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盆地羊肚菌菌株栽培试验

2019-01-08马琳静高小峰周晓静

食用菌 2018年5期
关键词:子囊菌柄菌核

马琳静 高小峰 周晓静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南阳盆地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三面环山,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独特的地形及气候,形成了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羊肚菌资源。据统计,我国羊肚菌属的种已记入中国真菌总汇的就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粗柄羊肚菌等8种[1]。目前我国存在30个系统发育学种,其中黑色羊肚菌类群13个,黄色羊肚菌类群17个,有多个品种实现了人工栽培,其中有梯棱羊肚菌(1号和3号)、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三个品种[2]。笔者从河南西峡、四川等地采集6个野生菌株,进行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供试菌株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试验地点

试验羊肚菌材料采自河南南阳西峡县、成都市等地野生菌株,编号分别为 S1、S2、S3、S4、S5、S6(S1、S5为羊肚菌六妹系列,S2、S3、S4、S6为羊肚菌梯棱系列)。

试验地点为南阳薰衣草园农场,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白河上游老河滩。地处浅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紫山山麓,东部为白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弱碱性。

1.2 试验方法

单个菌株栽培面积12 m2,6个菌株每个菌株做3次重复,各重复均搭遮阳网和小拱棚,栽培技术相同。记录羊肚菌菌丝萌发情况、无性孢子发生情况、子实体性状及产量。

1.3 栽培方法

1.3.1 整地播种

11月上旬,翻耕耙细,将地整成宽1.2 m,沟宽30 cm,沟深15 cm的畦,搭棚盖上遮阳网,并搭建小拱棚。在11月10日之前,地温降到18℃以下时播种。播种时,将菌种掰开揉成小菌块,将沟内土覆盖菌种厚3 cm,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

1.3.2 出菇管理

播种后3~7 d土层表面开始有菌丝长出,不断扩散浓密,这个时期必须保持土壤相应的湿度(适宜生长的湿度为65%~85%)。

早春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过度剧烈(出现倒春寒温度低于4℃,或者初春气温高于20℃),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早春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一般南阳地区出菇时间为3月下旬。

1.3.3 采收

子实体出土后15~30 d成熟,颜色由浅黄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于塑料袋密封保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羊肚菌菌株菌丝萌发情况

播种后3 d左右即有菌丝开始萌发,菌丝萌发快慢差异明显。由表1可见,羊肚菌菌株S5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最密,发育最好;菌株S2、S3、S4菌丝生长发育次之;菌株S1、S6菌丝稀疏,生长最差。羊肚菌播种后6 d,菌株S5可看到密、白色菌丝生长;播种后8 d,菌株S4可看到较密、白色菌丝生长;播种后10 d,菌株S2可看到较密、白色菌丝生长;播种后11 d,菌株S3可看到较密、白色菌丝生长;播种后15 d,菌株S6可看到稀疏、白色菌丝生长;播种后19 d,菌株S1可看到少量、稀疏、白色菌丝生长。菌株S1、S2、S3、S4、S5、S6均有菌核形成,显微镜下观察可得:菌株S1、S6菌核形态为结晶体状,菌株S2、S3、S5菌核形态为球状,菌株S4菌核形态为颗粒状。菌核分散或聚集分布,且分散分布的菌核体积明显大于聚集的菌核。菌核能否形成与菌核数量多少是羊肚菌人工栽培能否成功的重要因子。

图1 S1、S5分生孢子呈粉状

图2 S2、S3、S4、S6只有少量分生孢子

图3 梯棱子实体

图4 六妹子实体

表1 菌丝生长及无性孢子发生情况

2.2 无性孢子发生情况

播种后10 d(气候不同,无性孢子的产生时间略有差异,最快5 d也可以产生),无性孢子层出现在土层(土块)表面,厚2~3 mm。在土层的内部仅有大量的营养菌丝,没有无性孢子。如图1所示:菌株S1、S5分生孢子呈粉状,菌株S2、S3、S4、S6只有少量分生孢子产生。各菌株间无性孢子形成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菌株间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六妹羊肚菌的无性孢子产生量要远大于梯棱羊肚菌。

2.3 不同羊肚菌菌株子实体性状

6个菌株经5年系统驯化、选育,以S2、S3、S4、S5菌株表现较为优异,抗杂能力强,为南阳盆地沙壤地栽培羊肚菌的适宜菌株。从母种制作到采收为187~202 d。菌株S5子囊果单生,菌盖形状锥形,菌盖幼期浅黄色或浅黑褐色,成熟期黑褐色,菌柄表面具颗粒状,菌柄形状圆柱形。S2、S3、S4子囊果单生、群生或簇生,菌盖形状近圆柱形或卵圆形,菌盖幼期浅黄色或棕黄色,成熟期棕黄色,菌柄表面光滑,菌柄形状圆柱;菌株S2、S3、S4、S5单个子囊果菌柄直径 4~5 cm,菌柄长度 7~9 cm,菌盖直径 4~9 cm,菌盖长度6~8 cm。单个子囊果重29.4~37.8 g,子囊果干湿比为1∶9~1∶12。其中S1、S6菌株表现出抗病性差,子囊果还未成熟即萎缩,鉴定为淘汰菌株(表2)。

表2 羊肚菌子实体性状

2.4 不同羊肚菌菌株产量

由表3知,出菇量最多的为菌株S5,其次为菌株S4,最后为菌株S3、S2。说明不同菌株的出菇量有很大的差异。对应的菌丝形态,菌株S5菌丝最密,发育最好,产量也最高。菌株S4、S3、S2菌丝生长次之,产量其次。菌株S1、S6菌丝稀疏,生长最差,产量最低。说明菌丝形态与出菇产量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菌株S5产量最高,折合鲜品为116.70 kg/667 m2,干品为10.56 kg/667 m2,折干率9.05%,其次为菌株 S4,折合鲜品为 110.10 kg/667 m2,干品为10.56 kg/667 m2,折干率为9.60%。菌株S3、S4栽培成本和管理成本低,产量高,品质佳。

表3 试验羊肚菌菌株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从菌丝长势、无性孢子形成量和产量等各方面来看,菌株S2、S3、S4、S5表现最优,可作为南阳盆地沙土主栽品种。

近年来羊肚菌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作为新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在羊肚菌的生活史、遗传史还不了解的今天,对羊肚菌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子囊菌柄菌核
中国疱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羊肚菌菌柄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灵芝新品种南GL11
豫西山区野生平菇菌株DUS 评价研究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n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Brazilian Mushroom(Agaricus blazei)in Funan,Anhui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