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9-01-08刘春波李官平王芳莉齐兴源

贵州农机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贵州省机械化

刘春波,李官平,刘 伟,王芳莉,齐兴源,李 凝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指因地制宜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过程,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1]。目前,全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但贵州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发展缓慢,其农机化水平较低[2]。因此,根据当前省情科学分析发展形势及环境,对提高贵州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

2018年,贵州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 286.50万千瓦,比上一年度增加105.07万千瓦,农业机械装备种类逐年增加、结构优化、功能智能化。新增农机具遵循农业绿色发展原则,薄弱环节农机具不断增加,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达17 997台以上,新增联合收割机248台,保鲜贮藏设备409台。大中型马力拖拉机、高性能水稻联合收割机、大中型耕作等农业机械增长速度加快。此外,谷物烘干机、植保机(高地隙植保机和无人机植保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机械得到了推广应用,农业机械遍及水稻、马铃薯、玉米、油菜、小麦、果蔬、辣椒、茶叶、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等多领域发展。

1.2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逐年增长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省级农业和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项目等的实施,农民进一步了解并逐渐开始大范围接受机械化作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了水稻跨区作业的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得以逐年提高。截至2018年底,水稻达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93%,比上一年度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远高于贵州省主要农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36.32%)。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水平逐年提升

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并迅速发展壮大,促进了大批新型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形式产生。如,跨区作业机耕、机收等。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联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实体发展迅速,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此外,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多元发展,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耕整地、播种、植保、施肥到收获等作业环节,并向其他领域多元发展。截至2018年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05个,年末人数达7 982人,作业服务面积达230万亩以上。

1.4 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山地农机化科研、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以马铃薯、水稻全程机械化为重点,进行示范推广。2018年开展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总面积达11 670亩,项目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开展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超过85%;开展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辣椒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应用,以辣椒生产机械化耕整地、移栽和收获为重点,以辣椒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开展了辣椒精量直播试验,探索辣椒机械化生产新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山地农机化科研重点针对薏苡、荞麦的播种、收获设计、改进机具,旨在解决杂粮产业机械化难题,推动我省杂粮产产业发展;研制自走式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集成修剪、喷药、套袋、采摘、运输等功能,为适宜贵州省丘陵山地特殊地貌和当地种植特色。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机化教育与培训,2018年培训机手、修理工等达202 485次。

1.5 更加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

贵州省以规范性文件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指导今后三年补贴实施工作。并使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自主投档平台,实现数字化归档管理。方便农机生产企业通过网络即可自主进行农机产品投档,避免了企业通过邮寄纸质资料、电邮报送农机产品信息出现投档资料缺项、产品信息错误等情况,实现了投档精准、归档高效、信息完备、档案规范的工作成效。首次开通手机APP直接申报农机补贴,在此前实现“一次申请,即可办结”的基础上,做到了购机农民零跑路、在家即可得补贴的极限便民,进一步缩短了补贴到户的办理周期。

1.6 切实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2018年安排省级农业和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财政资金1 000万元,巩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依托合作组织开展特色优势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共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40个。并在全省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调研主要采取点面结合,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座谈,听取县级农机部门和合作社汇报,填写相关调查统计表等方式进行。通过调研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农机合作社需求,明确今后工作方向。

1.7 强力推进农机免费安全监理

经过全省农业、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贵州省实现全省农机监理免费管理。2018年,省农业农村厅(原省农委)投入30万元,对贵州省农机监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机手少跑腿,更加快捷地服务机手,推进免费管理再上新台阶。为了推动变型拖拉机“清零行动”,明确提出执行“参照机动车最低报废年限9年的标准”,对使用年限已满9年、3年未年检的变型拖拉机,要求及时报废并注销登记证书、号牌及行驶证。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不够

2018年,贵州省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 560万元(不含购机补贴),总量在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目前,政府投入与农民的投入相差较大,落后地区的比例更低,分析主要原因:一些县市财政依靠转移支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机,发展农机,壮大优化农机。此外,农机作为一项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对于经济发展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不能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再者,贵州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大多机器不适用,得不到领导的足够重视。截止2018年底,全省共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 196.64万元,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13 580.35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3 061台(套),受益农户25 764户,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与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正在享受补贴的农民与申请补贴的存在一定差异,实际需求的农机却不在购机补贴目录中,此外一些政策没有考虑农业的季节性,导致不能正常享受购机补贴,影响了贵州省农业机械化目标的实现。

2.2 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贵州省许多地区的农机总动力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总体上小型机械居多,大中型机械较少,即使有些地区采购了大型农业机械,但由于丘陵山地等特殊地形导致不能使用,此外大多数地区缺少适用大型机器的机耕道。购置大中型拖拉机多用于农业运输,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较少,且以微型、小型低档次农机具多,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机具少,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生产和新农艺的技术要求,现有相当数量的机具超期服役,急需检修甚至更新换代。

2.3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明显

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威宁等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在六盘水等地区较低,即使在同一地区的机械化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别。二是在作业环节上,存在农作物机械耕整地作业水平较高,而其它作业环节农业机械利用率较低,甚至无机械化作业的现象,如2018年水稻机收率达61.22%,而玉米机收率只有3.25%。

