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地区平菇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9-01-08李岩杰曹修才张牧海武恩斯刘新华
李岩杰 曹修才 张牧海 吕 军 武恩斯 刘新华
(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聊城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毗邻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莘县草菇、双孢蘑菇、冠县灵芝、东昌府区平菇等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市。
聊城市平菇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且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区,2016年总产量由2万t到2005年的12万t,再到29.8万t,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是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东昌府区也因此成为“中国平菇第一县”。
聊城市平菇栽培基础较好,病虫害一般发生较少,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如木霉、链孢霉、黄斑病、软腐病;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如畸形菇等;虫害主要有菇蚊、菇蝇、瘿蚊、螨类等。现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木霉
1.1 症状
木霉又称绿霉,是危害平菇最严重的一种杂菌。菌种携带木霉或者接种操作不规范时,菌包极易感染木霉,并迅速波及培养料,形成厚厚的一层霉层,菇体被感染后,停止生长,软化、渍水,进而布满木霉菌丝。
1.2 发生规律
木霉菌丝和分生孢子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6~45℃都能生长,20~35℃生长最快,15℃以下菌丝生长减慢。pH在3.5~6时,最适宜木霉菌丝生长。菌丝耐二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菇房内能大量繁殖,快速侵染菌包和菇体。
1.3 防治方法
保持制种发菌场所环境干净卫生,无废料和菌渣堆积;灭菌彻底,常压灭菌需100℃保持10 h以上,要防止中途降温和热循环不畅;配制培养料时,尽量不掺入糖,控制培养料内水分60%~65%,大规模生产应在料内拌入菇丰1000~1500倍液,能有效控制发菌期污染;保证所用菌种纯度与活力;保证无菌操作,低温接种,恒温发菌;加强发菌期检查,发现污染袋及时清出。
2 链孢霉
2.1 症状
链孢霉是平菇高温季节栽培的首要竞争性杂菌,多数为橘红色、橘黄色或淡红色。在高温高湿季节内,生产菌袋如操作不慎,极易引发链孢霉感染;试管2 d就能长满菌丝,第3天会出现橘红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随工作人员手、衣服等携带到另一菇房进行重复侵染。
2.2 发生规律
链孢霉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富含淀粉及糖分的基质上能快速生长。该病菌耐高温,在25~35℃生长迅速,但在密闭缺氧的瓶或袋内菌丝生长弱难以形成孢子。
2.3 防治方法
重视菌种及发菌场所干燥清洁,一旦发现个别菌袋长出链孢霉,立即密封好放入锅炉内烧毁。其他防治措施参照木霉防治方法。
3 黄斑病
3.1 症状
黄斑病又名黄菇病,病原菌为伞菌假单孢杆菌。在栽培量大的菇棚内,常有平菇在生长中出现黄斑或整朵菇黄化的现象,发病菇呈水渍状,但不发粘不腐烂,尤其是黑色平菇出现黄斑后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图1 污染木霉的菌袋
图2 链孢霉症状
图3 染黄斑病的平菇
图4 感染软腐病的平菇
3.2 发生规律
在春秋季温湿度变化较大时,容易发生平菇黄斑病。气温在20℃以下和30℃以上时不易发生。
3.3 防治方法
一是根据季节选用适宜的品种;二是菇房内保持通风状态,适当降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三是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菇,停止浇水,喷施5%的石灰水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4 软腐病
4.1 症状
平菇发菌期,培养料受细菌侵染后,大量细菌在培养料内繁殖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细菌体,使平菇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产生腐烂现象。平菇子实体受侵染后,菇体呈水渍状,发黏,进而腐烂发臭。
