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加工企业如何利用交收库开展“零库存”业务的研究
2019-01-08李立生
李立生
(山东省粮油交易中心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12)
1 粮食加工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主要粮食品种总体处于供给宽松的局面,连续多年的丰收、较大的政策性粮食库存和国家交易平台的有序拍卖保证了市场有效供给。但是作为粮食加工企业,无论市场供给充盈还是欠缺,为了保障生产经营就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安全生产库存,只是在库存数量和库存天数上会有所差异和调剂。粮食价值成本较高,只要建立库存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和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来进行有效保障。 本文将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饲料加工企业为例,就粮食加工企业库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1 库存保障情况。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还存有充足的临储粮源,加工企业随时可以通过拍卖采购到粮源,很多企业建立的安全库存较小。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库存保持在7~15天,只有遇到新玉米上市的低价位时期,或者8~9月份供给偏紧时,会做到20~40天的最大库存。由于受自有仓储能力和资金影响,就山东的饲料企业来看,产量在8000吨/月以上的企业,最大库存也难以做到30天以上。目前,山东省内的六和、中慧等几家较大饲料集团工厂的饲料玉米仓容相对较大,但也只有1.5万吨左右的规模。其中:山东惠康1.4万吨、寿光中慧1.4万吨、六和临朐2万吨、六和潍坊1.6万吨,维持这样的库容水平,主要是受资金、仓容、保管能力等因素影响。
1.2 库存资金情况。近几年来,饲料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了市场占有率提升,大部分都是通过扩大产能和加快资金周转来提升企业经营收益。但受市场融资困难、利息较高等因素影响,企业在原粮库存的建立和经营管理方面投入不多,很多时候只能被动采取随行就市的采购方式来保障生产所需,而错失很多市场良机。更有甚者,为了减少企业在原粮库存资金的占用,解决企业周转资金紧张局面,部分企业不断减少或不在建立安全库存,更多依靠同贸易商的合作来保障库存所需,这种方式风险较大,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小时,贸易商保障能力还可以。但遇到行情上涨的时候,就会出现加价销售、不履行合同,经常造成加工企业原粮供给紧张局面。饲料企业资金紧张无法及时支付货款也成为影响企业原粮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山东很多饲料企业都存在采购和库存资金紧张的现状,即使想增加库存,也受到资金紧张影响而无法实施。
1.3 库存采购情况。近几年,山东粮食加工企业考虑资产安全和市场供给情况,大多数不做远期库存。山东饲料加工企业由于资金较为紧张,一般都是通过对行情的分析,来适时进行采购数量的调整,同时加强同供货商合作,通过随采随收和小量签订批量合同的并行方式来保障生产所需,遇到行情上涨过快时,才通过安全库存的使用,来保证生产所需;深加工企业多数具有较好的条件,资金雄厚、生产能力强、产后供应链长等特点,基本上采取开门收购,价格随着市场走。产品销售旺季时库存基本做到30~40天,淡季时,库存做到15~20天,一般库存不会低于10天。他们采购量大、消化也快,15天就是安全库存。从相关渠道了解的数据,以7月12日为例,山东的27家公司库存不到90万吨,平均每个公司只要3~4万吨,大约使用15天左右。
2 平台交收库、库存管理、零库存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平台交收库: 平台交收仓库(以下简称“交收库”)是指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注册管理,具备相应粮食仓储、交收能力,能够为会员提供粮食仓储、交收及相关配套服务的仓储企业及仓储设施。
库存管理:是指企业对所储备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控制、使用等管理工作,使得储备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达到合理科学的水平上,根据外界各种需求,对库存资源进行科学预测、合理计划、适度库存、降低成本、完善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零库存:是一种以减少加工环节库存为目的全新库存管理理念,其主要含义就是以减少生产加工环节不合理库存数量为主,通过将仓库储存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达成最低的一个合理状态,甚至可以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从而达到降低库存成本的最优目标。不过“零库存”在现实中,相对加工企业可以理解为“零”的概念,但还是会以一定数量安全库存的形式存在,只是由原来加工企业自己的库存,转化为由上下游配套供货单位按照生产计划,按加工企业所需组织由上下游企业建立起与企业生产计划或销售需求相对应的库存。从计划层面可以理解为,根据加工企业生产计划安排N+1天的供给保障计划或安全库存。
零库存的重要意义:加工企业不在建立所需原材料库存后,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原材料保管、人员工资、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这种前者按后者需求生产的制造流程不但大大的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库存和资金的积压,而且在实现JIT过程中,也相应的提高了生产活动管理效率。而生产零库存在操作层面上的意义,主要是指各环节原材料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循环体系中一直是处于循环周转的状态。零库存的关键在于物料和产品在生产环节没有存储浪费,流通过程的成本利用率达成最佳。如果企业能够实现零库存管理,必然会实现库存占有资金的减少,加快资金周转,优化和应付账款,库存管理成本的明显降低,从而规避市场的变化及产品更新换代而产生的相关风险等。
