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人有方?“理”校有道

2019-01-08杨刚

中国德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管理

学校的管理既要具备道德智慧又要有责任感,充分利用“导”和“理”,使管理工作自然而然、深入人心。

“领导”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是“领”,工作要领先、前行要领路、方向要引领、队伍要率领;其次是“导”,指导方向、倡导观念、疏导问题等等。校长作为领导应该把“领”的理念和“导”的实际相结合,对教师进行精心指导、大力倡导、循循引导、耐心疏导,不贪多求快,不沽名钓誉。除此之外,要想办好教育,对领导的管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说,“管是硬约束,就要靠制度”,而“理是软约束,就要靠情理”;“管”和“理”应分开,“理”比“管”重要。因为“理”就是“理顺”“理清”“办理”“清理”等,也就是亲自过问、亲自督促、亲自示范,把事情办实、办顺、办好。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如何在修身立德的基础上,进行“导”和“理”,让“领”与“管”的意图轻易落到心坎上,并产生强大效果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才兼备,塑造魅力人格

爱因斯坦说:学生尊敬教师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校长,即让教师尊敬信服校长的唯一源泉也是德和才。校长集权力与责任于一身,对全校师生都能行使相应的权力,但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控制和强制,压制学生的自然天性和老师的主动创造性。要想德才兼备,校长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广开言路,待人公平。首先,要善于倾听。面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同不同意,我们都要认真倾听。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决断难免有缺失,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可以完善自己,作出更好的决策,这是领导的必备素养。其次,要公正。在教师的使用和待遇上,要秉持公正之心,一碗水端平。公正待人,可以让我们摆脱偏见和陈见的束缚,可以让我们知人善用,用好人,用对人。公正的领导是能识才的伯乐,能让下属才华施展,心悦诚服,从而产生知己之感,更加努力工作,为集体发光发热。如,在用人、设岗、褒奖、责罚等方面,我从不掺杂私情,不树立个人标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我深信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校长是否出于公心,是否以心换心地相待教师,他们看得很明白。再如,在学校管理上,我把参与权和决策权交给教师,定期召开教代会,学校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重大决策、福利分配、奖优评先等都要在教代会上与教师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我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全体教职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广泛地倾听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二,要嚴于律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不仅是对校长自身素养的严格要求,更是征服教职工、感染他人的关键因素。校长应以德治校、以德服人。校长责任制赋予基层校长一定的权力,如果不能严格自律,不接受监督,没有规范的办事制度和程序,则容易脱离群众,产生腐败。对于这一点,我清醒地认识到:从政要廉洁,要自觉接受党委、教代会的监督;要自律,要主动建立监督机制,实行有效的民主管理。如,我主持起草了学勤政、廉政的规章办法,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对干部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对于学校工程招标严格按程序办理。我把不许乱收费、不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礼品礼金作为一条严肃的纪律,严格抑制拜金主义对教师队伍的侵蚀。再如,我所在的学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很多人都想进来读书,学位非常紧张,有些人求学心切,以为送上红包就可以解决问题。对此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学校学位有限,能不能入学与金钱无关。”坚决拒收家长的红包和礼物。

第三,还要注重细节,在细节中彰显高贵品质。细节决定成败,校长是一个学校领导的核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师生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和校园风气。故而校长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如,在校园内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以自己的行动,给全校师生做出榜样。作为校长,还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如果教学水平不如一般老师,管理班级不如普通班主任,校长的人格力量就要大打折扣,只剩下权柄的校长是难以服众的。

二、以情投入,营造友爱氛围

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光靠制度管理,犹如隔靴搔痒,至多只能是管理到教师的表层问题,而很难达到深层,影响其责任心和内因原动力。教学工作是一种“良心活”,制度管得了人,管不了心。教师也是普通人,所以走群众路线,为教师排忧解难,是校长的义务。

校长身份特殊,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位移和角色转换。一方面,校长是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理学校师生的大小事务;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校长又是学校的教师。因此要想管理得好,校长应时时进行心理位移,在需要的时候,以同侪的角色出现在教师之中,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以此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与教师知心,成为教师的“知音”;在需要决策的时候,要回归校长的角色,给教师以指引。这样才能激励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源头上促进学校更上一层楼。

在布置工作时,校长应想方设法地变换方式态度,让教师内心有认同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如在询问工作进度时,尽量用关怀语气:“工作完成怎么样了?是否还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学校做什么吗?”当老师的工作遇到问题时,尽量用探讨语气:“你看这样来处理好不好?”“试试其他方法看行不行?”言语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我们应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化被动为主动,尽量避免命令的语气,如“你一定要这么做”“我要求你必须这样”等,更要避免挖苦的语气,如“这点儿事都做不来,还能做什么?”等。

在总结工作成绩时,要扬长避短,多看教师的优点,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会上说现象,会后交流谈心,少当众点名批评,多给善意的指点和真诚的鼓励。如,某位同仁颇受师生爱戴,人称“加分校长”。他制定的学校制度很简单,设置一定的基础分,列举加分事项及分值。在这样的制度下,全校教师没有谁被扣过分,反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分奖励,人人都得奖,人人都高兴。这个例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

三、循循诱导,事事勤理则通

“导”与“理”决定了校长要眼睛向下看,多查找问题症结,找出疏导与理顺的渠道,循循诱导,展现人格魅力,发挥示范作用,不偏不倚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甚至颐指气使;还要事事勤理,以诱导的方法快捷地处理事务,而不是一味批评禁止。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如下困惑:为什么许多学生的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每次工作计划中都提出了要加强管理,而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什么在我们现今的道德教育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缺乏疏导,将自己陷入了事务性、条款性的泥潭,将许多零散、没有内在一致性的管理方法牵强地拼凑在一起,没有条理,各自为政,政策与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合力,因而产生了事倍功半的结果。面对这些问题,一味的禁止已经失去效力。我认为针对学校的这些问题,除了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外,还应该用“导”和“理”的方法,在混乱之中理出顺序,导出方向,将学校管理工作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学生的就餐习惯不好,残羹总是乱倒乱扔,导致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从“管”的角度上说,必要的就是限期整改,制定监管条例,下达最严指标;但如果从“导”和“理”的角度来看,要变“领”为“导”,变“管”为“理”,改变各种“这不准、那不准”的纪律,对学生进行“导”和“理”。除此之外,还需从环境治理、修身立人等方面进行讲解疏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节约意识,并派值周人员管理督促。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校长,我还采用每天随机去食堂就餐的方法,并以身作则,饭后不仅要将自己用餐的残渣清理掉,还要把餐桌上的殘渣也清理干净,并在餐桌上摆放免费的餐巾纸,增设垃圾桶,方便学生收拾垃圾。久而久之,同学们看在眼里,乱扔乱倒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收敛了许多。同时,我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就餐状态、食堂卫生存在的隐患等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他们的诉求,实现一举多得。

再如,教师争待遇、争职称、争优、争先进等问题,自始至终存在于学校管理中,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领”和“管”的问题了,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导”与“理”。作为校长,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作比较、谈感受、掏肺腑、耐倾听、表同情,同时,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解决教师个人的实际困难,给教师人文关怀。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单位,我们应摒弃以前搬制度、讲原则的老套路,做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而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从小的方面说,关系着学校的日常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着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学校的管理既要具备道德智慧又要有责任感,充分利用“导”和“理”,使管理工作自然而然、深入人心。

【杨刚,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管理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