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人类文明的一颗“胶囊”
2019-01-07黄哲
黄哲
一宫、一堡、一城速读英格兰
来到英格兰,除了打卡伦敦、牛津、剑桥、利物浦、曼彻斯特这些热门城市,不妨留出一两天甚至半天时间,去拜访一些低调却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历史要以千年为单位计算。读懂它们,会更懂得英格兰。
埃尔特姆宫:从皇家行宫到装饰丰义殿堂
埃尔特姆宫(Eltham Palace)位于伦敦东南的格林尼治区,我想先和出租车司机打听点儿情况,结果这位实诚的老哥说:“其实,我就住在旁边的镇子,但一辈子都没进去过,只知道女王曾经来过。”
一片森林,一圈河道,这座700多年历史的皇家御苑就坐落在中间围出的小岛上,通过一座古老的孤桥与外界连通,清静得令人难以置信。
1305年,埃尔特姆宫开始成为皇家行宫,一直到16世纪都是王室住所,却一直十分低调,这也难怪,英格兰人对于贵族最高的褒扬就是朴实无华。宫殿中心位置有一座十数米高的大厅,是英国著名的嘉德勋章的发源地。当年,爱德华三世在这里与一位索尔兹伯里女伯爵翩翩起舞,不料女伯爵的吊袜带突然落下,引起周围人们的窃笑,眼看她就要成为上流社会的笑柄,国王却将这根吊袜带拾起,系在自己腿上,并当众宣布:“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法语:心怀邪念者才羞耻。)后来爱德华三世设立嘉德勋章,其主要标志就是一根刻有这一名言的金色吊袜带。嘉德勋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骑士勋章,象征着英格兰的最高荣誉,除了英国国王,最多只有25名在世者可以拥有。
亲近自然是英格兰人的传统,宫殿外面的园林景色优美,亨利八世还是王储时曾定居于此,周边环境给这位从小就喜欢运动和打猎的王子提供了绝好的放飞自我的机会,他登基后更是一骑绝尘,为英国开疆拓土。
埃尔特姆宫附近是皇家天文台和精密工业区,在世界大战中免不了被炮火殃及,如今仍随处可看见断壁残垣,这看似不和谐的遗存却如同是历史的荣誉勋章,让英国军民更加同仇敌忾。
逛完整个宫殿加花园,我走进温室附设的餐厅,里面有不少人,都是附近的老居民,中产阶级,退了休,有钱有闲,没事儿就来这儿消磨时光。
随着国力日益雄厚,17世纪起,英国王室就很少光顾埃尔特姆宫了。直到“二战”爆发,新一代豪门考陶尔德家族(Courtauld)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伦敦市中心著名的艺术胜地考陶尔德画廊(Courtauld Gallery),就是为了纪念该家族对艺术领域的贡献而命名的。“二战”结束后不久,该家族离开此地,为了感谢英国军队对民众的守护,他们将这座宫殿捐献给了军队。而后几经辗转,1999年,经过重修的埃尔特姆宫作为英格兰遗产正式对公众开放。
1.古老的埃尔特姆宫被同样古老的护城河环绕。
2.這座大厅不知留下过多少英王的御驾。
3.Art Deco风的卫生间,放在今天依然走在时尚前沿。
考陶尔德家族经营埃尔特姆宫的时间不长,却彻底改变了这座皇家“废宫”的气质。从都铎时期古色古香的大厅穿过一道小门,进入起居空间,我一下子被惊艳到了——这里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精美的Art Deco室内装饰作品之一,屋顶中央悬挂着一个超现代的半球体,由无数小玻璃球面组成,将室外光线尽可能地收纳其中,再投诸室内,既酷炫,又明媚。因为华丽的外表太过抢眼,Art Deco的实用精髓长期被世人忽视,却在这里被瑞典室内设计先驱Rolf Engstromer尽情展现。卫生间是通体明媚的孔雀绿,更是早早打破了人类几千年来认为轮回之所不便示人、越低调越好的固有观念。女主人卧室里的黄金浴室,豪华而不失品味。女主人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她的卧室里,电视柜连通门背后的墙面,设计成书架的样子,现在看也不落伍。还有一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寝宫”,属于一只主人夫妇千里迢迢从津巴布韦带回来的狐猴Mah-Jongg,它死后被制成标本,永远留在了这座宫殿里。
Tips特别推荐
埃尔特姆宫附近有一个更为著名的英格兰遗产——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这两处很适合安排在一起来个“一日游”。购买伦敦的“一卡通”Oyster Card,可随时在市中心搭乘火车、公交等往返,十分方便。
1.隔着一条浅浅的海峡,对面就是法国。
2.古老的多佛尔城堡在“二战”时曾是盟军的生命基地。
3.多佛尔城堡的主体取材于脚下海岸线最坚硬的石头。
4.多佛尔海边的海鸥,比海浪还猛。
多佛尔城堡:是“英格兰之匙”,也是英伦三岛的奠基石