4.2 发生规律
病原菌广泛存在于有机质和不洁净的水中,当拌料时使用不洁净的水,发菌期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菌袋报废;在出菇期,菌袋口长期积水,原基被淹,易引发软腐病。菇房内高温高湿也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4.3 防治方法
一是使用洁净水拌料,控制发菌期培养料内水分;二是出菇期适当降低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防止浇水时出菇口积水;三是选用适宜季节的栽培品种,适温发菌,适温出菇;四是发病时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并在菌袋口喷施500倍农用链霉素能有效减轻症状。
5 非侵染(生理)性病害
5.1 畸形菇
平菇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不良环境条件影响,较易形成畸形菇。如平菇在缺氧的情况下,会长出团状的菜花形的“块菌”,但改善通气条件后,又可从中分化出菌盖,恢复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一是要防止菇房内因菌袋过多而造成缺氧;二是一旦发现畸形菇,要立即改善通气状况,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长;三是要及时摘除畸形严重的原基,让其重新分化,长出正常菇体;四是冬季加温时将锅炉设置在菇房外,以防菇房缺氧。
5.2 温度不适症
温度不适症是指平菇在出菇期间遭遇高温、低温或较大温差刺激,造成生理失调,引起菇体畸形或死亡的现象。如2017年夏季,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村一菇农栽培平菇选用了与夏季不相适应的平菇菌株,导致生产失败,损失十多万元。
防治方法:一是选择出菇温度与季节温度相适应的品种;二是加强必要的保护措施,夏天以覆土栽培为主,冬季大棚可覆盖双层保温膜,创造菇体适宜生长温度。
5.3 药害
在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间,施用敏感药剂会造成子实体畸形或致死;在拌料时使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杀菌性强的农药,会抑制菌丝生长,造成不出菇现象。如2016年冬季,东昌府区闫寺街道一菇农在未做任何出菇试验的情况下,拌料时加入成分不明的杀菌剂,导致平菇不出菇,直接经济损失近30万元。后经专家确认为药害造成。
图5 畸形菇
图6 黄板上黏附的菇蚊
图7 黄板上黏附的菇蝇
图8 螨虫
防治方法:一是选择安全、专用的农药,对症下药,严格掌握药剂用量,尽量不使用农药;二是出现药害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加强通风,摘除受害菇体,重新长菇。
5.4 菇体着色症
有些菌种受不良环境因素刺激后,菇体会表现出变色症状。如平菇子实体在受到一些敏感农药的刺激后,菌盖变黄或呈现出黄色斑点;生长期吸收了煤炉加温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菌盖会出现蓝色条纹或蓝色斑点。
预防方法:一是不宜对生长中的子实体施用农药;二是冬季菇房加温时,煤炉要放在菇房外,用管道输送热气的形式加温。
6 虫害
6.1 菇蚊
体积小繁殖快,幼虫喜潮湿,有趋光性,喜群居。成虫产卵在培养料面上,孵出幼虫取食培养料,使培养料成黏湿状;幼虫取食菌丝,造成菌丝萎缩退化,菇蕾枯萎死亡;幼虫蛀食子实体,使子实体成孔状、腐烂。
6.2 菇蝇
成虫喜生长在幼嫩菌丝的培养料上产卵。幼虫常集中在菇蕾附近取食菌丝,引起菌丝衰退而菇蕾萎缩。幼虫主要为害子实体,钻蛀幼菇基部,造成子实体变褐色,枯萎腐烂。子实体长大后受害,常因钻蛀造成孔洞而失去商品价值。
6.3 瘿蚊
幼虫在培养料内直接取食菌丝及培养料的养分,使菌丝衰退。出菇后,幼虫取食子实体上菌皮,造成明显的伤痕及斑块。菌柄与菌盖的连接处、菇根上常聚集大量幼虫。子实体因带虫及虫伤使品质下降。
6.4 螨类
包括红蜘蛛、菌虱。螨类非常小,初期常被忽视,一旦发生危害严重。螨类主要是通过培养料带虫进入菇房,它可以吸附在昆虫体上,可以引起菌丝的枯萎、衰退,严重时吃尽菌丝体。菌丝体消失后,培养料变黑腐烂,就咬食菇蕾,引起菇蕾死亡。
6.5 虫害防治方法
一是栽培场所要彻底消毒,各种培养料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害虫的,受潮变质的不可以用;二是用防虫网阻挡多种害虫入侵;三是重视培养料的前处理,拌料时加入高效低毒杀虫剂,减少发菌期幼虫繁殖;四是采用物理方法,在菇房内悬挂灭虫灯、张贴黄色粘虫板等诱杀成虫,减少成虫数量;五是药剂控制,对症下药,如菇净、Bti(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甲维盐等高效低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