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原粮质量管理预防控制研究
2019-01-08赵春艳
赵春艳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粮食生产和消费也是全球第一,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粮食质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储备粮制度就是为了提供有质量保证的粮食供给,切实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建立有效的科学监管机制,提升粮食质量管理水平,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是储备粮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1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
良好的储备粮质量是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障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ISO9001:2015标准,根据本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等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文件等构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各负其责,各行其事,为确保储备粮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1.2 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包括化验室的计量器具、检测器具等,这些器具要按规定定期进行检定,按质量管理手册严格管理和使用,对待检粮食要严格执行粮油检验标准,严格检测程序,确保粮食检验数据准确,具有法律效力。
1.3 岗位培训
粮油检验员和保管员是确保储备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其业务技能和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证粮油质量的好坏。加强对其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粮油标准、粮油检测知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等的培训尤为重要。
2 粮食入库前的生产环节质量监测
2.1 粮食预收储地区气候资料的收集整理
环境气候生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一旦生态环境遭遇破坏、厄尔呢娜现象的发生造成极端天气反复发作,气候变得异常将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的,因此在田间作业期间就加以关注,尤其是成熟期的天气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储粮质量管理进行前置管理。
2.2 种植环节的监测
粮食预收地环境条件、播种面积、品种的选用、种植过程(田间管理)化肥、病虫害防治、除草剂的使用及管理。品种是粮食质量的内在因素,粮食品种的好坏和种植适宜性将是决定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使用对粮食的卫生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对土壤、灌溉水等情况的掌握有利于重金属的检测等。
2.3 收获和农储环节的监测
粮食收获季节的气候条件、收割设备、粮食脱粒整理去杂、晾晒(烘干)条件以及农民储粮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收获后粮食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如阴雨雪天气收获的粮食水份高、易生霉;收割、脱粒去杂等设备不良破碎粒增多等。
3 入库环节的质量管理
3.1 收储粮食前储粮设施准备
仓房的修缮、清扫、消毒,粮食入库设备的检修、调试、消毒,临时堆场的清理、防雨雪苫盖物的准备,各岗位人员要做好收储前各种储粮质量管理方面的安全演练。
3.2 严格把控入库粮食质量关
粮食入库后其质量是实现粮食安全保管的重要基础,必须严格管控,把好粮食质量入库关。
3.2.1 严格执法,加强协调。为了有效控制入库粮食质量,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粮食市场执法力度,查处不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不法行为,维护好粮食收购的市场秩序。同时,协调好相邻地区间粮食收购政策,统一地区之间粮食质量标准、收购政策,从根源上解决地区间争购粮源的问题。
3.2.2 落实新粮入库质量管理责任制。新粮入库前,收储企业应做好新粮入库的准备工作,构建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层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环环相扣,确证新粮的入库质量。
3.2.3 入库质量现场管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规程,制定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实行"密码检验”,杜绝粮食收购工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强化检验员检验水平,粮食质量达标才能入仓,期间保管员要随机抽检,发现粮食水分、杂质等超过标准差值应及时暂停入仓,并及时报告检验员和仓储主管,由检验员和仓储主管共同确定是否入仓,保证入库粮食质量。
4 烘干降水过程质量管理
4.1 影响粮食烘干后质量的因素
4.1.1 水份管理。粮食水份高低差超过3%,烘干后的粮食的水分也不均匀,粮堆易形成水份转移,造成局部水份过大,发热霉变。
4.1.2 杂质管理。杂质过大的粮食烘干时容易造成烘干粮在烘干塔内滞留,影响烘干粮食。
4.1.3 粮食颗粒的成熟度管理。成熟度不好的粮食抗高温能力差,易造成烘伤。
4.1.4 粮食品种管理。某些品种的粮食烘干时易变色。
4.2 粮食烘干时质量管控
根据粮食烘干时的质量影响因素,在烘干前,进行粮食清杂处理,分别不同水份、成熟度(容重)和品种等进行烘干作业。同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粮食质量。
5 储存期间的质量管理
储存期间的粮食质量变化,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粮食内在的因素,二是粮食外在的因素。内因如粮食质量,包括成熟度、破损、品种等等;外因如水份、杂质、入库粮温、当下气温、气湿等等。成熟度不高的粮食、后熟期长的粮食品种入库后呼吸旺盛,今生局部水份升高;入库的粮食水份不均造成水气扩散等等,造成粮食发热霉变、虫害的发生、坏粮。收储企业应具备检测温度、害虫、水分的条件,有能处理诸如温度异常、害虫滋生、局部水份升高的机械设备和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仓房。
5.1 应用新技术实现绿色储粮
承储企业应促进仓储管理工作由传统保粮方式向现代科技储粮方式转变,积极探索科技储粮的新途径、新方法, 推进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广泛使用粮情电子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等新技术,降低储粮温度,防治害虫,延缓品质变化,保证各级储备粮质量良好。
5.2 定期进行质量检测
粮堆是一个生态体系,具有其物理性质、储粮生理性质、粮堆温湿度与气体的变化规律、粮油储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等,在储藏期内,容易受到气温、气湿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粮食存储阶段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判断其质量是否安全。
5.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档案
加强完善粮食质量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要求,制定完善的粮食质量档案,记录粮食在保管期间的质量变化情况,为粮食品质的评定提供保障。
6 出库质量管理
6.1 按规定对出库粮食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对拟出库的粮食,收储企业和粮食接收企业要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粮油质检机构以仓或货位为单位进行综合扦样进行粮食质量检验,并出具粮食检验报告,确保质量合格的粮食、按程序到位出库,检验报告随货同行交给收粮方。
6.2 认真检验包装物及运载工具
要严格按照《粮食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对用于装粮的包装物要认真清理检查,确保无虫害、无污染。对运载车(船)进行检查,坚持做到"五不装”,杜绝粮食在出库、运输环节发生质量事故。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新时代对粮食收储企业的要求,要适应粮食市场新形势下变化的需要,对粮食的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视,关系到国家、企业、农民、消费者的利益。是实现各级储备粮"质量良好”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