堂。

如在《10的分与合》教学中,教师可以摈弃就题讲题的做法,创设找朋友、玩纸牌等活动,让学生体味身边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设计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出不同的手指数凑整成10,体味10的分与合;组织同桌玩纸牌凑十,让原本枯燥的做题变成有趣的活动。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一边记录,不仅丰富了感知,更提增了情趣,使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过程。同时,再穿插一些“猜谜”“看谁算得快又对”“比比谁的解法多”“赛赛谁的方法更巧妙”等活动,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三、科学施教激活冷场资源

冷场的构成因素是多维的,但是教师的意识必须是敏锐的,科学施教的意识也必须是明确的。特别是在现代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大背景下,依赖电教设备造成的冷场或沉默现象更值得我们重视。教师不能只围着电脑转,面对突发事件要学会灵活处理,变尴尬为契机,让学习不中断,让课堂不冷场。

曾听过“认识时分”的教学公开课,执教者设计了很多精美的课件画面,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为课堂学习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但是突然出现的电脑死机现象,让执教教师不知所措,课堂上了出现了较长時间的等待,学生也异常地热闹起来……如果执教教师能够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这个意外也许就不会变成冷场,也可能带来新的生机。例如,该师在他人帮调试光盘时,组织学生拿出自己的钟表,动手拨动钟表,观察分针与时针的走向,再进行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讨论、验证,在交流展示中通过师生的共同研究,“分针和时针怎样走”“走的规律是什么”就会浮出水面,成为学生的感知,成为学生的经验。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体现在现代媒体的使用程度和水平如何,还应该体现在学生能否快乐地探索、研究。讲解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授课方式,它看似简朴,但也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真实情感的交流。善于把握,科学施教,一定可以避免无谓的冷场。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的话,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会对数学课堂“冷场”智慧处理,不断探索克服冷场的有效途径,能够消除儿童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从而满怀激情、欣赏与企盼,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让数学触发儿童的思维热度,让数学真正直抵儿童的心灵深处,达到圆融共生的境界!

作者简介:辛立梅(198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毕业,中小学一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曾获玉林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玉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力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营造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短剧表演提高英语课堂活力的研究
“AOS”模式在语文课堂的运用研究
浅析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