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农村财务工作的思考
2019-01-08郭京裕
鞠 红 郭京裕
财务涉及钱财,是最敏感的村级事务。竞选村干部,都说只想为老少爷们干点事,不图钱财,很多问题却出在钱财上,诸多检举、上访更直指钱财(包括资金、财产、资源,以下统称资金)。对村级财务,各级一直很重视,也出台了不少好政策,它却像顽疾,每隔几年,就有反复,乱、治,再乱、再治。山东省沂水县是村级财务工作较好的县,近几年却问题不断,为此,2018年10月县委决定,县里成立19个督导组,19个乡镇共成立90个检查小组,对全县1040个行政村进行为期4个月的财务大清查整改。那么,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呢?笔者谈点看法。
一、农村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权限。即资金收付的权限。一方面村委会有法定的权利。村委会具有村级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是村级财务的责任主体。村主任(村支书)是村级财务的主要责任人,对会计事项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另一方面,村委会受法律制约。资金收付、审批是有边界的,不能超出国家的规定,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
(二)财务核算。即会计资料的处理,属于会计专业技术问题。包括形成会计资料、制作分录和记账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整理和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核算,可以由村级会计人员负责,也可以委托会计中介机构代理,又可以由主管部门指定代理或者直接代理。目前,很多县乡采取由乡级政府部门直接代理(代管)的制度。
(三)财务监督。可分为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督。一是专业监督。又分内部监管、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是制定收付制度、建立监管程序,成立村民理财小组,由村民理财小组对会计事项进行审核。外部监管,可分为日常监管、专项监管。各地普遍由农业经管站实施日常监管制度。在完善年度收支预算基础上,在登记账簿以前,对会计资料逐笔进行审查。二是社会监督。主要是民主理财和向村民公示财务。
二、农村财务工作的主要问题
村级财务的三方面内容,其重要性和方法是不同的,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有三个:资金、档案、审查。目前县乡普遍采取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即村级“资金、账务”,由乡级政府部门(一般是农业经管站)代管。理论上,双代管制度是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实践上,却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资金漏管。乡镇政府部门代管村级资金,是强制性的。一方面村级收纳的资金,必须无条件、及时、全额缴存到乡镇政府部门在银行设立的村级资金专户,不得坐收和拖延上缴。同时,村级资金范围包括收入、往来款、借款等全部现金、存款和有价票证。另一方面,村级支付资金必须通过村级资金专户划转,不得坐支和抵顶。关键是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现在的突出问题是,个别村委会未将全部资金上缴代管,总有一部分资金游离在代管之外。像水在通过水表之前一部分漏掉了,水表就无法正确计量,将破坏整个制度。逃管是村委会违规责任,漏管是政府部门监管责任。
(二)档案问题。村级会计资料经政府部门审查,进行会计处理,最终形成会计档案。有些乡级政府采取集中管理的办法,由乡级集中保管,能够按规定配备设施设备和健全制度,促使相关人员及时按规定收集整理、移交和保管会计档案。而有些地方采取由村级各自保管的办法,由于村级难以健全和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村级会计人员经常变动,有的村出现了不按规定整理和保管会计档案,甚至不依法交接会计档案、档案随人走的问题,个别村还有会计人员去职后不交会计档案的情况。
(三)审查缺失。政府部门审查主要包括纪律审查和预算审查。纪律审查即正常财经制度执行情况审查,这是日常工作,已经常规化、制度化,不存在什么问题。关键是预算审查,重点是跨任期的资金收支问题。例如承包费一任收了以后多任的钱;本属于以后多任的钱,当任集中花光了。村级土地和资源出让补偿、资产处置收入等,常存在这种现象。很多地方片面强调资金村级所有,村级自治自主,在跨任期资金分配上,监管缺失,给村级财务管理埋下严重隐患。
三、农村财务工作的改进思路
农村财务双代管运行多年日臻完善,已经证明是一项好的制度,可以说,无更好的成套制度可以替代之。应当在双代管制度基础上,针对未执行到位的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加以完善。核算软件、互联网+,也使得核算和监管更有效、更简单。
(一)严管资金。资金是整个财务工作的核心,必须管住管好。为克服乡级会计岗位分设难的问题,规范核算和加强牵制,建议采取“财政所管钱、经管站管账”的机制,实行“钱账”分管,财政所相当于给经管站当出纳(银行会计)。由财政所在银行开立村级资金账户,管账户、管存款。经管站负责资金催缴,财政所明细到村。“财政所、经管站、村委会”三方按月核对相符。明确职责,严肃纪律,确保收支两条线,严禁村级资金游离在代管之外。
(二)统一核算。突出账务处理、档案保管两个环节。总的思路是:让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让村会计清楚财经纪律,知道什么该花、不该花和有履行哪些手续即可。一是账务处理。经管站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会计核算。包括制作会计分录和记账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理会计档案。村级会计人员变为报账员。二是档案保管。村级会计档案全部由乡级集中保管。经管站定期(一般按月)装订会计凭证;年度终了,一并收集整理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及时入库保管。避免村会计人员私自留存应上缴保管的会计档案,从机制上杜绝了村会计人员不按规定整理会计档案和不交接会计档案的问题。
(三)严格审查。乡级审查包括常规审查、重点审查。常规审查主要审查收支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规范性,以及村级审批、审查程序。例如支出是否有预算或者按规定程序决策,是否符合财经制度,以及经手人签字、村民理财小组盖章、村主任(村支书)签字等。重点审查,因时因事而异。例如跨年度资金是否合理分期,与年度匹配。再如土地等资产资源处置,特别对村外人处置,是否超出权限,或者遵循规定程序。对这些重要重大财务事项,县乡要结合实际,明确作出规定。
总之,从村级实际出发,坚定目标,抓住重点,理顺机制,明确职责,农村财务工作就变得很简单。村级财务工作只是管辖村委会个数多,总量大,就个体而言,资金少、项目少,透明度、知情度高,并不复杂。村级财务工作必须摆脱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把村会计视为报账员,而非正规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改变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每个村都全面配设备、挂制度、学核算的做法,重实质、轻形式,抓大事、放小事,轻松洒脱地把农村财务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