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庆其教授运用“阳化气”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

2019-01-0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嗳气胃痛气机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8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源自胃十二指肠并且经过理化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其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1个月或在过去的12个月中累计超过12周[1]。中医药治疗FD具有一定优势,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对FD亚型的划分,可将上腹痛综合征归属到传统医学 “胃痛”的范畴,而将餐后饱胀不适综合征归属到传统医学 “胃痞”的范畴[3]。王庆其教授是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阳化气”理论治疗FD,兹论述如下。

1 “阳化气”理论的内容和认识

“阳化气”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庆其教授主编《内经选读》教材中引张景岳《类经》注:“阳动而散,故化气。”[4]《黄帝内经素问译释》曰:“阳的运动,可以化生清气和能量。”[5]阳性热主动而散,有气化温煦及推动作用,可促进万物的气化,推动人体脏腑发挥正常的功能,因而可以化阴为气。“阳化气”强调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故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上》注解道:“天主生物,地主成物。故阳化万物之气,而吾人之气由阳化之。”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人体阴阳不平衡时,人就会患病。“阳化气”的异常分为:“阳化气”不足与“阳化气”太过。“阳化气”不足表现为脏腑功能退化,气化不足,导致津液输布和排泄异常,使得阴津凝敛过度,进而形成痰浊、水饮、瘀血等多种病理产物。“阳化气”太过,则弥散气化功能亢进,即所谓“壮火食气”,气的功能亢盛,诚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火》中所言“凡气有余便是火。”

2 “阳化气”理论在FD治疗中的运用法则

王庆其教授认为,脾主运化,但“运”与“化”有所区别。“运”指从A地运到B地;“化”指甲物变化成乙物。古人言:“脾为阴脏,得阳始运”,王师进一步发挥道:“脾为阴脏,得阳始化。”[6]

以胃痞为主要症状的FD患者大多因为脾胃阳气虚弱,火不能生土,既不能运也不能化,阳不能化气,气化不足,食而不化所致。清·叶桂在《临症指南医案》曰:“治胀名家,必以通阳为务。”王庆其教授认为从FD患者腹胀的形成的原因来分析,水、谷、气、血的停滞皆可成胀,这些无不与阳气不运有关。阳虚可导致水停而成胀,水停反过来又可以窒遏阳气使之不能运转从而加重作胀。火不生土而谷停成胀,故拟温中阳之法使脾运得健而食消胀自除。此外气血的运行与阳气的盛衰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凡治胀在行气、利水、活血、消食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使用行气通阳或益气通阳之法。阳气通、气机运、清浊升降协调,胀必自除[7]。对于该类FD患者,王庆其教授常用荜拨、木香、小茴香温补中阳;桂枝通阳和胃,附子、仙茅、仙灵脾温肾阳,旨在“补火生土”。

以胃痛为主要症状的FD患者既有可能由于“阳化气”不足引起,也可能由于“阳化气”太过引起。前者治疗同前述,后者可由肝阳化气太过横逆犯胃所致,症见胃脘疼痛伴两胁胀满,嗳气善叹息。对于该类患者,王庆其教授常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在疏肝健脾基础上佐以温阳或通阳,效果更好[8-9]。另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进行心理治疗,耐心劝慰、解释、帮助必不可少。

