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特色探析*

2019-01-08庞雪莹宋爱英刘松江张俐佳张文思王业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4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80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8期
关键词:利胆太阴脏腑

庞雪莹 刘 业 宋爱英 刘松江 王 鹏 张俐佳 郭 琦 张文思 王业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40;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80)

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之一[1],多数的SOD的发生与LC术后胆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2],而胆道功能的运动受到肝胆汁分泌的压力、胆管内压力及Oddi括约肌(SO)阻力等因素决定[3]。胆囊切除术后可致胆汁、胰液排出受阻,胰胆管内压力升高,所以临床中多引起上腹、右上腹痛伴胆管或胰管扩张,发作时常伴有肝功能异常[4],发病后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此外,SOD亦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腹泻、乏力、嗳气、呃逆、口苦、食欲不振、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5-6],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疗效。西医治疗本病多选择镇静剂及胆碱酯能药物,但临床效果不佳,副作用大,中医学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SOD,在临床针药结合治疗时,重辨证、识病因,结合脉络同治,强调治疗持久持效之法,现将此疗法介绍如下。

1 循经选穴特点

很多学者认为SOD的发生与胃肠激素有关[7],所体现的症状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胆壅之证,其病位在胆,病变涉及肝、脾等脏腑。其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胆气壅堵为本、脾失健运为标。其治疗原则应为“以疏为本,以通为先,以健为辅”,强调疏肝以调畅气机、利胆以通壅活络、健脾以扶土祛邪,并结合脉络同治。针灸选穴以详辨病症结合为原则,其主穴为足三里、三阴交、膻中、中脘、阳陵泉、内关、公孙、太冲、期门、胆囊穴等。

1.1 以疏为本——疏肝以调畅气机 以疏为本,当先疏肝。肝的疏泄失常,主要影响消化吸收,如肝气犯胃,所致胃失和降,出现脘部胀痛、嗳气、呃逆、反酸等肝胃不和之证。如肝气犯脾,脾失健运、可见腹痛、腹泻等肝脾不调之证。如肝气犯胆,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见胁肋胀痛、口苦、食欲不振等肝胆不调之证[8]。《读医随笔·卷四》曰“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SOD发生后肝郁气滞、肝失疏泄,以致肝之清阳不升,渗泄中满,作痛作胀,两胁痛胀。临床选取太冲、章门、期门以疏肝气、理肝气。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输穴;章门为八会穴之脏会;期门为肝之募穴。三穴同治黄疸、胁痛、腹胀、呃逆、腹泻等肝系疾病。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配内关、阳陵泉,加强疏肝理气的作用。配太白,增进健脾和胃止呕的作用。

1.2 以通为先——利胆以通壅活络 SOD属中医学“胁痛病”范畴,常发于胆囊切除术后,故其病位在胆,胆气壅堵,故当以通为先,通壅活络。《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说明胆之病变亦可导致胁痛,胆腑气机通顺为安,脉络不通,胆汁淤积、胆石壅堵,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胁痛叹息,辗转不安。治疗中可以采用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故临床上常用表里经络及背俞穴、腹部腧穴、特定穴以利胆通壅活络。常以足少阳胆经及足厥阴肝经腧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如:阳陵泉、阴陵泉、胆俞、内庭、中脘、膻中、公孙及胆囊穴等。此外,患者的情志舒畅也是治疗SOD的重点,人的情志活动是以脏腑气血为基础的,是脏腑活动的外在表现,肝主疏泄、胆主决断,气机调畅,脏腑气血调和,则情志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愉快,精神乃治,亦可以选取印堂、天府等腧穴,促进整体气机的恢复。

1.3 以健为辅——健脾以扶土祛邪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论》曰“一有此身,必资水谷,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此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人生、长、养、寿之根本,是气、血、阴、精之来源。此外,《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肝属木,脾属土,正常相克即相胜的顺序是木胜土或木克土。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均表明肝脾同病的发病规律,故在临证时着重强调健脾调养的重要性,健脾以扶土祛邪。临证多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腧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下合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三阴交为治疗肠鸣腹胀、泄泻等脾胃虚弱诸症的要穴[9]。两穴联用,以防脾土壅滞,正气不足、邪气入内,从而维持脾脏正常的运化功能,使后天充养方能保护机体正气,同时改善SOD所致的脾胃虚弱的临床症状[10]。

2 中药特色贴敷

胆囊切除后,胆主疏泄,肝络气机失和,导致情志不畅,饮食失衡。在SOD的中医治疗中通肝气、利胆气、健脾气尤为重要,脏腑通顺,通则不痛。故而采用疏肝健脾利胆之法,强调“利胆”之重,中药穴位贴敷所选中药配伍为柴胡、枳壳、当归、金钱草、白术、川芎、陈皮、法半夏、香附、佛手、白芍、郁金等。此方在临床用药经验长达15年余,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足厥阴、足少阳、手太阴经,具有和解少阳、疏肝理气之功。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足太阴、足阳明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当归甘、辛、温,归入手少阴、足太阴、足厥阴经,具有补血活血之功。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足厥阴、足少阳、足少阴、足太阳经。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足太阴、足阳明经,具有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法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佛手辛、苦、甘、温,入足厥阴、足太阴、足阳明经,具有理气消胀、舒肝健脾之功。白芍归足太阴、足阳明、手太阴经,具有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健脾之功,与SOD的肝郁气滞脾虚证的病机相吻合。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和内病外治理论[11-12],可将中药特色贴敷应用于表里经络及背俞穴、腹部腧穴、特定穴,如足三里、三阴交、膻中、中脘、阳陵泉、内关、公孙、太冲、期门、胆囊穴等。此外,应重用神阙穴,该腧穴为任脉的要穴,汇聚了先天之阳气,为先天之根本,又为后天之气舍[13]。此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故该穴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效力显著。神阙穴所在脐部是人体最薄弱部位,药物的气味、药性易经微循环渗透吸收,中药特色贴敷切实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药物在此吸收后,可在诸经并行,使药效直达脏腑经络,起到疏肝利胆健脾及通达气机之效[14-15]。

