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理念在高职思政课中的价值及具体运用

2019-01-07孙德娜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具体运用实践育人

孙德娜

摘    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育人理念正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之上分析大学生思想领域现状而提出的。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以实践育人理论作为整个教学的科学指导。本文旨在厘清实践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价值,同时结合我院思政课教学,探索该理念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实践育人    高职思政课    具体运用

一、实践育人的基本内涵

实践育人理念的提出及实践育人模式、体系的不断成熟经历了兴起、探索、曲折发展、成熟四个阶段。在这四个发展阶段中,学界对实践育人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做了充分补充,以促进其发展。从字面意思看,虽然实践与理论两个概念相对,但并非完全对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和最首要的观点。实践育人是一个衍生出来的教育概念,本质上是在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一系列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达到专业学习与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的目的。实践证明,实践育人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重要作用。

對于实践育人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实践育人是一种教育观念。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育者是教学的主导,不断向学生讲授理论,受教育者被视为被动接受理论传授与灌输的对象,忽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动能性。教学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实效性不强。实践育人是一种充分尊重受教育规律及受教育者发展规律的活动。第二,实践育人是一种教育形式和手段。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教育者借助一定的载体和媒介,提供受教育者参与实践的机会,在躬身参与和共同影响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实践育人是教育的目的。在现实教育活动中存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包括军事训练、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考察等,虽然不同实践形式各有特点,各自发挥着育人的作用,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实践育人最后要落脚到“育人”二字,一切手段和方式都为最终目的服务。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

一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进一步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快速和丰富,某些不良思想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同时承受着压力。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不能贴近学生实际。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高职院校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内实践教学为辅。一些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高大上,教学内容单一,可能脱离学生实际大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忽视聊点学习、谈点爱好、说点生活等,缺少激励青年拼搏奋进、勇于创新的“心灵鸡汤”。由于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

2.一些高职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质疑:大学了为什么还要开思政课?从学生的疑问及课堂参与度可以看出,在一些学生心中,思政课的地位不及专业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学生生源状况及特点。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实际,总体看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学生未参加高考,通过单独招生渠道进入,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即使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不能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具有功利性,参加思政课学习就是为了期末考试及格,获得该得的学分。二是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手机不仅成为学习的助手,更带来良莠不齐的信息。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削弱了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手段滞后,教学实效不高。思政课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据调查,部分思政老师沿用以往单调的教学方法,播放PPT或者照本宣科,学生对参加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更感兴趣。另外,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思政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需要,探索能被学生接收和喜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借助学生喜爱的方式,用青春语言讲好用好中国故事,从内心指导学生进行思政课学习。

三、实践育人理念对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进入新时代,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阵地,面临着挑战。相比在推进科技繁荣发展和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上的作用,大学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即通过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不但具备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厚的民族情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以积极的观念与行动引领整个社会步入一种新的更高尚的文明。这一艰巨的使命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完成。

四、实践育人理念在思政课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践育人理念,提高思政教学实效性,笔者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每年都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结合,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义工服务、社会调查活动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并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社会调研报告,经考核后,将其成绩记入学分。

为了使学生关注国家、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可在课堂上开展新闻播报的实践教学活动。该项活动延续之前已经成熟的运作模式,全体学生每周都要准备,记入平时成绩,小组选派一人上台分享,其他同学参与讨论与问题回答。既锻炼小组协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热点事件方面进行讨论,增强青年人社会责任感,调动课堂气氛。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展体验式的情景剧表演。为丰富大学生活,通过小组分组、人物分配、情境化演绎大学生活。创设三个情境,分别是:(1)表白。一对一,说明爱意+接受还是反对及原因。(2)辩论。宿舍有男女朋友,当男友朋友和同宿舍的人都需要你陪伴,你们的选择、原因及舍友的劝说。(3)假期,你想回家陪爸爸妈妈还是陪男、女朋友。通过表演,阐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及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与团队协作能力。为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全院性的情景剧表演大赛,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世界读书日,我爱读书”为主题开展“以石堆山,传能聚力”的读书和征文活动,通过为学生提出读书要求、读书交流会、诵读比赛等方式,在全院新生范围内掀起一场充满内涵的读书比赛,真正践行“读好书、交好友、健体魄”的校园三部曲。打造属于思政育人的独特人文魅力和学习氛围,在学生中营造无处不读书、无时不读书、终身读书的良好氛围,把传统思政教育由课堂延伸至课下,甚至终生。

随着国学院的成立,思政教学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讲相结合,邀请相关专家宣讲传统孝道新时代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爱国,邀请我省法律专家为我院学生现身说法,通过专家讲座,拓宽教育渠道,将课堂教育和课下教育相结合,确实践行我院大思政教育方针,增强思政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同时挖掘身边的可用资源,比如开展“我的汉服情缘”分享会,让学生喜爱汉服,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实践育人理念是随着高校思政课的改革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是不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因此思政教师在研究理论的同时,要下力气不断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实践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143-147.

[2]黄兴海.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J].学校黨建与思想教育,2016(20):24-26.

[3]王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基金项目: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新时代传媒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YKY20181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具体运用实践育人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