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1-08徐雪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3期
关键词:手部外观出院

徐雪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手烧伤的发生率为45%~50%[1],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为手部深度烧伤,虽然能通过手术治疗,但术后康复措施不到位,十分容易出现瘢痕痉挛畸形。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7月~2018年4月66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排除标准:①除手部烧伤以外伴有其他部分严重烧伤;②有既往上肢残疾史;③年龄<18岁;④有精神疾病史。男36例,女30例,年龄22~71岁,平均(40.73±9.45)岁,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包括:

1.2.1 发放《烧伤患者康复指导》手册,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与心理安抚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 协助患者体位摆放,根据烧伤部位合理摆放,以达到抗挛缩目的。创面愈合后早期用粘扣式指套加弹力绷带加压4周,然后每天坚持戴压力手套,每晚行功能位固定,必要时用压力垫,避免瘢痕增生。

1.2.3 教会患者进行手关节活动,早期可进行简单的捏、抓、握活动,之后可进行主被动活动,并配合作业疗法,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与时间。

1.2.4 患者出院后,门诊或电话随访,督促患者的康复进程,指导患者务必每日坚持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4周采用上肢功能评价系统(DASH)对其进行评估,包括手感觉与外观恢复、手功能恢复2个部分,评分越低表示越好。同时在出院后4周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 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关系4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DASH评分比较:研究组出院时手感觉与外观恢复评分为(12.52±2.55)分、手功能恢复评分为(37.94±5.45)分;出院后4周手感觉与外观恢复评分为(18.60±3.85)分、手功能恢复评分为(87.85±11.64)分。对照组出院时手感觉与外观恢复评分为(14.74±2.40)分、手功能恢复评分为(51.63±7.33)分;出院后4周手感觉与外观恢复评分为(23.75±3.75)分、手功能恢复评分为(110.52±14.73)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BSHSA评分比较: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为(69.84±5.73)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为(76.40±8.73)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6.57±8.63)分、社会关系评分为(66.57±7.99)分。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为(60.84±6.73)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为(69.73±9.04)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9.84±7.66)分、社会关系评分为(71.52±8.74)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手是人们完成多种活动与劳动的重要工具,其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部位暴露,容易发生烧伤等严重意外事件,虽然目前可通过手术植皮等方法修复,但除了追求创面愈合外,术后因瘢痕增生、挛缩,很可能导致关节僵硬与强直。研究表明,局部关节制动超过3周十分容易出现关节僵硬与强直[2]。因此,术后要重视烧伤手的功能锻炼,最大化恢复手的活动功能,减少手残疾。研究表明,手烧伤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消肿,减轻瘢痕挛缩,维持手部肌肉的发达程度,降低功能障碍[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感觉与外观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手美观与功能恢复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手部外观出院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方外观遗迹旧照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