3 典型病案

3.1 “阳化气”不足 患者张某,女,18岁,述平日食欲不振,嗳气,腹胀,饭后早饱感,大便不畅,形体消瘦,体质较差,平时容易感冒,时常因病停课,病程近2年。在外院检查消化道钡剂造影,无明显异常。服用过消化酶、吗丁啉等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就诊时肢体冷,苔薄白,微腻,脉细。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胃痞-脾虚不运,运化失职。治拟:健脾和胃、理气宽中。方药:黄芪20 g,党参12 g,炒白术12 g,炒米仁12 g,茯苓12 g,甘草4.5 g,制半夏12 g,紫苏梗12 g,鸡内金12 g,炒枳壳12 g,山楂12 g,神曲12 g,制大黄6 g,大枣7枚。上方加减治疗1月后,症状有所缓解,食欲有所增加,嗳气频率减少,大便2日一行,精神状况有所改善。但近日因饮食油腻荤腥后胃脘隐隐复痛,饭后中上腹痞满不除,腹部按之濡,纳食无味。王庆其教授考虑《黄帝内经》中“阳化气”之说,考虑患者久病伤肾,阳气不足,“无火无以熟谷”,在上方中加入温暖胃阳之品,旨在补火生土,化气健运。再拟方药:党参12 g,炒白术12 g,熟附子9 g,肉桂后3 g后下,鸡内金12 g,莱菔子12 g,山楂12 g,枳壳12 g,木香9 g,小茴香9 g,陈皮9 g,荜澄茄9 g,甘草4.5 g,制半夏12 g。1周后,患者早饱、腹胀、嗳气、隐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效如桴鼓。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先后用过大腹皮、香橼皮、谷芽、麦芽、旋复花、代赭石、火麻仁等药物。守法治疗4个月后,患者胃痛、嗳气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因天气变化或者饮食不慎出现反复,续进原法化裁,症状基本缓解,体重增加,气色转好,正常上学。

按语:人体饮食的消化过程依赖气化的健运;有形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转输同样也依赖阳气的蒸腾和推动。“少火之气壮”,食得阳助而消化。本案先投健运脾胃方药,症虽减轻而不尽人意,伍以助阳化气之附、桂,补火以生土,病即出现转机,这是取效之关键,故守法调治而收全功。

3.2 “阳化气”太过 患者朱某,男,46岁,中上腹反复隐痛不适2月。中上腹隐痛,嗳气,腹胀,左胁下胀痛,与进食无关,口干甚,寐差,易醒,夜间身热,舌苔白腻,质偏暗。外院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轻度)。曾服用泮托拉唑、泌特疗效不佳。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胃痛(肝气横逆犯胃)。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 柴胡12 g,川芎12 g,炒白术12 g,炒白芍12 g,延胡索15 g,郁金12 g,川楝子12 g,栀子9 g,香附12 g,枸橘李12 g,知柏各12 g,煅龙牡各30 g,五灵脂12 g,乌药9 g,藿香12 g,紫苏梗12 g,甘草6 g。 14剂后,患者胃脘隐痛、嗳气、腹胀等明显缓解。药已对症,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曾先后用过枳壳、香橼皮、青皮、陈皮、黄芩等药物。前后调治3个月左右,诸多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患者形体壮实,痰湿气盛之体,肝气易强,肝气强则犯胃则胃痛;胃气上逆而见嗳气频作;肝主疏泄气机,气机不疏则左胁下撑胀。王庆其教授认为辨证要点在于胃痛、嗳气伴胁腹撑胀,此乃肝阳化气太过横逆犯胃所致,故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中柴胡功善疏肝解郁,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辅相成,即可解肝经之郁滞,又可行气活血止痛。芍药、甘草联用,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楝子、郁金、五灵脂行血开郁防止因气滞产生血瘀。辅以栀子、知母、黄柏清热泻火;延胡索、乌药、枸橘李疏肝行气止痛;煅龙骨、煅牡蛎潜肝阳,安神志;白术健脾;藿香、紫苏梗化湿和胃降逆。王庆其教授认为,肝主疏泄有5个方面,疏泄气机,疏泄胆汁,疏泄脾胃,疏泄情志,疏泄精气(生殖之精)。该患者的病因乃肝阳化气太过,肝气失于疏泄所致,主要影响脾胃气机,故脾胃不和症状为标,肝气失常为本,治病求于本,以疏肝理气降肝火为主要治法,再根据兼症和受影响的脏腑加用其他药物。该患者形体壮实,无脾虚气弱表现,只见气机失调,故不多用参、芪、苓等健脾药。

猜你喜欢

嗳气胃痛气机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便携电子打气机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嗳气饱胀,可能是肠胃“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