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下而上教学模式探析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
2019-01-07张晓琼
张晓琼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是解决思政课亲和力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自下而上教学方式必须贯穿思政课整个教学过程,务必增强思政课的对象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参与教学全程的方式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使思政课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感,使思政课切实管用。
关键词: 自下而上 亲和力 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其中,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针对性是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面对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出发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2]。目前,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与抬头率,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建设更有力度、有温度、有厚度、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已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难题。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本文尝试从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视角论述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以达到怎样培养人的目的,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添砖加瓦。即在思政课教学中转变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育模式,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以融合当下时代需求及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视学生为教学主体,用自下而上理念与方法指导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从而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获得感,真正从思政课中受益。
一、自下而上与亲和力的内涵及联系
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4],本文称之为自上而下教师讲授式教学。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4],本文称之为自下而上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日前中国高等教育部分教学采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思政课众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教为中心[5],未真正使学生获得从做中学的能力。本文认为,只有在彻底改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亲和力,在实践中体会到思政课的实效性。
思政课亲和力,即思政课对大学生具有的亲近、吸引的潜在功能,以及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的亲近感、趋同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6]。思政课具有亲和力的重点在于能否滿足大学生的思想、精神、实际诉求,即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摸透学生的社会关注点、思想困惑、理论渴求点,有的放矢地备课、授课[7]。这正与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的精髓契合,以学生为教育教学出发点,站在学生立场换位思考课程教学与建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自下而上,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对象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与认知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为指导,积极鼓励及落实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计划的制订,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的确定则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并形成共同探讨的氛围,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思政课是非常轻松、愉快、有趣的一门普通课程。
二、以自下而上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一)以学生为中心——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学生对象意识
从2018年开始,“00后”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力量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群体。作为“网生代”,他们思想活跃、需求多元,意识、观念、行动具有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积极活跃在网络媒体上,特别是社交类媒体,自我意识强,使用网言网语,在虚拟世界中踊跃表达反射出在实际生活中强烈需要获得认同感和不断发展自己的愿望。
教育对象的不同时代特征对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新挑战,要求他们随时了解和知悉如今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实践、发展需求,不仅要充分利用网络了解这一群体的特质,而且要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中,加强与青年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聆听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洞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扎实做好学生群体摸底工作,从而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
思政课教师除了认识他们外,还要领会他们的文化,与他们成为同道中人,在授课中结合大学生的青年文化特点,运用熟知的身边事例、时事热点和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网络技术手段,浅入而深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与新思想的科学真理和价值关怀,使思政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好的思想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1]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激励学生展开讨论、表达意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捕捉到学生同样希望在现实中表达及被认可的心态,积极肯定学生的参与行为,客观公正地点评学生观点,并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领悟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及帮助他们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实效性。
(二)学生参与式教学——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学生主体性
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要求贯穿教学全过程,把更多的决策权、参与权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把关自己的学习质量,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上下循环、交融运行”的新格局[8],实现杜威所讲教育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1.民意调查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不同的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所处的年级、现实需求是有差异的,学生对每一门思政课的教学需求是不一致的。在每门思政课提交教学计划书前需要对所教年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对教学目标的看法、对教师的教学风格选择、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对教学内容的安排看法、对考核内容与方式的选择等,在设置问卷时有倾向地融入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喜好,以此制订初步的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学计划书。
2.召开思政课教学计划撰写及审定研讨会。邀请学校党委领导、思政课全体教师、不同专业学生代表出席,在对教学计划书初稿的汇报后应主动再听取学生的想法、教师的意见、领导的建议,共同建立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理论、能力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在开课前,將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传送至学习共享平台,并提前进行学习小组分组,各小组提前进行思政课教学计划学习与讨论,为课程学习做好理论和实践准备。同时,在后期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老师与学生探讨后可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与形式,在思政课亲和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达到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目的。
3.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强调学生从做中学。一是新时代思政课要学会善讲、会讲、能讲好中国故事,拥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的习总书记不仅能讲好中国故事,而且能讲好世界故事。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切实改进教学话术,革新思政课表达方式,舍弃中国传统以来的教育式、训斥式形式,并用新思想联系、解答现今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发展、就业实际,积极发挥思政课的正能量作用。二是把“走出去”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应努力实践“使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9]。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场所不应只局限于校园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诉求、精神诉求,更在于全方位发展自己,思政课教师应结合社会大课堂,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向各种基层、深入一线,并充分挖掘各地的红色资源,推动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实践形式应多样,如学习参观红色文化、调研发放问卷及访谈、志愿服务活动、不同角色体验、支教助力脱贫,并把权力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老师承担着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具体落实执行教学目标时需要每一个学生亲力亲为,做好活动策划、执行、总结、复盘,让学生在做中学懂弄通中国故事,更好地助力青年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4.革新考试考核办法,提升考核亲和力。传统思政课考核不是开卷考试,就是提交一篇开放性论文,考核评估的随意性更让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没有吸引力。自下而上的教学计划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的,同理考核评估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考核评估应分为理论、实践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进行试卷考试,倾向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运用能力,实践考核应包含学生自评、学生所在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社会评价,侧重评估学生内化理论、践行价值的情况[8];要注重过程的动态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进行多次考核,使考核切实融入教学的内在环节,使检验教学成效成为常态化,同时调动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思政课变得更有活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迟成勇.关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04):27-31,10.
[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4]张伟,李兴韵.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差异性比较——教育目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2,24(12):55-56.
[5]金炜康.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生成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25(02):105-107.
[6]佘远富,李亿.以提升亲和力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8,33(09):99-102.
[7]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3(02):7-9.
[8]金倩.“自下而上”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09):30-31.
[9]陈宝生在浙江大学调研召开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5/content_5143446.htm,2016.12.05.
基金项目: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启动资金(FS-2018-6)、遵义医科大学“青年e家”辅导员工作室(2018FDY-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