多年前的一个夏日,万里无云,我在法国加莱向海峡对面的多佛尔(Dover)张望,海水尽头是一片连绵的白色悬崖,上面有一片深色的石头建筑,看轮廓像是一座城堡。
这个夏天,我来到了宁静的海港小城多佛尔,站在了这片白色悬崖顶端,脚下的海面平静无波,欧洲大陆的轮廓在海水尽头蜿蜒,耳畔隐约响起电影《敦刻尔克》里隆隆不断的炮声和马达声。
悬崖之上的多佛尔城堡(Dover Castle),被称为“英格兰之匙”,正如它对岸的敦刻尔克被称为“法兰西之匙”,这里是英国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陆地,要想从欧洲大陆进攻英格兰,基本都会以此作为入口。
但这座坚实的城堡不只是一把“钥匙”那么简单,它更是英伦三岛的奠基石。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这片土地就被最早到达这里的罗马人夯实,成了防御沟渠,9世纪时,这些沟渠就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建造堡垒的地基。
城堡对面的高坡上有一座小小的圣玛丽教堂,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是当时这里的统治者肯特领主为22位僧侣建造的,此后数百年屡经扩建、修饰,11世纪时成为如今我们见到的样子。一代代英国军人来到这里守卫前线时,便在这座教堂里祈祷国泰民安。教堂旁边立着一座残破的灯塔,建于公元50年左右,是英国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不过它并不是这片海岸上最古老的遗存,山下的博物馆里躺着一艘青铜时代的古船,经碳同位素测定诞生于公元前1550多年,还有多佛尔海岸出土的青铜斧头,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法国,说明当时海峡两岸已有往来。
1066年,征服者威廉来到多佛尔,烧毁了整个城镇,修建起新的防御工事,从此城堡这一源自法国加洛林王朝的产物也成了英国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世纪之后,一代明君亨利二世主持重修了这座城堡,这也是整个12世纪世界上最昂贵的工程。这笔钱花得很值,13世纪初,城堡的修建尚未完成,就已帮助英军以少胜多,粉碎了法国大军的进攻。如今城堡基本还原了亨利二世在位时的样子,包括王座和龙床,小朋友们还可以通过动画片了解亨利二世是如何从一个法国贵族成为英格兰国王的。
到了近代,多佛尔城堡可以说威震欧洲,从英法百年战争到拿破仑战争,不管敌人的攻势多么凌厉,最终都只能铩羽而归。其间城堡几经扩建,不只是向上加固加强,更向下挖掘了复杂的地道,20世纪,这些地道派上了大用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为重要的战时指挥所和救助伤员的战时医院,从《敦刻尔克》到《至暗时刻》,数不清有多少经典大片的经典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和平年代,两层钢筋加固、丑陋但实用的前哨站成了小朋友们的乐园,可以看到在两次大战中应用过的各种军事科技设备;最后一門有军事用途的大炮1956年被废弃,成为情侣们追逐嬉戏和自拍的最佳道具。军事重镇变身为民众乐园,就如将军解甲归田含饴弄孙,实在是令人欣慰的事。
Tips特别推荐
■建议在城堡内住一晚,除了参观方便,还可以通过夜游城堡加深对英格兰历史的了解。早餐可以吃到英格兰遗产地特供的民族风味餐点,比如加了威士忌的秘制果酱,甚是难得。
■从城堡正门下山,路的尽头有一家英国现存营业时间最长的酒吧White Horse,有800多年历史,这里也是横渡多佛尔海峡的勇士们的签到处,有机会听到不少传奇故事。特别推荐酒吧的麦芽酒(Ale)和英国产伏特加。
■多佛尔港每天都有轮船往返于对岸法国的敦刻尔克、加莱等地,除了重温《敦刻尔克》等大片的场景,也很方便安排一次法国之行。
■多佛尔火车站是英格兰东南铁路的终点,伦敦市中心平均每小时都有直达多佛尔的列车发出,最快的1.5小时可达。多佛尔的前一站是另一座英格兰遗产之城坎特伯雷,可以安排同游。
1.在约克城墙上漫步,可谓一步一景。
2.乌斯河岸是英国夜生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3.约克网红餐厅The Roots,酒谱是按植物根系排列,可以选适合自己深浅的那杯。
4.约克的居住区是典型的英伦风。
5.约克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河运也很发达。
约克市:面积不到300平方公里,为什么是英格兰的“第二城”