2.4 农业机械科研创新、生产能力不够

相关部门对农机的重视较低,农业机械科研经费紧缺,造成科研工作的分散化、小型化、短期化和人才外流。科研设备和仪器老化,较少的科研人员难以完成产品技术开发,难以研发农民急需的农业机械设备。省内从事农业机械研发和农机推广工作的单位较少,生产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2.5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农机合作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以农机户为主,大型覆盖面广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少,且农机服务队伍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本身队伍体系制度不够健全,不具有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业机械化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建设较为滞后,导致错过农时影响跨区作业,且大部分跨区作业以机收为主,其他作业环节欠缺,农业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较低,农机合作社规模效益较低,农机具闲置,导致农机户从事农机行业积极性不高。

3 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3.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1.1 政策、法规的确立促农业机械发展

中央一贯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首次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中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3,4],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文件将推动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并壮大。

3.1.2 市场和资源约束的矛盾供农业机械发展新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面临极其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若要提高农业竞争力,需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我国淡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这将促进贵州省科研院所因地制宜研发农业机械产品,给农业机械发展提供新空间。

3.1.3 确定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强动力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要讲话、《贵州省“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贵州省“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等为指导,在深化省情认识上统一思想,清楚认识贵州省丘陵山地地貌,在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方向结合贵州省农业机械化现状,认真总结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全面分析农机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制了《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是指导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行业规划。

3.1.4 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发展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投入较多的科研经费。如马铃薯和水稻的全程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项目示范效果明显。一些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取得突破,如辣椒生产种植、植保、采摘等机械化取得成效。部分机械化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机械化关键技术已基本成熟。目前来看,水稻、马铃薯和玉米等五大作物机械化发展取得突破,辣椒等经济作物机械化也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

3.1.5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

贵州省是全国经济增长迅速,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贵州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去快速发展时期,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大促进了农民购买农机的能力,以及亟需农业机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不仅高于机械作业成本,而且劳动力紧缺错过农时,且农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机械来替代人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大大促进农民购买农机的欲望。

3.2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农业劳动力因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不足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目前,贵州省转移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较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往年贵州省农民积累有限,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有限,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若考虑收入差距,以及农业机械维修保养等费用因素,无相关项目支持和购机补贴等政策,多数农民还不具备购买农业机械的经济实力。

(2)贵州省以丘陵山地为主,区域发展不平衡。贵州省人多地少,人均适宜机械化耕地较少,土地比较分散,以丘陵山地为主,连片、坝区少。适度规模经营较少,在一定的时间内,贵州省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仍是小规模农民承包经营。毕节威宁等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率就相对较高。因此,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

(3)农业机械制造和装备技术落后,生产集中和产品科技含量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省外、国外农机产品进入贵州省市场,但适宜贵州作业的产品不多。由于成本和市场等原因,贵州省农业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创新能力较弱,以致产品科技含量低,从而产品竞争力不高,一定程度上暂时不能满足贵州省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市场的需求。

4 主要推进举措

4.1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大投入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添砖加瓦。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农机主管部门应当提高对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摆上重要的议程。需积极引导农民和不同领域的组织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争取银信部门对农机行业的信贷支持,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民和农村合作社投资为主和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良性投资机制。

4.2 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以项目为载体,以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省农机推广总站、省农技推广站和生产企业的科技优势资源,形成以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化创新体系,连续安排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适应性试验推广,建立项目示范区域,形成贵州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关键技术,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农业机械先进技术,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贵州省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产品。

4.3 加强农机和农艺结合推广

稳定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和队伍,建立以省农机推广总站为龙头,市(州)和县级农机推广事业单位为骨干,专业性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为基础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在官网公示省级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一览表,鼓励和支持农民和农机合作社等农机使用者购买先进适宜的农业机械,并围绕省特色农业和区域农机化特色,建立农机和农艺结合示范基地。

4.4 加大农机教育培训力度

农机部门积极发挥利用农机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业机械化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与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农机化管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农机具引进使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具保养维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引进农机、农艺等专业高学历人才,吸纳一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队伍,融合农机农艺,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懂管理的现代化队伍。

4.5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并解决劳动力矛盾的重要手段。重点培育优秀典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发挥带动作用,适宜推广农业机械;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机作业服务网络,扩大跨区作业;积极探索水稻、马铃薯等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重点培植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

4.6 适时推进宜机化改造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要从研发、推广适用农机具,也要改善农机作业环境(机耕道,平坦大田块等),双向发展、同步推进。既要发展农业产业机械化,也要推动农机作业宜机化,将宜机化标准融入农田整治建设中,扩展大中型农机具的作业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薄弱的短板,促进农业产业节本增效、升值增收。

4.7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监理,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利用网络平台,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媒体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进行宣传报道。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村进行详解,并及时了解农民对农机具的最新需求,适时征求农机户的新技术现场演示会需求,并及时召开相关演示会,加强农机主管部门、农机科研单位、农机推广单位、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使用者的信息交流。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贵州省机械化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