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惠芳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孕囊积液经验❋

2019-01-08周维叶周惠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仙鹤草孕囊肾虚

周维叶,周惠芳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

先兆流产是指是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1]。孕囊积液是先兆流产患者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是指B超检查发现存在于孕囊周围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如果其中能够见到点状、线状或絮状离回声区则说明宫腔内出血较多甚至有血块形成[2]。如果孕囊积液持续不消,则可继发为宫腔血肿。宫腔血肿的发生率据报道在先兆流产孕妇中可达4%~48%[3]。先兆流产属于中医学中“胎漏”“胎动不安”范畴。

周惠芳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结合其3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先后天因素造成孕期冲任受损、胎元不固,而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致心肾失交、冲任失调。本病病位主要在肾,涉及心肝脾,治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少佐活血化瘀,辅以滋肾宁心、疏肝健脾。现将周惠芳教授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孕囊积液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及治法

1.1 肾虚为本、补肾固冲为主

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源。且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女子的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的正常维持都依赖于肾精的滋养。女子以血为用,精血同源,肾中的精微物质可以化生气血保证妊娠时母体及胎儿的需要。从经络上,肾与胞宫通过经脉而互相联系,肾气充足才能维持胞宫的正常位置,孕后胞胎的滋养也须依靠肾精的滋润、肾阴的濡养和肾阳的温煦。因此,周惠芳认为治疗本病首当从肾入手,以补肾固冲为主,使肾精和肾气充足,才能使冲任固、气血调。

1.2 血瘀为标,少佐活血化瘀

孕囊积液属于中医瘀血范畴。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肾气虚,肾气亏虚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沖任气血运行迟缓成瘀;二是由于肾阴肾阳亏虚所致。肾阳亏虚胞宫失于温煦,血得寒则凝,血液运行迟缓而成瘀血;肾阴亏虚一方面胞宫阴血不足,气血同虚,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另一方面肾阴虚则生内热,虚火耗津伤液而致血瘀。反之,如果体内素有癥瘕积聚,则日久也可耗伤体内精血而致肾虚,由此可见肾虚与瘀血密切相关。瘀血长期占据子宫,血脉运行不畅,血不归经而成离经之血致胎漏。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胞胎失养,易致胎动不安、胎漏甚至发展为堕胎。因此周惠芳认为,瘀血既为本病的病理因素也是病理产物,在治疗上必须少佐活血化瘀之品。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使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癥瘕伤胎,正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证时周惠芳常用活血同时具有补血作用的当归,配以白芍、阿胶养血和血,再加入仙鹤草止血补虚,四药同用即可起到少佐活血化瘀以治标的目的。

1.3 心肾失交,滋肾宁心为辅

《慎斋遗书》[4]提出“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之说。《傅青主女科·种子》曰:“骨蒸夜热不孕”中也说:“胞胎上系于心包,下系于命门。系心包者通于心,心者阳也;系于命门者,通于肾,肾者阴也。是阴之中有阳,阳之中有阴。[5]”夏桂成也提出“补肾必须宁心也,心得降,则肾得实,精乃定,子宫才能固藏”[6],并创立了心-肾-子宫轴学说。周惠芳师从夏桂成30载,在其心-肾-子宫轴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认为孕后阴血下聚胞宫以养胎元,心血相对不足则心火上炎,易致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子宫失于固藏。因此在治疗上当清降心肝以定神,温补脾肾以固胎,使心肾相交,上下合一,升降协调,水火相济,从而使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养胎固胎的作用。

1.4 兼顾疏肝健脾

肝主藏血,在五行上与肾为母子之脏,在精血关系上属乙癸同源,肝肾之关系可见一斑。肝主疏泄,一能协助脾胃发挥升清降浊的消化功能,二能起到协助心肾交合的作用。《傅青主女科》中有“不知肝乃肾之子,心之母也,补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自然上引心而下入于肾,下引肾而上入于心,不啻介绍之助也。[5]”因此周惠芳认为,调肝乃为使心肾相交之一大法门,临证不忘疏肝以补肝之体,柔肝以养肝之用。同时重视心理疏导,一则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二则要求患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脾胃居于中焦,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心肾相交需得到脾胃升降的协助。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精、肾气之充实依赖于后天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的补养和支持。脾胃与肾一为后天之本,一为先天之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周惠芳认为先兆流产合并孕囊积液的患者无论是否具有脾虚症状,均需适当加入健脾之品,既可旺后天生化之源,以补养先天,又有利于心肾交济,还有助于药食的充分消化吸收。

