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村资产管理信息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2019-01-08俞重林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三变集体经济

俞重林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推行信息化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要是农村经营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特别为农村经营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农村改革稳定大局,以开发利用农经信息资源为主线,从全面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入手,加快推进农村资产管理信息化进而促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村级事务管理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着力提升提升农经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农村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各地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为契机,从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强化政策培训、细化改革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全面实施农村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集体资产初步摸清

按照“四个统一”(统一清查范围、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操作流程、统一时间节点)的要求,在全市有集体资产的乡镇(街道)、村(居)和村民小组三个层级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结束,清查核实结果全部录入系统,清产核资数据汇总报省。据统计,全市涉及28个乡镇级、645个村级、9488个组级共三个层级的10161个农村集体,初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30.44亿元,其中集体经营性资产11.09亿元,初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996.42万亩,其中农用地总面积951.27万亩,集体家底初步摸清。

(二)成员界定基本完成

市里制定了集体成员身份确认的操作流程,各县区均制定出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县级指导意见,明确成员确认的基本原则、确认标准、操作程序和要求。各村按照成员确认程序,成立工作小组,开展政策宣传,发布登记公告,明确登记对象、登记基准日、登记时间,组织开展人口摸底登记和核对,因村制宜民主公开确认成员身份,做到依法依规依民,“宽接收、广覆盖”。目前成员确认工作基本结束,全市已完成成员确认的村数624个,占改革总村数(635个,其中含贵池4个公司)的98.27%,确认成员37.09万户、131.17万人。

(三)产权改革稳步推进

在之前12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全面推开,目前,青阳县作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先行先试,按照省市要求,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将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折股量化到集体成员,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目前该县已新成立33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全市已累计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5个。

(四)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产权改革工作完成后,各级农村经营管理业务部门指导各地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乡镇、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按要求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相关数据导入系统,先行试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农村资产信息化系统平台案例运行。同时,按要求将农村集体资源相关面积、地理位置、管理现状、承包合同和收益等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并分村(居)将资产、资源现状图片全部上传至系统,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全部实行了电算化管理,建立电子化的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全面实行了动态管理。

(五)“三变”改革成效初显

各地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结合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美好乡村建设等途径,通过内引外联,选择产业,引进主体等形式,在每个涉农乡镇选择2-4个村实施“三变”改革试点,形成了股份合作型、发包租赁型、自主经营型等不同改革模式。截至去年底,全市实施“三变”改革的村数达到140个,占全市总村数的22%,累计投入资金1455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04万元、村集体803万元、承接“三变”主体8560万元),盘活集体土地5.1万亩、房屋1.41万平米,农户承包地3.38万亩、房屋0.77万平米,参与改革的村集体实现收益718万元,农户收益1929万元。

(六)产权交易有序启动

利用现有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贵池区、青阳县依托现有公共资源、招投标等交易平台,建立了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制定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建立了产权交易监管机构。农村综台产权交易中心将审核通过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在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平台上发布,征集受让方。在信息发布期满后,征集到一个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采取协议方式进行交易;征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的,根据交易标的具体情况采取电子竞价或招投标等方式组织交易。产权交易合同经转出方和受让方签字、盖章后,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及时公告交易结果。

二、加强农村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农村资产数据审核

进一步加强清产核资数据再次审核,组织开展“回头看”,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信息系统错误数据,确保平台数据全面准确。督促做好清产核资成果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总结验收,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切实巩固前期工作成效。

(二)健全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是信息化手段实施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农村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对农村经济管理业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做好相应的统计分析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掌握资金流方向。全面实现对乡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和核算,全面实行实时监控,防止出现弄虚作假情况出现。同时,在网络系统上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与完整,还可以根据管理目标任务要求,调整模块化系统,减少投资成本,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

(三)分类推进资产产权改革

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建立健全集体成员登记名册,完善登记备案,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利。指导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地方,合理设置股权,明确资产量化范围,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做好成员代表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推选工作,建立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作用发挥。

(四)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有序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发放组织登记证书,赋予市场主体功能。对成为股东的集体成员发放股权证书,赋予成员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五)健全产权交易平台体系

推动各地依托现有交易服务平台,全面建立县、乡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全完善流转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对已经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地方,推动逐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入场公开规范交易。

(六)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结合实际,精选与本地资源相匹配、市场前景好、具有开发潜力的主导产业,通过辐射带动、联合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推动本土经营主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引领当地“三变”改革,积极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更好地盘活资源资产。

(七)强化惠农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财政投入,统筹涉农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的股金,集中投入“三变”项目,吸引更多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社会资金参与“三变”改革。加强金融支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对“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优先提供信贷金融支持。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管理制度,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土地等产权逐步进场流转交易。

(八)建立健全有效机制

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推行“保底收益+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按农民和集体享有的股份比例,及时兑现收益。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规范资产评估行为,积极构建政策性保险、信用担保、财政补贴等风险防范体系,切实防范改革中的自然、市场和社会风险。健全权益保护机制,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让农民成为真正的知情者、参与者、受益者。

(九)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优惠政策,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担保政策,细化统筹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用地政策,营造良好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三变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浅析产权交易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