得知我要去约克市(York),一群平时十分矜持的朋友纷纷放下身段要求带货——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哈利·波特的粉丝。除了霍格沃茨,哈利和伙伴们的生活大多是以对角巷为背景展开的,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对角巷的取景地就是约克市的肉铺街(Shambles)。
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我好不容易躲开几百位凹造型自拍的哈利迷,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打了卡,坐上了伦敦东北铁路公司(LNER)的一等车。这趟车的票价虽然贵,但舒适度高,而且不到两小时的车程正好赶上用餐时间,车上会提供丰富的免费餐点和饮品,尝一口铁路大厨烹饪的拿手主菜英式焖鸡,再美美地喝上一口威士忌,就会觉得物超所值。
见惯了欧洲的袖珍版火车站,拖着旅行箱在约克站下车时还真有点不适应——它实在太大了。约克市位于英国的地理中心,是从伦敦北上的绝大多数列车的必经之地,这个车站19世纪80年代就建成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车站,当时约克的人口只有大约20万。昔日的车辆段,如今已辟为英国国家铁路博物馆,别看门面不起眼,它可是英国三大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博物馆,珍藏着火车大家族的300多个成员,年龄跨度将近200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蒸汽动力机车,参观者还可以走入这些珍贵藏品的内部,零距离观看修复古物的过程,即便不是铁路迷也会流连忘返。
Tips特别推荐
■从伦敦等地前往包括苏格兰在内的英国东北方向的各大城市,约克都是必经的一站,乘坐LNER火车前往是省时省力的舒适选择。约克旅游局很重视提升中国游客的在地体验,详情可关注微信号“英国约克旅游”。
■如果预算充足,一定要体验一下城中唯一的五星级酒店Grand Hotel,它由昔日的铁路局改建而成,是一座美轮美奂的维多利亚建筑,邻近火车站和古城墙,交通便利,非旺季的话价格也不算太贵,标准间每晚120英镑起。酒店的Hudsons餐厅是城中最好的“高级美食餐厅”(fine dinning room)之一,有着7道式美食家级餐酒体验菜单。
■The Roots餐厅坐落于古老的植物园附近,致力于打造轻奢本土轻食,也是近年约克的网红打卡地。
走出车站,穿过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墙,就进入了遍地都是哥特式建筑的约克老城。城中的主角就是约克大教堂,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英国的地位仅次于作为英伦教会宗座的坎特伯雷大教堂。今日的约克大教堂美轮美奂,很难想象它1966年险些毁于大火,看到它,人们对于巴黎圣母院的灾后重建也有了些信心。与之相比,城中另一个制高点——克利福德塔曾经遭遇的大火却是一场惨剧。近千年前,把持城市大权的统治阶层煽动平民迫害犹太人,犹太人被迫集体躲进克利福德塔,后来点火自焚。正统派犹太人至今禁止信徒居住在约克,直到30年前,“火屠纪念运动”仍是约克城一年一度的重要仪式。
克利福德塔旁边的城堡博物馆很值得一看,特别是一整条复原了500年前旧貌的街道,可以看到当年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作人员都穿着古装,说话带着古英语的腔调,兜售手工古法配制的食品、草药、化妆品,除了不收旧版英镑,一切都和昔日无异。
作为《哈利·波特》电影外景地的肉铺街,是英国迄今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街道,这里的建筑大都是由地面向上逐层加宽,到顶层就成了“握手楼”“一线天”,这倒也符合肉类避光保鲜的需要。不过如今这里最出名的是各种魔法用品,此外还有约克的特产——各种口味的巧克力,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也是以此地作为原型拍摄的。
在英国,约克的游客数量仅次于伦敦,虽然它的人口还赶不上伦敦的一个区。约克的“二哥”地位也是由来已久,“约克公爵”就是英国王室二王子的专属封号,英格兰也早有“北约克、南伦敦”的说法,只是后来英国城市的后起之秀太多,约克渐渐变得不那么起眼了,约克人倒也安之若素:反正我们是实打实的铁路中心,什么时候也不能不带我们玩。
在维京博物馆乘“时空车”完成一场历史穿越,会更明白约克人底气的由来,“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我们已经是维京人的大都市(Jorvik,约维克),当时英伦三岛就只有这一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那时候伦敦还是一片滩涂呢!”
