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临终关怀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9-01-08陈铁双
陈铁双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肿瘤科,辽宁 抚顺 113008)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在人群中呈高发态势,多数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无望,在长达数月等待死亡的过程中,患者备受身心的煎熬。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如何提高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了家庭临终关怀干预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30例晚期癌症患者,预计生存期<12个月,胃癌11例,乳腺癌6例,食管癌6例,肝癌5例,肺癌2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4~75岁,平均(53.23±9.51)岁,按有无接受家庭临终关怀分为研究组13例与对照组1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进行家庭临终关怀干预模式,主要为:首先为每个家庭病床配备1名护士,充分评估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针对患者的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服务,包括心理与精神疗法、疼痛护理、饮食营养指导等。同时向家属讲解相关事宜,在面对亲人即将逝去的条件下,家属也存在沮丧、悲伤、痛苦的心理,要鼓励家属振作起来,积极承担起照顾患者的责任,能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享受到亲人的爱与关怀,缓解在等待死亡过程中的焦虑,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够感到知足。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以下评估:①采用SF-36量表[1]评估生活质量,得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差;②采用SDS与SAS标准[2]评估心理状况,得分越高,则抑郁、焦虑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比较:护理前,研究组生理功能为(44.39±8.22)分、生理职能为(45.09±9.41)分、躯体疼痛为(46.07±5.39)分、社会功能为(42.88±9.52)分、总体健康为(34.84±7.40)分,活力为(37.49±7.42)分、情感职能为(47.49±7.06)分,精神健康为(33.95±6.06)分;对照组分别为(52.85±7.74)分、(44.49±8.59)分、(54.84±7.14)分、(41.96±6.55)分、总体健康为(36.06±6.94)分、(36.59±7.58)分、(45.39±8.11)分、(32.27±7.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分别为(56.3±6.09)分、(53.15±7.48)分、(55.38±8.47)分、(54.38±6.38)分、(55.37±5.17)分、(58.49±4.58)分、(53.18±7.44)分、(53.49±9.42)分;对照组分别为(46.58±8.59)分、(48.49±6.49)分、(43.85±8.48)分、(47.59±6.48)分、(48.59±8.33)分、(47.49±6.58)分、(46.49±6.49)分、(47.54±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创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护理前,研究组SDS 评分为(63.62±6.66)分,SAS 评分为(62.74±4.59)分;对照组分别为为(63.85±8.85)分、(63.17±8.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分别为为(55.49±9.49)分、(54.87±7.31)分;对照组分别为为(60.68±6.49)分、(61.84±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晚期癌症患者存在癌因性疼痛、疲乏等并发症,加上对死亡的焦虑、恐惧,整体生活质量很差。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如何提高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受到人们的关注。病房内,护理人员是开展临终关怀的主要执行者,但由于我国护理人员资源匮乏,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对每位患者可能做不到细致入微,在此时,与患者关系亲密的家属应参与进来,家属关怀是临终前患者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家属在患者最后生命阶段中的重要性胜过护理人员。家庭临终关怀指的是治疗无望的患者在进入生命最后阶段转入家中疗养,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由家属承担起日常的护理,这个时期主要是靠非药物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疼痛护理为主,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让患者舒适、知足且有尊严度过最后时光[3-6]。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临终关怀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可采取家庭临终关怀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与生活质量,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