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

2019-01-08曹小柯刘国荣马鸣曦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学事业财务人员财务

周 宇 曹小柯 刘国荣 马鸣曦 张 迪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从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从预算控制等专项业务的财务信息化到综合业务的财务信息化阶段。以笔者所在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为例,一是自1992年至2004年较长时间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主要是会计核算业务的信息化处理。二是自2005年至2014年,为适应国家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水科院自发进入了以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控制为主要目标的专项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以解决单项需求为主,开发软件的个性化强,通用和标准性较弱。三是自2015年至今,随着国家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务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要,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进入了综合业务集成处理阶段。目前水科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逐步实现了预算控制、“双分录”平行记账、银企直接、账务查询、报表取数、个税申报、工资系统等多个模块功能。随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初步实现了各项流程信息化,财务预警及时化,信息查询实时化。

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提高认识、完善系统兼容性、实现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功能转变、更好的提供决策分析、加强监管手段等方面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改进。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尚未引起高度重视

科学事业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高素质人才多,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较为普遍,应该是较易于实行财务信息化的单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专业性质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依旧有许多管理层和科研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认识不到位。多数人错误地将财务信息化等同于财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认为财务信息化是将传统的预算、做账、审核等通过计算机完成,对于财务信息化在整个科学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精准度和提高决策效率等优势缺乏系统认识;二是由于业务不熟练遭遇阻力。财务信息化需要对软件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并且需要决算层、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紧密配合,增加了一定的前期工作量和刚性约束,因此容易遭遇阻力;三是经费和精力投入不足。由于财务人员平时有大量的具体工作,没有专门人员系统的思考和维护财务信息化软件,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谁发现问题,去和开发人员沟通,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有些科研单位不是把财务信息化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开发,而是当作一个普通的实用软件对待,因而缺乏充分的经费投入、有效沟通和充分设计,造成开发出的系统兼容性和实用性不高。

(二)缺乏财务管理与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审计学等专业,熟知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对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专业有所欠缺,提出需求往往具有局限性,而信息化模块一旦设置再进行修改则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所以,对既懂本专业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较为强烈。

(三)系统兼容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家对预算执行越来越重视,对财政资金监管越来越严格,各项统计报表也日益增多。然而,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只能在本系统内进行数据的提取生成,如果需要提取其他系统数据或者生成后向其他系统传输数据,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或人工录入。同时,如果目标系统对报表格式及统计口径进行了更改,信息化系统也要相应进行更改,对信息化系统后期升级改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何实现系统数据自动生成并导入相应软件,达到各系统财务数据共用共享变得更为迫切。与此同时,财务信息作为单位的重要经济资料,保证其数据安全十分关键。

(四)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功能转变有待提升

目前,多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现阶段仍停留在“核算会计”方面,主要满足于对外提供决算报表和完成科研项目财务验收等层面上。从2019年1月1日起,科学事业单位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将会计核算从原来的“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收付实行制度”(预算会计)并行转变,要实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分录平行记账。“权责发生制”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诸如费用定额标准化、无形资产开发管理、科研项目全要素成本核算等“管理会计”的内容呼之欲出。财务管理信息化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和预算管理、决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衔接,实现按月生成资产负债表、收支表等财务报表,全面反映科研单位财务状况和绩效管理情况,以促进科研院所现代化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

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规范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等,因此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要与之相匹配,不只是单纯的会计核算信息化,更多的是强化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实时查询等综合业务财务信息化管理。

(一)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要加强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提高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全方位认识,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核心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对单位各个层面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管和内部控制,确保财务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培训。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对全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答疑解惑,让使用者掌握财务信息系统各项便捷操作,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大家业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帮手。三是加强投入。要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施能够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为未来的发展和扩容预留足够空间,提供足够的运维经费,从而不断地完善系统升级,保证系统顺利运行。

(二)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财务工作,同时也要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针对不同级别、岗位的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如初级财务人员主要从事具体财务工作,应在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信息化基础操作方面的培训,积极学习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熟练使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部功能,在工作中更快更准的抓取数据。中级及高级财务人员,则要多进行信息化理念的培训,在熟练使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更多的将业务工作结合到信息化系统中,提出更加合理化的开发和改进建议,进一步挖掘财务数据,从而更加科学、全面的进行财务分析,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单位应该为财务部门配备一名有信息化专业背景的人员,更好地支撑财务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方案

要加强中央和各部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出台相应的数据规范和计算机软件标准。进一步把预算管理、决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模块纳入信息化建设方案,实现所有数据的共用共享。以此为基础,各类报表数据也要能自动生成和随时抓取,为管理决策及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促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透明。同时,科学事业单位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与单位科研、办公等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对接,推进单位财务管理和科研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控

网络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因此,必须建立有效且严密的安全保障机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机密信息泄漏和违规数据操作。一是应加强国家立法以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安全。二是在单位内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安全意识,抓好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与警示教育工作,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可靠。三是要选择安全、合格的网络及信息化软件,最大限度保障财务信息安全。

总之,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物联网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今后的必然趋势,科学事业单位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进和完善财务信息化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智能化,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猜你喜欢

科学事业财务人员财务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下单位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