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等专科院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1-07刘耀圣
【摘要】本文以高等专科院校中开设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为研究对象,列举了笔者在从教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等专科音乐教育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高等专科;问题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各高等专科院校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随着近两年全国范围内教师资格证获取途径的变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均需参加社会统一资格考试的政策使得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关注,正因如此,这门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笔者将在下文中剖析即兴伴奏课程中存在的四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些设想。
一、高等专科院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集技术与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即兴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钢琴演奏能力,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乐理、和声、曲式分析、旋律编创等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因此可以说,与其它理论课程衔接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当下,高等专科院校往往在学生二年级时为其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此时的学生虽学习乐理知识已有一年时间,但音程、和弦、调式等与实践联系比较密切的相关知识整合能力较弱,要么仅仅停留在解答书后习题的应试层面,要么部分已经有所遗忘。与此同时,由于受三年学制的影响,和声课程的时有时无与曲式分析课程的完全缺失,进一步加重了学生音乐理论的匮乏程度。在即兴伴奏课程的初期,学生不认识最基本的和声语汇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可以预判,在这样的课程衔接背景下,即使伴奏课程一直开设至学生毕业,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也是极,不理想的。
教材选配的不够合理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在高等专科院校中,比较主流的教材有冯德钢编著的《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孙维权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李虻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等。这些教材虽属精品,但对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1)对移调技术的培养不够重视。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为例,整本教材通篇运用五线谱进行讲解、举例,几乎没有出现过简谱和对移调技术讲解的文字。如果学生想了解移调方面的有关知识就必须另行购买一本辅助教材;(2)对无旋律伴奏技术讲解的篇幅较小;(3)缺少相应的配套练习及答案;(4)缺乏旋律编创和即兴素材积累方面的教学内容。
实践训练的缺位往往被我们所忽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即兴伴奏知识要点的传授占用了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时间,导致留给学生消化、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后,在没有老师的陪伴下,一旦出现知识点遗忘的情况,学生将步入不敢“下手”、无从“下手”的境地,一部分缺乏意志力的学生甚至会因此而选择放弃练习。实践训练时间的设置常常也不够科学、严谨。将学生练琴的时间统一固定在晚上或者下午晚些时候,这种做法也带来种种弊端:学生练琴时精神状态不佳、琴房数量不能满足学生集中练琴的需求、找不到教师进行现场答疑等等,这些现象在高等专科院校中是很普遍的。
缺少专职的任课教师使得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如今,在高等专科院校中,即兴伴奏课程一般由钢琴基础课教师兼职担任。这些教师中,有的在即兴伴奏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有的即兴能力出众,但却缺乏理论素养;有的受所教科目庞杂的影响,备课时间往往不够充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授课教师要么在课堂上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授课,要么所教的弹奏方式缺乏理论支撑。以最基本的“主—下属—属—主”和声功能进行为例:
如图1所示,a、b两种和弦的连接方式都是正确的。在实际授课中,当需要判断采用以上哪种连接方式为指定的旋律进行伴奏时,教师一般只出示结果而不做解释与说明。学生由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伴奏曲目发生变化,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了。
二、完善高等专科院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相应对策
针对钢琴即兴伴奏与其它理论课程衔接不畅的现象,笔者根据高等专科院校的特殊性提出以下设想:(1)将乐理课程中有关音程、和弦、调式的章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要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调式章节为例,学生不仅要掌握调、调式、调性的概念,能够演奏出基本的调式音阶,而且还要了解各调式所具有的独特的音响效果;(2)将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学进行融合教学。即兴伴奏虽依托于和声学理论,但二者之間有时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如图2所示,在这些和弦的连接过程中,有的是按照和声学理论进行的“规范式”操作,而有的却是根据实际演奏需要作出的必要的调整和妥协。作为即兴伴奏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讲解和说明;(3)将钢琴即兴伴奏与曲式分析课程进行融合教学。把单一部、单二部、单三部曲式结构及相关概念作为教授的重点;(4)加强各学科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使授课进度、作业布置等方面更具协调性。
关于教材的选配问题,笔者推荐下列学习资料以供参考:(1)刘聪与韩冬合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该教材的特点是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架构极其清晰、明确,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单纯从理论出发的“想当然”和单纯从实践出发的“不知其所以然”;(2)辛笛编著的《辛笛应用钢琴和声教程》。该教材可以作为教辅为即兴伴奏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其特点是把和声学习与钢琴弹奏密切结合,做到了学和声与用和声的一体化。不仅如此,该书还打破了传统和声学教学的惯例,只采用C调记谱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习者可以把关注点集中放在各种和弦连接的序进上;(3)由吴斌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小学音乐教材《音乐》。该套书可作为即兴伴奏课程的练习素材。一方面这套书作为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书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其内部的曲目编排科学、由易到难,且均采用简谱记谱法,有助于学生进行各种即兴、移调练习。
解决实践训练的缺位,其实是一套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笔者有以下建议:(1)各系、各学年之间在编排课程时要做好沟通和交流,对有限的琴房进行充分利用,避免出现学生扎堆练琴的现象;(2)实践训练环节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要科学化、合理化,提高学生练琴的针对性及有效性;(3)将学生自主练习的实践环节上升至实践课程的高度,安排专门的教师对整个练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指导,当学生产生困惑、不解时,及时给予学生耐心的解答和标准的演奏示范;(4)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加强评价用语使用的规范性。
设置专职的即兴伴奏课程教师对当下的高等专科院校来说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当从具备较强即兴伴奏能力的教师中进行挑选,使其专门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如此,学校需不断开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杨勇的《对位法》、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吴祖强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即兴伴奏教师而应该掌握的。另外,学校应为任课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外出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以此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学校应建立健康、长效的考核机制,不断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演奏水平。
三、结语
高等专科院校中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这里面既有学制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同时也有学生的因素、教师的因素。当我们在处理、化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客观、全面地分析矛盾的根源,以提高学生即兴伴奏技能为终极目标,“对症下药”,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只有这样,即兴伴奏这门课程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职业道路才能走得更加平顺和长远。
参考文献:
[1]吴斌,郁文武,莫蕴慧,等.音乐(简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新编(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4]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刘耀圣(1987-),男,吉林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