大英十二时辰的上半场
“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是在近代,但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太阳也不是清晨一睁眼就挂到了天空的正中央。若将英国历史分作十二时辰,人们谈论的大多是它如日中天的辉煌和后来日暮西山的悲情,其实,它从远古算起的“上半场”也不失精彩。
史前时代:巨石阵 英国的“金字塔”之谜
之前看过一档英国综艺节目,是凭借关键词猜谜,有一个关键词是“夏至”(Summer Solstice),谜底则是“巨石阵”(Stonehenge)。直到2019年夏至,我被堵在从伦敦通往巨石阵所在的索尔兹伯里(Salisbury)的路上,才真正明白了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巨石阵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都和夏至日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呈东北走向。有趣的是,红白玫瑰战争、克伦威尔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战役,以及合并苏格兰,这些让英格兰一步步走向“日不落帝国”的关键点,都发生在这条线的延长线上,说这里是英格兰的龙兴之地也不为过。1986年,巨石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般认为,哈德良长城于公元122年由3支罗马军团开始修建,大约耗时6年才完成其主体,西起大不列颠岛西侧的索尔威湾,东至北海边的泰恩河口。虽然号称是针对北方的防御工程,但这座长城并非与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边境重合,而是全部坐落在英格兰境内,离苏格兰南界最近的地方也有15公里,最远处甚至有110公里之遥,毕竟,罗马帝国在征服一个地方之后,最擅长做的还是宣扬政绩、审美和价值观。
从今天的残迹看,这座长城的实用及审美价值在西方世界来说的确相当可观,城墙南北两侧挖有深3米、宽9米的壕沟,壕沟两侧有一道高土屯,构成双保险,高土屯与城墙之间还有军用道路;长城每隔一罗马里(约1481米)就建有一座里堡,两座里堡之间有塔楼,用作哨所,如遇敌情则以火光为信号,沿长城传递。长城沿途建有16座要塞,当年每座都驻有超过万人,其中有一座保存最为完好,里面指挥部、营房、粮仓、医院、公共卫生间等一应俱全,长官携家眷居住的独立别墅里面还有上下水设施。等级分明,也是骄傲的罗马帝国文明雨露的播撒结果。
1987年,哈德良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Tips特别推荐
■哈德良长城贯穿英格兰北境,保存最为完好的是Housesteads、Birdoswald和Chesters三处。离这三处最近的大城市是纽卡斯尔(Newcastle uponTyn),可从英国其他地方乘坐LNER高铁到达。
■纽卡斯尔以遍布维多利亚建筑的老城区和泰恩河上千姿百态的桥而闻名,也是老工业基地转型为创意艺术高地的典范,推荐河畔的Malmaison酒店,本身颜值很高,由此去往各处参观也最为方便。
1.英格兰东北海岸兼具高颜值和历史厚度。
2.除了著名的集市,斯卡布罗小镇本身也很美。
3.尽管只剩骨架,依然能感受到惠特比修道院的壮观。
4.能禁受千年风雨考验的,都是真材实料。
中世纪:惠特比修道院 库克船长、吸血鬼及炸鱼薯条的故乡
英格兰东北海岸线被列为世界50处最美海岸线之一,坐落在海岸线上的惠特比修道院(Whitby Abbey)始建于657年,奉盎格鲁—撒克逊国王之名敕造,是严格意义上的“英格兰制造”。英国最早的诗人卡德蒙曾在这座教堂住过,至今院门外还竖立着他的纪念碑。
诺曼征服以降,东北海岸不再是英格兰的中心所在,还成了抵御外敌的前线战地,这座修道院也是屡毁屡建,最终在世界大战中德军的炮火下成了一片残垣断壁。但正如杜拉斯在《情人》开篇写下的名句:“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每年都有无数人不辞劳顿,登上199级台阶,置身于这片悬崖上的遗址之间,静观潮起潮落,感叹岁月无常。
在修道院的遗址里徘徊,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多半是缘于行前所做的阅读功课。
院门外可以看到近千年来的累累墓冢,十字架森森,一座古旧的小礼拜堂占据了显眼位置,远处大西洋的风浪呼喊着拍打在悬崖峭壁之上。礼拜堂里有一条文字说明:19世纪哥特文学大师、爱尔兰小说家布莱姆·斯托克(Bram Stoker)就是在这里得到灵感,写下了著名的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哥特恐怖小说《德古拉》(Dracula,1887年)。此书的封面,和修道院的断壁残垣恰好完美叠合。难怪我会觉得眼熟。
