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丸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症经验

2019-01-08李金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耳部脑电波经颅

李金容 王 杰

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重庆 400021

失眠症是指以频繁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对睡眠不满意,并伴有日间症状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病率高达10%以上。失眠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等而危害到公共安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失眠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工作压力、性别、教育水平、基础疾病、精神问题和医疗条件等,其中年龄为失眠症的显著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失眠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2]。失眠症属中医“不寐”范畴,中医对于失眠症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并对其病机有较多的阐述,《灵枢·大惑论》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指出营卫二气参与睡眠调节,阴阳失调、营卫失度、阳不入阴是导致失眠不寐的总病机[3]。失眠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失眠症的药物长期服用大多会产生依赖和停药反弹[4],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行为治疗及物理疗法,其中经颅微电流刺激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得到认可。中医治疗不寐以补虚泄实、调整阴阳为原则,配合安神定志之法。《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也”,耳穴压丸疗法,源自中医经络学说,结合西医神经解剖理论,在不寐的中医非药物治疗中颇具优势。故笔者临床多应用耳穴压丸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症,附上临床典型病例,并阐述应用体会。

1 病案举例

患者樊某,女,29岁,产后6个月,因工作压力大,以及夜间哺乳,作息紊乱,逐渐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半小时以上,睡眠不实,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时有自觉整夜无法入睡,每夜睡眠时间3~4 h,白天精神困倦,情绪紧张,影响工作、生活,间断自服“佐匹克隆片”,服药后睡眠改善,然晨起时感头昏、困倦思睡。2018年5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顾虑中西药物影响哺乳,要求物理治疗,给予耳穴压丸治疗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耳穴取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肾、内分泌、肝、枕。操作方法:首先采用按压法寻找治疗点:一手固定患者耳轮后上方,充分暴露耳廓,另一手用探棒轻巧缓慢、用力均匀的按压,寻找耳穴阳性反应点,核对穴位后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胶布对准耳穴反应点贴敷固定好,并在穴位适当施加压力按压10秒,刺激的力度以患者忍受程度而定。留埋期间嘱患者每日逐个穴位按压,每次1~2 min,每日3~5次,5日后取下,双耳交替进行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使用安思定(Alpla-stim)治疗仪(美国EPI公司生产),治疗时患者取卧位,将治疗电极涂导电液后,夹于双耳垂处,逐渐增加电流强度至400 μA,频率1.5 Hz,患者有轻微头昏及双耳电流感,每次治疗时间1 h,每日1次。治疗4周后,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10 min以内可入睡,睡眠质量改善,夜间觉醒1~2次,多梦情况改善,白天精神、情绪改善,随访2月,失眠情况未再复发。

2 应用体会

耳穴压丸是通过耳部穴位刺激,治疗脏腑病症的理疗方法。中医最早阐述耳部经络的文献见于《黄帝内经》,十二正经均与耳密切相关,《灵枢》云:“十二经脉上结于耳”,如足阳明胃经上耳前;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者至耳上角;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少阳胆经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六条阴经,亦通过与阳经相合而间接上达于耳。中医以耳部穴位治疗疾病亦早有记载,如《银海精微》中记有“患眼偏正头痛,灸穴……耳尖二穴。”现代中医学者通过结合法国Nogier博士提出的耳穴“倒置胚胎”穴位名称和定位,并吸收美国学者Oleson的耳穴分区理论,借鉴日本、德国学者的研究理论,确立中医耳穴名称与部位的标准[5],而耳穴压丸治疗手段是对耳穴的主要应用方法。以耳穴治疗失眠,中医典籍早有记载,万历年间的《东医宝鉴》中记有“以手摩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郭,补其肾气,以……治不睡也。”失眠症的总病机为阴不纳阳,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病位在心肾,而涉肝脾。耳部经络与人体经络“一气相贯,一脉相承”[6],与脏腑联系密切,可通过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治疗阴阳失交,心神失主之失眠不寐。

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是一种在美国已有数十年临床应用历史的物理治疗技术,属于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一种,通过在双耳部放置电极,发放特殊波形的微量脉冲电流,经颞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电波活动,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从而治疗失眠症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7]。该技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引入国内,已有十余年历史,临床应用广泛。CES的治疗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主要发现微量电流通过颅骨,到达皮质区,以及皮层下结构,如中脑、脑桥、丘脑和下丘脑,调节大脑相关区域的静息活动状态,影响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中功能连接性,使大脑进入“负激活”状态,从而治疗因默认模式神经网络抑制不足导致的精神性及情绪障碍疾病[8]。CES治疗前后脑电图对比发现,CES对脑电波有广泛增强效应,对α波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可使中枢神经兴奋区域转移,使治疗前较兴奋的脑功能区活动下降,而治疗前平静区域活动度提高,整体脑电波的改变趋势为α波增加,表示大脑处于清醒和放松状态,δ和β波明显降低,提示大脑的疲劳和紧张状态在逐步缓解,同时,强迫性活动大幅减少,脑电波由高波幅的慢波转变为低波幅的快波[9]。此外,研究表明,CES的低电流通过刺激丘脑、下丘脑等相关区域,可导致多巴胺、内啡肽、5-羟色胺及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释放[10]。国内外临床研究举例:Roh Hee-Tae[11]对50名健康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CES治疗组及假手术组,治疗8周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CES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表明CES治疗对焦虑、抑郁有较好的疗效。钦松[12]将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CES组、阿普唑仑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睡眠潜伏期均低于其他2组,证实CES联用阿普唑仑可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及焦虑、抑郁症状。

失眠症作为内科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药治疗仅可改善症状,且存在副作用,影响日间功能,易形成依赖[4],故而在临床中常为患者抗拒。因而,探寻一种安全、有效、易于实施的疗法,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医以“治病求本”“形神合一”“三因制宜”的思想,指导辨证论治,辨其病机,而施以治疗,以恢复人体正常机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故而不仅可缓解症状,且可改善预后。耳穴压丸通过刺激耳穴,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耳部经络,联系脏腑,使脏气平和,腑气舒畅,扶助正气,祛除邪实。病案中所选穴位:心、神门、皮质下、交感、肾、内分泌、肝、枕,均为临床治疗失眠常用穴位。心穴,主神明,神门穴,为心经原穴,此二穴皆有宁心理气,安神定志功效;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穴,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可调节生物反馈,以恢复正常的生理过程[13];肾穴主藏精,心肾二穴配伍,以使水火既济,神志得安;肝穴主升发,调节此穴功能,可气机畅达,情志平和;枕穴,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亦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重要穴位。诸穴配伍,共奏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之功效。单用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症,难免起效较缓,作用偏弱,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通过温和形式的微电流刺激,直接作用于“病灶”,改变大脑异常的脑电活动,治疗失眠症起效迅速,常于首次治疗即可得到明显的疗效[14],并可通过调整脑电波的频率和波幅,提高注意力、专注力、警觉性,以改善失眠症患者的日间功能,其效果可长时间维持,故而有改善预后的作用[15]。CES疗法还可兼顾失眠症常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且不良反应罕见、轻微并有自限性[16]。

综上,耳穴压丸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效确切,操作安全、简便、远期疗效好、无成瘾性,患者容易接受,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耳部脑电波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铜绿假单胞菌耳部感染临床研究
大嘴找规律
不走神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