3 针贴结合特色

针灸治疗是基于内病外治的中医理论,应用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中医治疗方法,局部刺激腧穴,疏通经气,通经活络,改善患者脏腑气血功能,两者相辅相成,有效提高疗效,透腠理、充血脉、补脏腑,体现针药相结合的持久持效的治疗特色。治疗SOD所用中药穴位贴敷多用于针灸取穴治疗之后,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针灸和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不安及紧张情绪,嘱其配合,以提高治疗效果。中药穴位贴采用天江中药颗粒配以蜜汁调和,稀释度适中搓成小丸,在针灸起针之后,准确安置于针刺穴位之上,或贴于辨证取穴的穴位,每日1次。中药穴位贴4℃冰箱保存,避免软化。贴敷时保持皮肤干爽,如遇皮肤过敏者可在贴敷之前涂少许软膏降低过敏的发生率。已发生皮肤过敏则立即取下穴位贴敷或缩短穴位贴敷的时间[16]。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性,67岁,于2019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自述3年前因胆囊息肉(12 mm×9 mm),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右上腹部不适,现患者精神尚可,消化不良,情绪烦躁,嗳气,口苦,乏力,食少,伴有腹泻,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体位自如,舌暗苔白腻,脉弦滑。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病史。辅助消化系超声检查:胆囊切除术后,未见明显异常。半月前因饮食不洁及怒火伤肝后,反复发作右上腹痛,腹胀,嗳气频作,腹泻,为求中医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四诊辨证后,中医诊断为胁痛病,西医诊断为SOD。治以针灸及应用疏肝理气健脾中药特色贴敷。针灸经络首先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及重用原穴、背俞穴及八会穴,选穴为太冲、章门、期门、阳陵泉、阴陵泉、中脘、膻中、公孙、胆囊穴、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穴。中药特色贴敷予柴胡、枳壳、当归、金钱草、白术、川芎、陈皮、半夏、香附、佛手、白芍、郁金。在针灸针刺30 min起针之后,给予针刺穴位的穴位贴敷,针贴相结合,已达透腠理、充血脉、补脏腑之功。治疗3周后,患者自述诸证缓解,复查血细胞分析、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效果良好。此外,医嘱告知患者注意饮食及情绪管理,饮食上应以易消化的食物,软食为主,限制食用粗纤维食物,禁忌辛辣刺激、脂肪含量高、烧烤、海鲜类食物,避免熬夜,劳累,注重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后患者定期随访,目前临床症状缓解,无不适主诉。

按: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多年,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后因饮食不洁,食积伤脾是导致本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复又怒火伤肝,导致肝气不舒,气机不顺,胁肋疼痛加剧,伤及脏腑,故诊断为胁痛病,西医诊断为SOD。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嗳气频作,得嗳气后而胀痛稍舒,其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且患者因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治疗上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健脾扶土为辅,同时兼顾胆气。临床治以针灸及应用疏肝理气健脾中药特色贴敷,首先足厥阴、足少阴、足太阴及重用原穴,背俞穴及八会穴,章门为八会穴之脏会;期门为肝之募穴。三穴同治黄疸、胁痛、腹胀、呃逆、腹泻等肝系疾病,另配阳陵泉,阴陵泉以疏肝气、理肝气。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的腑会,可治疗胃胀、呃逆。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主治中气不长的病症,具有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公孙为八脉交汇穴,通于冲脉,主治脾胃肠腑病症。

足三里、三阴交两穴合用以防脾土壅滞,正气不足,邪气入内,从而维持脾脏正常的运化功能,使后天充养方能保护机体正气,同时改善SOD所致的脾胃虚弱的临床症状。神阙穴为先天之根本,又为后天之气舍。此穴当元神之门户,该穴健脾和胃,调畅气机效力显著。

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和内病外治法理论,在针灸后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根据每味中药的循经特性,气味,药性经微循环渗透吸收,在诸经并行,使药效直达脏腑经络,起到疏肝利胆健脾及通达气机之效。方中柴胡归足厥阴、足少阳、手太阴经,具有和解少阳、疏肝理气之功。枳壳归足太阴、足阳明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当归具有补血活血之功。金钱草归足厥阴、足少阳、足少阴、足太阳经。白术味具有补中燥湿、健脾益气之功。半夏归脾、胃、肺经。佛手具有理气消胀。舒肝健脾之功。白芍归足太阴、足阳明、手太阴经。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健脾之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嘱以饮食调护,注重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后患者定期随访,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一般状态良好,故以该病例总结归纳运用中医经典,针药结合治疗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特色及经验,以飨同道。

猜你喜欢

利胆太阴脏腑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从阴阳大法初探太阴欲解时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