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主题教学中提高学生养正阅读的有效性

2019-01-07赵洪燕

文教资料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课堂教学

赵洪燕

摘    要: 养正阅读课堂氛围活跃灵动,学生在浓郁的经典氛围中,通过主题化的阅读,实现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效整合,积淀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养。

关键词: 主题教学    养正阅读    课堂教学

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养正阅读的理念,通過将经典引入课内,开展经典阅读,加强课内外整合,增加学生的经典阅读量,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饱满,形成大语文观。在养正阅读教学中,核心关键在于主题的融会贯通,也就是阅读教学、主题活动紧密衔接,这两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主题推荐阅读:拓宽养正课堂阅读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教材是例子,通过教材带动学生整合文本,广泛阅读,在不同的文章之间建立连接,才能提高阅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推荐的方法和原则是:

(一)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

如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历史神话故事为主题。《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教授完这篇课文,我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不凡的出生经历,学生课下阅读《西游记》;学习《景阳冈》,介绍武松打虎的故事,学生课下争读《水浒传》。一篇文章带出一本甚至多本作品的阅读,学生不仅有了阅读兴趣,更积淀了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了素养。

(二)推荐与课文作者相关的书籍。

学习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我给学生讲了季羡林留学德国的故事,引起他们对这个人的好奇,然后推荐阅读《留德十年》,深入了解身在异国的季羡林怎样观察并用丰富的语言描摹异国文化,学生感知了语言美,获得了审美体验。

二、主题课型:建立立体养正阅读课堂

结合学生的上课和阅读情况,建立了立体化的阅读课型,以主题为单位进行拓展阅读。课题组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三种有效阅读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精读指导课模式:“自学—自疑—自议—自悟—自得”的“五自”学习法。

“自学”是把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好,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卡片”和“预习本”,按照“五大板块”包括读书、字词、内容、问题、资料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疑”是按照学生提交的“问题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问,通过质疑获得新的收获。“自议”是创设一个开放、协同和生成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唱“主角”,围绕集体关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自主合作研究探讨,教师只是给予点拨、指导。“自悟”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学生自读自悟,但给予方法指导,“四两拨千斤”。“自得”是得法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充分沟通课堂内外,形成“大语文观”。

(二)阅读交流课模式:导入——交流读书方法——感知故事内容——品味语句,交流体会——抒写感受,内化升华。

读书交流课是为学生提供的读书后展示的平台,其中“交流读书方法”,师生平等交流,教师重点点拨读书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批注、摘录、提纲;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能更好地投入阅读中。而“品味语言,交流体会”则给予学生自主展示的机会,采用复述故事、预设故事、续编故事、交流感受等交流形式,检测学生读通、读懂故事的能力,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情况表明,由于得到了展示机会,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情绪高涨,极大地提高了读书热情。

(三)阅读推荐课模式:激趣导入——推荐故事——品读片段——设置悬念——拓展阅读。

“激趣导入”主要通过猜主人公、故事设疑等方式设置悬念,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继续读书的兴趣。“推荐故事”主要推荐主人公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这些故事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加上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特别是当堂阅读情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品读片段”“设置悬念”主要让孩子们品味语言文字,体味故事情节,采用鲜明的文字内容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种呈现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拓展阅读”主要是和本作品同一主题的文章或作品,进行拓展阅读,举一反三,迁移阅读。

三、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养正阅读体验

(一)读书小报,探索特色。

教师通过整理学生的优秀习作,从报纸的整体设计到文章的选择、字体的颜色及与之相配的图片,主要有学生的合作,集思广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排版、编辑。内容包括各种知识性、指导性稿件,还有教师、家长的文章,学生的习作,力求栏目策划、版面设计蕴含新的编辑理念,有创意、有深度地进行编排。版面设计简洁明了,接近学生,有亲和力,使报纸表现各个班级、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色风格,使小读者每次拿起它,总看到亲切、活泼的面孔和新鲜、诱人的内容。课题组教师按照报纸主题印刷出版《七彩童年》《多彩世界》《五三放映室》《五色海》等读书报纸。班级内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和成立读书活动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报纸上的优秀习作,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读写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在组内将优秀的读书方法和经验作交流。以指导学生读书积累为目的,以办读书报纸为基点,创造性地利用这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读书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探索具有特色的班级读书品牌。

(二)分级推荐,细化书目。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中外经典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因此,课题组专门成立课程研究组,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优秀作品,细化阅读书目,主要采用2+2+x的方式进行。读书内容分为共读(2)、泛读(2)、自读书目(x),对学生的阅读书目统一要求,每个年级统一共读书目,共读书目要求每周的阅读课按照书目中的章节来上,一周一个章节,课上进行阅读、学习,一至五年级至少一本,泛读书目每学期(一两本书)。每读完一本,要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自读书目利用课下阅读晋级进行检测。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秉持“低年级重在激趣、中年级重在养成、高年级重在会读”的原则,制定了各年级学生阅读书目。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虽然是海量的,但是语文成绩却提高不上来,究其原因是有的学生出现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心理,水过地皮湿、走马观花似的阅读屡见不鲜。有的孩子尽管阅读了不少书籍,但是真正能够铭记于心的却没有多少,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阅读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课题组坚持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原则,每节课结束后,课题组教师都会布置学生根据文章的主题或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第一,根据课文主题仿写。例如写我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参照课文《草虫的村落》《小木偶的故事》《巨人的花园》;介绍一处风景阅读《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仿写游记;学《中彩那天》用橡皮擦过的K字,练习神态动作描写;学习《索溪峪的野》练习用排比句描写景物;学习《中华少年》,仿写儿童诗《我的童年》。

第二,根据共读书目进行仿写。一是根据共读书目,写同题作文。共读《青铜葵花》,写同题作文《小时候的自己》《淡淡的少年忧伤》;二是根据书目中的经典语句,仿写片段。例如共读《草房子》中: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有的学生会进行这样的仿写:眼下的冬天,是地地道道的冬天。昔日温暖的阳光不再温暖,好似本来热情的人们突然对你冷下脸来。雪花弥漫在灰暗的天空中,大地一片死寂,雪化成了水,本来薄薄的棉被成了大地的老泪。松树常青,在树下的人们匆匆而过,忙忙而去,在怕这积压已久的雪砸下来,让本来包得就像个粽子的人們成了糯米的真粽子一样。滑溜溜的街道上穿梭着人们,倒了一位迟暮老人,呻吟声传入耳畔,没有人理会,任凭风雪模糊了视线。

养正阅读的课堂,氛围活跃灵动,学生在浓郁的经典氛围中,通过主题化的阅读,实现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效整合,积淀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养正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也在深度阅读中不断显现。

参考文献:

[1]杜肆贰.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

[2]韦芳.“U-S”共同体下小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3(04).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课堂教学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