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基础 激发活力全面提升“三产”融合效益
2019-01-08邹美吉
邹美吉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着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粮食总产实现25.5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14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002元,比上年增长9.13%。
一、抓质量兴农,夯实“三产”融合基础
依托寒地黑土第一优势资源,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一是突出科技支撑。重点打造了12个千亩以上科技园区,推广示范植物酵素应用、性诱剂生物防治、缓控施肥、秸杆全量还田、稻鸭共作等新技术19项、新品种70个,辐射引带面积100万亩。二是突出绿色发展。复制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绿色生产模式,完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进物联网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落实“三减”面积80万亩,绿色食品面积180万亩,有机食品面积1万亩,绿色食品标识认证量达到67个;建设物联网农业生产基地6处,覆盖面积4万余亩。三是突出品牌打造。大力实施“寒地黑土+”双品牌战略,聘请北京蓝狮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北林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区“高彦湾”“禾典”“上善道”等品牌大米以其高食味值在市场赢得广泛赞誉,“张老九”牌黄豆角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受青睐,“红旗晚西瓜”“绥胜菇娘”享誉全国,“鑫诺”瓜菜在北京、沈阳等地区均占有一定份额。以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的“金龙”牌大豆蛋白畅销全国、出口欧盟;“龙王”牌豆浆粉,被肯德基、永和豆浆等餐饮连锁机构指定为专供产品。积极创新“五谷杂粮下江南”模式,与湛江市霞山区缔结了友好城区,与佛山电视台、佛山传媒集团就南北联合打造北林优质农副产品区域名片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打通珠三角营销渠道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抓产业支撑,提升“三产”融合效益
以壮大绿色第一支柱产业为目标,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上聚焦发力。一是围绕延伸产业链,打造玉米精深加工板块。集全区之力重点推进象屿集团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引带玉米专品化生产基地70万亩。目前仓储全面投入使用,加工车间基本完成,已经试车生产。并通过象屿集团以商招商,有8个上下游配套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中。二是围绕提升价值链,打造水稻精深加工板块。组织引导企业组建产业联盟,绿色食品协会吸纳会员企业89家,引带高端化水稻生产基地80万亩。同时,加快推动象屿集团30万吨水稻全产业链深加工项目建设,已完成一期7.5万吨生产线建设。三是围绕产业链与价值链双提升,打造大豆精深加工板块。支持龙王食品、金龙油脂等龙头企业,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做到优质大豆资源吃干榨净,引带食用化大豆生产基地30万亩。2018年,金龙油脂实现产值1.3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510万元;龙王食品实现产值1.5亿元、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00万元。四是围绕完善供应链,打造瓜菜薯精深加工板块。加快重点瓜菜薯合作社的冷藏冷链设施建设,全区建有冷链物流企业3家、冷库12个,引带特色化作物生产基地20万亩。2018年,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6家和2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左右,订单面积60万亩。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全区绿色食品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三、抓新业态发展,激发“三产”融合活力
围绕发展田园养生第一朝阳经济,深入挖掘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农事体验和冰天雪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向农业多功能开发要效益。2018年,按照“产村一体、农旅双链、休闲康养、生态宜居”方向,重点抓了兴和保田合作社、西南村正大稻田公园、金龟山庄、太平川西太平村、永安大成福合作社等5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在加快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上趟出新路子。兴和保田合作社打造了稻米香康养中心,建成300亩稻田文化观光区,建设物联网生产基地1万亩,发展“一亩田”订单农业6000亩。正大西南稻田公园依托1000亩水稻种植基地,着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事体验、蔬菜采摘,去年先后举办农事体验节插秧季和放鸭季活动,年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金龟山庄冬季发展冰雪旅游,夏季发展观光旅游、果蔬采摘,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大成福合作社下设水稻、蔬菜、农机、烟叶、米业加工等“四社一厂”,投资建设了4栋可容纳300户居民的大成福社区和占地4.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同时,投资389万元,实施了兴和朝鲜族乡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改造房屋111户、小仓房27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