2 临证用药,随证加减

在临床用药上,周惠芳根据病机及治疗大法,自拟益肾安胎方:川断15 g,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苎麻根20 g,苏梗10 g,阿胶珠10 g,白芍10 g,白术10 g,黄芩10 g,淮山药15 g,党参15 g,炒当归10 g,仙鹤草20 g。方中包含寿胎丸(川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补肝肾养精血而固冲任,以达到补肾治本的目的。以阿胶、白芍养血和血,当归化瘀活血,仙鹤草收敛止血,四药合用活血、养血、止血共奏,以达到活血化瘀治标的目的。因瘀久易生热,因此以苎麻根、黄芩清热安胎,引上炎之火下行,使心肾相交;再以白术、山药、党参补气健脾,苏梗行气安胎。本方在补肾的基础上,加入了少许活血化瘀之品,若临证时患者孕囊积液较少或服药后积液量减少,可将当归减至6 g或使用当归身,仙鹤草可减量至10~15 g, 而白芍、阿胶为养血和血之品,可维持原剂量。如患者服药后孕囊积液已消,则本方去当归、仙鹤草,可继续服用保胎。总之,少佐活血化瘀当“中病即止”。

同时,周惠芳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加减。如患者口干口苦、焦虑心烦可加入双钩藤;如恶心欲吐可加入姜竹茹;如纳呆脘痞、大便易溏可加煨木香、炒谷麦芽、焦建曲;如尿频可加芡实、金樱子;如失眠加炒酸枣仁、茯神、夜交藤。

3 典型病案

患者李某,女,26岁,2016年10月28日初诊:病历摘要:G0P0,月经周期28~30 d,行经6~7 d,量色质正常,无腰酸痛经等不适。患者曾因“月经后期”在外院先后服黄体酮软胶囊、优思明、达英-35等效果不显。初诊时患者以“月经后期2年余”就诊,给予夏桂成调周法调治。七诊:停经44 d,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右侧小腹隐痛时作,无腰酸,无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心情焦虑紧张,纳谷不馨,寐安,舌尖红,边稍紫,苔薄白,脉细滑。早孕3项示E2∶814 ng/L,P:>40 ng/mL,β-HCG:20439.0 mIU/mL。B超示宫内见2.0 cm×0.9 cm妊娠囊,囊壁完整光滑,其内未见明显胚芽组织。妊娠囊见少量无回声区,范围约0.8 cm×0.5 cm,内部透声欠佳。B超示早孕,妊娠囊少量积液。提示患者先兆流产合并孕囊积液,给予验方益肾安胎剂加减:川断15 g,菟丝子15 g,桑寄生15 g,苎麻根20 g,苏梗10 g,阿胶珠10 g,白芍10 g,白术10 g,黄芩10 g,淮山药15 g,党参15 g,炒当归6 g,仙鹤草20 g,煨木香10 g,双钩藤10 g(后下)。八诊:早孕51 d阴道出血消失,偶有腰酸小腹隐痛、恶心,余无不适,原方将仙鹤草减量为15 g,续服7剂。九诊:早孕59 d无阴道出血,两侧胁肋隐痛,偶有腰酸、恶心,早孕3项示E2:2150 ng/L,P:39.37 ng/mL,β-HCG:168610 mIU/mL,B超示子宫体积增大,宫内见一4.4×1.8 cm妊娠囊,内见胚胎回声及胚心搏动,胚胎长度约0.8 cm。患者要求中成药治疗,改滋肾育胎丸5 g,口服每日3次至孕90 d。

按:本例患者经过夏桂成调周法调治月经后成功妊娠,然患者出现阴道少量流血,B超示妊娠囊积液,提示患者先兆流产合并孕囊积液。患者肾虚冲任不固,故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为肾之府,肾虚外府失荣,故见腰酸;肾气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瘀血内生,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故B超下见妊娠囊积液;患者情绪紧张,肝郁失疏,心火上炎,故见口干口苦;舌尖红边稍紫、苔薄白、脉细滑为肾虚血瘀、心肾失交的表现。给予周惠芳经验方益肾安胎剂加减,患者孕囊积液范围小,当归减量为6 g以减少活血之力,并加入双钩藤清肝宁心,煨木香理气健脾;服药7剂后患者阴道出血消失,将仙鹤草减量,续服7剂后复查B超示孕囊积液已消,可见胚胎回声及胚心搏动,提示保胎治疗有效。但患者仍有胁肋隐痛、腰酸等肾虚征象,要求中成药治疗,遂改为滋肾育胎丸益肾清心固胎。

猜你喜欢

仙鹤草孕囊肾虚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仙鹤草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仙鹤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重用仙鹤草治眩晕
透视“肾虚综合征”
经阴道超声对不同种植部位的孕囊型疤痕处妊娠与清宫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肾虚是种文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