3 粮食加工企业主要库存成本的构成
库存成本对于粮食加工企业占比较大,是企业生产经营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经营收益影响作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是保障生产所需不可获缺的关键要素。如果能够合理减少库存资金的占比,根据粮食生产情况和市场供给情况,利用较少资金投入锁定合理存货,实现相对意义的“零库存”管理。粮食加工企业的主要库存成本产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采购费用。粮食采购的成本主要是货款费用、交通费用、物流服务费等,虽然加工企业通过一定的帐期规定,贸易商垫付、进厂原粮扣点等方式来拖延付款时间,缓解货款压力,但是这些费用的产生必然要有人来负担,因此最终还是由加工企业增加成本或减少收益解决,这就会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减少应得收益。
3.2 人工费用。加工企业为了保障原料所需就必须要成立相对应的采购部门,一般要有3-5人专门负责相关的采购工作。同时会有很多其他部门为了配合采购业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都会增加成本投入。
3.3 仓库费用。企业由于要考虑库存需要,在建厂的同时,一定会建有一定规模的仓储设施,这部分成本投入较大,创造相应的经营收益概率较低,回报周期较长。
3.4 保管费用。为了保障库存粮食的安全,必须要录用专业的保管人员,定期开展粮食检查和库存管理。保管环节中还会产生水、电、药品等相关费用。
3.5 其他费用。虽然上面几项为主要成本费用,但是由于粮食采购和保管的要求,还会有很多额外费用的产生,如:库区监控、劳动保护、采购办公费用、差旅费用、平仓倒仓费用等。
4 利用交收库开展“零库存”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经营追求的目标就是用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和收益,而原材料库存成本在企业生产加工环节占用产品成本比例相对较大,对于加工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和降低成本投入影响较大。尤其是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相对占比较高,生产加工所需建立的安全库存的成本占用率较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原材料库存和结算方面。因此,如何既保证企业生产所需的安全库存,又能降低原材料库存所需投入的资金,是大部分粮食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为了不断提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真正帮助平台会员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好交易平台的相关功能,在保障融资仓单安全的前提下,真正为广大会员单位解决在原粮经营管理方面的实质性问题。从当前结合实际开展的试点情况来看,加工企业合理的运用交收库进行库存管理融资业务,积极开展企业“零库存”工作,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之一。
4.1 合理解决库存资金大量占用。当前国家交易平台开展交收库仓单融资业务,所需利息费用略高于年化基准利率,基本上不超过百分之六的标准,这相较于企业进行商业贷款或市场化融资成本低的很多。加工企业先期只需交纳30%的货款保证金,就可以锁定与之对应的100%的货权。同时融资业务从粮食入库、库存保管、粮食出库、在途物流等各环节实现了全流程融资服务。
4.2 可以利用融资仓单开展多种经营。粮食加工企业由于自身从事加工生产,对于原粮市场行情有着非常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在粮食采购和销售方面有着非常庞大的会员客户。作为加工企业如果结合自身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在保证生产所需的基础上,结合库存开展仓单交易业务,在市场价格低点时建立起库存,在高点时通过交易平台进行仓单竞价交易,以取得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4.3 提升企业库存管理水平。目前,国家交易平台所认定的交收库都是具备较大规模,并且基本是所在省份仓储管理条件最好的储备企业。可以说交收库在粮食保管和仓储条件方面有着加工企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粮食入库后也将实现全程监管。因此,无论保管条件、管理水平、监管能力都能保证让库存业务开展单位决对放心。同时,由于加工企业不在承担库存管理,每年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工、粮库建设、仓库管理等各方面的成本,也可以避免因管理水平不足,造成粮食保管方面的损失。
4.4 达成“零库存”管理的目标。粮食加工企业如何能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企业扩大加工规模、加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这就需要把很多自身不擅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外包或委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管理目标,不断降低在库存管理方面的成本投入,形成企业库存管理经营收益的最优化,达成“零库存”科学化的目标。
5 利用交收库实现“零库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粮食加工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避免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生产停止而带来的损失,会充分考虑建立起相应的安全库存。粮食加工企业主要库存品种相对单一一些。因而对于开展“零库存”管理工作会容易很多。目前,“零库存”管理主要是加工企业把自己的库存转移给上游供货商或下游的销售商,从而实现企业库存的最小化。由于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主要为大宗原粮品种,简单讲主要就是集中在玉米、小麦、稻谷这几个主要品种上,因此分析交收库开展好原粮的“零库存”的途径和方法就显的方向集中。
