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策略研究
2019-01-07徐承忠
徐承忠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立足于现状,首先介绍了中高职衔接的定义与市场背景,其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解析,并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中高职衔接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为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引言
我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这也使得近些年来中高职院校都进入到规模化扩张的阶段,促进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数量。但是,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许多地区的中高职院校也陆续出现了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衔接处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出现了中断,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就中高职衔接的基本定义介绍如下。
2 中高职衔接概述
根据现阶段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要求,中高职衔接实际上就是中等、高等教育在教育协调方面的匹配程度。为了达到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达到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就需要做好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培训,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中等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环节,其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等教育学习更复杂的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中高职衔接的现状,需要考虑到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是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够做好两者的配合,提升默契程度;其次是做好专业结构优化与改革。在教育引导与衔接匹配过程中,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是学生选择专业、学习专业并实践专业技能的动力来源,所以专业匹配度高、知识衔接的好,学生才能够有更强的学习动力,掌握更扎实的学习技能;再次,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模式与内容上的创新;然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最后,强化行业指导,积极发挥校企各自功能,深化合作。
实际上,中高职衔接的内容涉及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一个具体专业而言,其核心还是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通过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好课程的设置,确保教学创新的实际成果。
3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3.1 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既定的培养目标、规格中采取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式,实现人才教育的过程。目前学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其中前教育部副部长在该概念的研究中提到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手段与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在本文中以实现某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的课程化体系与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手段为研究目标进行探讨。
3.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于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人士的数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车汽车运用、维修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知识,为社会输出更多专业人士,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就业质量需求。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调整改革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但需要教育部门的专项分析与专业评估,还需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建设,涉及内容较多且尚不成熟,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学校身板专业时都是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对于自身的办学条件与专业教学能力并没有完全认清。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一窝蜂参与新专业的申办,自己的教学工作却没有落实好,导致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课程设置也存在混乱的问题。在教育审批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再加上许多新兴专业缺乏统一评价模式与方向,所以最终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出现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等问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进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要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结构、内容,同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方向,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中高职衔接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规划与知识引导,同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专业氛围当中。
4 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内容
汽车运用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重点探讨专业特征与培养目标,分析如下。
4.1 专业特征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需求的专业类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的支柱产业,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汽车生产来消耗大量的其他工业原材料与工业产品,从而达到拉动内需,解决国内就业的问题。但是,由于汽车工业属于传统技术工业,其导致汽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护、管理,才能够达到安全、高效使用的目的,这也就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技能。然而,就我国的民众通识教育现状来看,不可能达到人人了解汽车结构、会修汽车的水平。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在使用汽车时都需要借助于专业技术人才与维修人员才能够满足安全稳定的要求,这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存在价值与背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不但需要面向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还需要面向汽车机电与生产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个细分行业。通过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汽车相关的各种工作,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
4.2 培养目标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确保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考虑到中职起点对口专业已经掌握到汽车结构、拆装以及维护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所以并不需要重复学习就可以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环节,从而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大多数情况下,中职专业学生进入到高职后,很容易出现人文素养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常常要在这些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导致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表现不佳。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区分对待学生的来源,对于中职阶段对口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直接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而对于非对口专业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5 中高职衔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结合现阶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现状,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如下。
5.1 关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公共课程的设置需要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开展,这个过程中需要专业课程的匹配与知识的支持。专业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专业从业资格的相关性,包括技能、知识以及其他层面的内容,同时也需要做好认知与迁移学习,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加强组织与专业规律的掌握。在课程实践方面,需要考虑到工作流程,采取合理的专业培训技术与案例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提升教学实践性与综合性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一定要掌握好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的基本性质,采取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组织教学的整体效果。结合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采取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同时结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体系,充分借助于多媒体、网络开展教学工作,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组织的实际成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专业课程的趣味性,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5.3 突出校内实践,做好教学规划与实训衔接
为了确保教学整体成果,需要区分学生的来源,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做好教学规划与实训的衔接引导,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训室构建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就业环境的认知,提升整体就业质量。
6 总结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类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中职阶段的学习成果将影响学生对于高职阶段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同时对于深化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的熟练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不但需要关注课程教学的要求,还需要不断提升教学实践性与综合性,同时突出校内实践,確保教学规划与实训衔接,为促进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田瑞,王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75.
[2]刘亚莉,易佳丽,武竞业,朱曼迪.中高职衔接“3+2”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2):7-8.
[3]吴少华.论“工学五融入”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9(22):102-105.
[4]卓宏明,韦家础,何海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1):143-145.
[5]丁慧鸽.浅谈“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策略和实效[J].中外企业家,2019(29):163.