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1-08范丹丹
范丹丹
(盘锦市中心医院VIP三病区护士站,辽宁 盘锦 1240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1]。而老年性脑梗死作为老年科的脑血管疾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且由于老年人身体状态较差,易出现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其严重性不容小觑。而临床护理工作作为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优质护理能够让患者从身心感受、生活适应能力及疾病预后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照顾,因此,本文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的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3.2±5.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1.3±6.0)岁。与此同时,按照NIHSS评分判断出的脑梗死病情程度[2]:试验组轻型25例,中型16例,重型11例;对照组轻型26例,中型16例,重型10例。对比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提高患者的生活环境治疗,加强对患者所在病房的清洁工作,并且合理控制病房的噪音大小、通风、温度及湿度。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针对性讲解病情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督促患者及其家属采用有利于康复的生活方式。③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建立患者的康复信心。④加强患者的体位护理及皮肤清洁、口腔护理,减小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⑤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机体耐受力[3],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且陪同、督促患者完成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
1.3 评价指标:对于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运动能力的恢复状态越好。而对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由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运动能力方面,在接受优质护理后的评分为(38.71±9.43);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后的评分为(29.74±8.69)。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评分为(43.82±13.07);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为(31.71±12.62)。对比护理后的运动能力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5.044,P=0.000);对比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试验组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t=4.807,P=0.000),二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4],使得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愈发广泛。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从身体、心理、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发,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对比常规的护理方式,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5]。首先,它能够通过更全面的身体护理、住院环境护理,保证了患者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及生理卫生条件,为患者的康复打下了基础。其次,通过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帮助患者进行康复心理信心建设,提升了患者治疗的依从度,同时有效减少了不良情绪对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影响,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最后,优质护理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能够科学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结果中显示,接受优质护理的试验组患者从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了患者康复后的生存质量提升,值得临床医护人员学习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