5.1 利用国家交易平台交收库功能,形成全方位合作关系。
粮食加工企业如果想在库存和物流方面降低成本,就必须要有主动开展“零库存”管理的先进理念,打破利用加价或依靠部分贸易商来保障库存的传统理念,无论是加价还是依靠贸易商都必然增加经营成本,而且企业自主控制力较差,尤其是粮价上行时,就可能会出现缺货或断供的情况。只有将整个供应链环节中最重要存储环节“交收库”利用好,充分建立起加工企业、银行、交收库、交易中心、供货商等各方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合理的融资保障,科学的库存管理、有效的上下衔接,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生产所需和供货保障。
5.2 利用国家交易平台交易功能优势,降低采购经营成本。
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为了保障企业生产所需,都会建立较大的采购体系,必然要在人员、仓储等方面投入过多的成本和人力资源。而国家交易平台这些年来通过不断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交易、结算、信息、融资、物流、会员服务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粮食加工企业应认识到如何借助这些优势为企业发展助力。这就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库存管理方式,通过交收库开展仓单融资业务,解决企业零库存管理瓶颈,充分利用国家交易平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融资、信息、结算功能,结合国家交易平台的多渠道交易功能体系,以企业生产计划为导向开展零库存动态管理,当库存超出生产所需时,可以通过仓单交易降低库存。当发现库存不足时,可以通过集中交易采购或仓单交易保障安全库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剂库存,还可以利用对市场行情有效把握实现原粮交易收益。
5.3 利用交收库开展代收、代储业务,实现优势功能互补。
国家交易平台被授予交收库的单位,都是具备仓储管理专业化水平的仓储企业,在其所在地具备丰富的粮食采购渠道资源,在储存、检验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条件。而加工企业由于以加工为主业,在库存管理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可以采取交收库仓单融资业务将库存业外包,从而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升、销售渠道的维护等方面,不断提升企业成品生产和销售能力,增加企业的生产销售竞争能力。坚决走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将是粮食加工企业必然要走的道路,企业只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研发等重要领域,减少和降低库存管理方面的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节抢占先机。
5.4 利用交收库开展仓单融资业务,拓展多渠道经营途径。
国家交易平台统一认定的交收库,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和信用评定。交收库都集中在产销区域,同时也可以结合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性选定工作,因此加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具备优选交收库自由选择权,通过结合自己业务需要选定适合的交收库开展相关业务。例:如果加工企业在主产区,就可以结合当地原粮生产供给情况,开展适度安全库存,重点经营外销的融资仓单竞价交易业务;如果加工企业在销区,就可以利用交收库融资业务,结合粮食行情波动规律,结合国家平台的价格指数等分析情况,在行情低点建立起一定的库存,减少行情上涨带来的经营成本。
5.5 依靠仓单融资开展交收库均衡供货,逐步实现精益生产。
粮食加工企业对于行情波动的敏感性相对其他企业要强很多,开展仓单融资业务的可操作性更强,如果结合市场规律变化和企业加工能力,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加工计划,通过销售需求—加工生产—库存管理—需求采购的各环节有效联接,就可以通过合理调节交收库库存,有效利用仓单融资,综合利用平台信息,来保障均衡生产所需,科学的制定不同时期的加工销售计划,不断完善企业经营体系。
5.6 利用国家交易平台信息优势,增强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些年来,粮食加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都增加了投入,很多大的集团公司在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已经非常先进,很多生产加工数据已经实现了科学系统的汇总和分析能力。但是由于采购管理的不确定性,采购成本的不可控性,使得生产成本和企业收益不确定性增多。国家交易平台在交易信息服务、数据汇总分析、交收库管理、资金统筹运用等功能方面,正好可以弥补粮食加工企业的短板不足,为解决粮食加工企业在“零库存”状态下保障生产所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流程提出采购库存和物流所需,国家、交易中心可以组织交收库管理的各方,共同研讨制定与之对应的“零库存”管理方案,并实现一对一的生产与库存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原粮采购、交收库管理、仓单融资、物流服务、加工生产的无缝衔接,保证加工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不断降低库存成本,才能逐步达成“零库存”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