一阵凛冽的海风吹过,虽是酷暑时节,我还是冷不丁打了个寒战。
没有什么比美食更适合用来“压惊”了,走下199级台阶,就是传说中英国“国菜”炸鱼薯条的发祥地惠特比小镇。主街上,每家炸鱼薯条的专门店门口都大排长龙,也难怪,除了诱人的香味,它们还占据了当地最美的海景。
对我这个外国人来说,炸鱼薯条再怎么出名,也无非就是那个味道,不过惠特比胜在食材够新鲜,鳕鱼、大虾、鱿鱼、贝类等看家美食都是就地取材,当天新鲜上市,最正宗的吃法是蘸白醋和新鲜打制的豌豆酱。
惠特比小镇也是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的故乡,他曾三度远征太平洋,也是最早发现澳洲东海岸和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
Tips特别推荐
■离惠特比最近的大城市是约克,从后者乘坐火车(直达或Scarborough中轉)、公交或自驾前往都很方便。
■对中世纪宗教感兴趣的话,附近还有曾是世界最大教堂的Rievaulx教堂遗址,大约半小时车程。
■英格兰东北海岸线上最知名要属斯卡布罗小镇(Scarborough)。如逢周末,集市上仍有歌中所唱的百里香、迷迭香、鼠尾草在卖,镇上还有东北海岸线上最美的沙滩和险峻的古城墙、壮观的古堡。
Tips英格兰文化遗产之旅
伦敦—巨石阵(索尔兹伯里)—伦敦—埃尔特姆宫(埃尔特姆镇)—多佛尔城堡(多佛尔)—伦敦约克—包括惠特比在内的东北海岸线—约克—纽卡斯尔—哈德良长城—纽卡斯尔
行前欣赏
■影视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及电影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欣赏模式和思维习惯,原著作者J.K.罗琳被誉为当代的莎士比亚。浓厚的哥特氛围对英国人有何特别影响?看过这个系列,会有自己的答案。系列电影中不时会出现人们熟悉的英格兰遗产。
◎电影《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这部电影充分说明了英吉利海峡、多佛尔军港对英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除了光荣孤立,英国佬也有着让人又爱又恨的骄傲。可与另外一部“二战”大片《至唁时刻》一同赏析。
◎纪录片《英国史》
BBC出品,由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勋爵讲解,被公认为关于英国历史最好的纪录片,没有之一。看过这部从远古开始讲起的纪录片,会明白一个曾经处于世界边缘、不受文明世界重视的小岛是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
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共12集,展现了人类历史上9个曾经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国的崛起历程及其背后的动力。其中,只有英国(第三集《走向现代》,第四集《工业先声》)与美国占据了两集篇幅。
◎纪录片《坐看火车游英国》
BBC出品。1840年,一个叫乔治·布莱德萧的人写了一本火车指南,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旅行方式;170年后,一群英国人坐上速度不知道快了多少倍的火车,依照布莱德萧曾经的路线游览,观察英国如今有了哪些变化。
■书籍
◎《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国文化中总有一些令世界人民觉得匪夷所思之处,不妨试着从古圣先贤那里找找答案。比起“最懂人类”的莎士比亚,乔叟可以说是最懂英格兰、也最会用英格兰的语言和文化心理讲故事的人了。乔叟的这部诗体短篇小说集被称为英语版的《十日谈》,讲述人跨越了英格兰的各个阶层:骑士、僧侣、学者、律师、商人、手工业者、自耕农、磨坊主等,每个故事除了展现不同阶层、地域的风情画,也带有讲述人自身的趣味、爱好、生活经验等。这位“英语诗歌之父”还综合采用了骑士传奇、圣徒传、布道文、寓言等中世纪的各种文学体裁,读过这本书,行走在英伦各地,对植根于民族审美传统的建筑美学會有更多理解。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老大的英帝国》
中国人读外国历史,复杂的人名很是令人头疼。杨白劳所著的这本书将当下流行的事件、语言、语法融入书中,让人感到英国古人像是在自己身边复活了,各色人等自然也更容易分清。这本书也像是一本另类旅游指南,英国的各类遗产、历史文化地标等,都能在书中找到正史不曾记载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